第16章 完美

  第16章完美
  两根动脉,四根静脉已经吻合完毕,一气呵成,没有一个多余重复的动作,每一个动作的衔接毫无迟滞。
  “生命体征?”杨平问。
  “平稳!放心,你们继续。”梁静自信的回应,能够参加一台如此富有挑战的手术,他以此为荣。
  这种紧张,不像那些抢救,大开大合,吵吵闹闹;这种紧张,是内敛的,安静的,波澜不惊的。
  就像一个人踩钢丝,没有任何防护,而钢丝横跨绝壁之间的万丈峡谷,一旦失足坠落,粉身碎骨。
  “要休息一下吧?”韩主任关切地问。
  “不用!”杨平回答。
  老韩看看墙壁面板上的时间,刚才吻合六根血管,约二十多分钟,也就是,每根血管就平均三分多钟。
  接下来是神经,神经的吻合比血管要轻松很多,神经不是空腔结构,是实质结构,无需考虑通畅。而且,指神经已经全部是感觉神经,容错率比较高,不存在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相互错长的情况。
  田园、宋子墨、其它医生,都暂时将眼睛移开屏幕,获得短暂的休息,为看下一次血管吻合做准备。
  整个手术最精彩最刺激的是血管吻合,他们要将有限的眼力放到精华部分,神经绷紧太久,容易疲劳。
  两根神经吻合好,再进行屈肌腱和伸肌腱的吻合,这更加简单,没有显微镜都能完成的操作。
  最后是皮肤缝合,将伤口彻底的闭合,宣告中指成功再植。
  从血管吻合开始,到皮肤缝合完,仅仅用了三十分钟左右,这种速度让人没有一点脾气。
  食指吻合完,松开指根部的橡皮条止血带,苍白的指端慢慢变得红润,血管吻合口没有漏血。
  下一个是中指,宋子墨那一股傲气已经所剩无几。
  无菌冷藏的小冰箱打开,宋子墨亲自去取手指,伸手进去,取出中指的断指,认认真真地放到手术台。
  他将断指放在手术台上,默默地坐回自己的座位。
  重复之前的动作,固定骨折-吻合血管-吻合神经-吻合肌腱,最后缝合伤口。
  “休息一下吧?”韩主任再次提议。
  “谢谢主任,我还行。”杨平说。
  又开始吻合血管了!
  刚刚大家松弛的神经立刻又绷紧,有些可能还没有休息够,有点仓促的绷紧神经,十分不适应。大家再次目光注视屏幕,一秒钟也不敢移开。
  手术动作维持之前的稳定与速度,中指顺利完成再植。
  第四个手指是无名指,还是宋子墨去拿断指,如果说上次宋子墨还有最后一丝傲气,现在已经荡然无存。
  无名指没有悬念地完成再植。
  老韩的背沉下去,全身放松,无名指完成后,还有一个小指,即使失败,也是小指,对手的功能不会造成过大的影响。
  现在宋子墨完全心服口服,外科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想吹牛都吹不起来,一切摆在这,看得见,摸得着。
  最后是小指。
  “小指!”
  宋子墨将小指放在手术台上,他现在乐于做这件事。
  杨平活动脖子,器械在手里松开一下,以稍微调整姿势,获得片刻的放松。
  “这个断指有点问题,血管与周围有点粘连。”杨平低声说。
  “早产儿,血管发育不良,周围组织也发育不好,造成类似疤痕的粘连!”老韩看着视频提醒杨平。
  “嗯。”杨平也同意。
  杨平尝试找血管,一点一点的分离硬硬的粘连组织,血管断端露出一点点,镊子夹着外膜,剪刀小心翼翼的分离,黏连的太紧,不太好分,很容易造成血管壁破裂。
  杨平的剪刀停下来。
  “不急,已经接了四个,功能完全没问题,已经很成功了。”韩主任说。
  “我再试试。”杨平没有打算放弃,他自信自己可以做到。
  剪刀开始再次分离,速度明显慢下来,一点一点的,每次分离一点,停下来。
  镊子提着的血管,丝纹不动,剪刀沿着血管壁,小心地开合。
  “你做过这种断指?”
  宋子墨轻轻的问。
  “嗯。”
  杨平忙着手术,没时间跟他聊天。
  可能找到分离这种组织的感觉,杨平手上的器械力度掌握越来越好,剪刀的速度慢慢地增快。
  第一根血管从粘连中解放出来,获得足够的长度。然后开始第二根血管,一共至少要四根血管,两根动脉,两根静脉,这样血运才有保障。
  静脉比动脉更加难以分离,因为静脉比动脉的管壁要薄。但是术者显然从前面的分离中快速吸取经验。剪刀每次可以精准地在血管壁和粘连组织之间剪开。
  四根血管,两根动脉,两根静脉,近端远端都被完好无损的分离出来。
  这种从粘连中分离出的血管,管壁更脆弱。而且又是小指,血管也更小。缝合起来难度是之前血管的几倍。
  “这个太难缝,感觉一不小心,就会拉破。”
  隔壁的房间,有人发言。
  众人循着声音找到说话的人,怒目而视,说话的人立刻禁声,大家又专注地看视频。
  苏宜璇是骨科的专业器械护士,她对手术的理解比一般护士要深很多。
  台上暂时没有事做,她也侧着身子看屏幕,如此高超的技术,难怪大家都不说话,安静得只剩下麻醉机送气的声音。
  从苏宜璇的位置,可以看到杨平的侧脸,甚至可以看到杨平对着目镜的眼睛。
  那一双眼睛,坚毅,自信,专注。
  又开始吻合血管,缝合这根手指的血管,比较慢,杨平在找感觉,第二根明显要快很多,第三根,渐入佳境,他完全找到这种特殊血管的缝合的技巧。
  杨平的缝合还是那样自然,质量丝毫不打折扣。
  吻合血管的最后一针缝完,杨平放下持针器和针线,苏宜璇稳稳地接住,然后小心翼翼的将细小的针放回针线板上。
  “我来缝神经和肌腱?”宋子墨提议。
  韩主任断然否定:“不,让他一直做完。”
  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让这台手术最后完美的落幕,任何人此时去替代杨平,哪怕缝合一针,会被认为是缺陷。
  杨平继续,一口气缝合下去,神经、肌腱、皮肤。
  松开橡皮止血带,几秒种后,小指远端红起来。
  敷料包扎,石膏固定,手术完美的谢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