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一鸣惊人(下)

  第21章一鸣惊人(下)
  术者没有翻船,挑战成功!
  所有人唏嘘不已,就像坐过山车一般。
  洪志刚一直坐那没动,他对这个十年未联系的师弟越来越好奇了。
  那双稳定的手,用十几秒一束的速度将手术往下推进,这样,吻合完一根神经仅仅用了四五分钟而已,三根神经也不过十来分钟,这已经是一个专熟的手外医生用外膜缝合法吻合神经的速度了。
  洪志刚感叹,难怪可以大胆使用束膜缝合法。说实话,周围神经的修复,束膜缝合法的效果远远超过外膜缝合法。而一个断肢再植,如果不考虑功能,只是存活,没有意义。很多断肢再植术后的病人,因为肢体没有功能,成为多余的负担,最后被迫截肢,将千辛万苦接上去的肢体抛弃。断肢再植术后的功能,最关键的就是神经损伤的修复了,感觉神经不能恢复,动不动就烫伤、冻伤,时不时破溃形成溃疡;运动神经不能修复,肢体不能活动,完全是个累赘。
  前臂的第二个断口,也重复之前的顺序和方法。
  血管越来越来越细,手掌的断口,吻合掌浅弓和掌深弓的动脉,四条静脉,十三条肌腱。
  这已经不够刺激了,激荡不起大家的兴趣了,大家都要休息一下,弹幕也相应的减少了很多,似乎都在等待。
  到了手指,大家刚刚散开的精气神,又不得不强行聚集起来。如果说束膜缝合再怎么厉害,也不过在缝合神经而已,难以最终下结论,那么代表显微外科的核心技术--手指血管吻合,此时,开始!
  弹幕逐渐减少,大家聚气凝神,生怕错过任何细节。
  ——
  “终于等到了!手指血管,吻合手指血管了。”
  ——
  “要不要休息一下,换宋子墨做一会,喘口气?我洗手上台也可以。”老韩身体朝这边说。
  杨平:“还可以坚持,不行我随时说。”
  老韩又继续关注屏幕,他心里有数。
  婴儿断指再植都游刃有余,这个成人血管比婴儿粗几倍,做起来要轻松很多。老韩担心的是疲劳,疲劳可以让人的能力下降。
  可能是疲劳,也可能为了将力度控制到最佳,以免给血管壁造成撕扯的力量,杨平的速度减缓一些,宋子墨趁机进入了镜下术野,开始配台。
  宋子墨深呼吸,将自己调整到最佳状态,杨平是疲劳的,他是蓄精养锐的。以逸待劳,应该不至于赶不上节奏。
  器械和针线犹如有活灵魂的小精灵,在显微镜下,它穿来穿去,既保持一定速度,又没有因为线与血管壁的摩擦力带动血管过度的牵扯,两者之间取得了最佳的平衡。
  杨平就像一个机器,全身在大脑指挥下,高度协调,哪怕是呼吸,都均匀的可怕。
  从老韩的视角,他犹如木雕,从容专注,除了两只手,其他部位丝纹不动,额头上也没有应该出的汗。
  此时,即使是天摇地动,估计他也毫不理会,他完全沉浸在另一个世界,属于他自己的世界。
  在这个世界,手术就是全部!
  ——
  “完美得令人窒息!”
  “我怀疑,术者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台尖端的手术机器?每一针如此完美,完美到只有机器才可以做到。”
  “主刀一直没有换人!”
  “这是给红牛打广告吗?”
  “不,给伟哥!”
  “终于,助手的手进入了视野。”
  “重复一遍,坐标帝都,医院牛逼值前三,本院排名第一的显微外科高手,甘拜下风,说这话,可以实名。”
  “看清楚,没有一针是需要修正的。”
  “跟老子缝皮一样轻松,有这样玩的吗?要不要人活了?”
  “哎!差距怎么这么大?”
  “世界太大,我想出去看看!”
  ——
  手术室。
  “韩主任!”孙院长不知道何时进来了。
  夏院长在会议室负责全盘指挥,而孙院长在手术室负责调度。
  “一切顺利!”老韩回头说。
  孙院长附在老韩耳边嘀咕几句,老韩起身跟他出去,一直走出手术室,自动门打开。
  “拇指找到了!”
  急诊科吕医生立刻将手指交给韩主任,几个消防员连衣服都没换,脸上全是烟熏的黑色。
  “刚刚找到的,能接上不?”其中一个消防员问道。
  韩主任看了看手指,多段撕脱离断,两个断口,三节,断端挤压得厉害,末节从甲根处离断,断端十分不齐。
  这种没有再植的条件,如果要尝试,耗时极长。
  老韩沉默片刻,说:“我们想想办法,但是以保命为主。”
  这种断指,条件极差,动静脉都要做血管移植,难度大,耗时长。
  实在不行,以后可以二期做游离第二足趾再造拇指。
  老韩回到手术室,看看监视器上的生命体征:“怎么样,病人还能耐受吧?”
  麻醉师说:“年轻人,就是出血多,其它地方没有受伤,输血补液跟上去,就问题不大了,再弄几个小时没问题的。”
  老韩再看看墙壁面板上的计时,好家伙,还是进行三个多小时,要是能够在一个小时内结束拇指再植,延长一下时间,应该问题不大。
  但是,有必要冒这个险吗?这个拇指再植条件极差,撕脱离断,基本是放弃的类型。
  病人是全麻的,也不能征求他自己的意见。老韩在手术室的空旷处,走来走去,然后坐下,手指在大腿上有节奏的敲打。
  杨平的能力,没有问题。但是已经进行几个小时了,难免疲劳,精力下降,还不知道能不能坚持。
  寻找撕脱血管的断端,再强行进行再植,这可是难度非常高的,而且失败率极高。
  如果不行,自己就洗手上。
  ——
  “我已经猜到了,这是魔六故意弄的,是洪志刚教授主刀吧?”
  “洪教授刚刚在视频会议上说话,怎么可能分身?”
  “那是他手下的明日之星--温教授吧?”
  “不要说了,不是魔六!”
  “你怎么这么肯定。”
  “温大就在我们的前面。”
  “我靠!帝都大牛回个话。”
  “不是俺!”
  温教授,洪志刚的得意门生,宋子墨的偶像,这在业界是有故事的--
  当年,洪教授招了一个研究生,此人显微外科天赋极高,但面试之后,杳无音信,说是不来读研了。洪教授一打听,这小子在一家民营手外科医院上班,于是风尘仆仆,杀到这个医院。
  面对面谈心之后,原来此君缺钱,家里父亲因病住院,到处筹集医药费,被迫无奈,只好放弃读研,继续上班挣钱。
  洪教授当场表态:“这样,你来读研!你看看,要多少钱才能解决眼前的困难?给个卡号,我打给你,还有,你这几年的学费,我给你出。”
  那个家伙感动得眼泪哗哗的流,恨不得跪地磕几个响头。这样,洪教授就得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据说是两万个人里面才有一个的那种。
  这个研究生就是温教授——温仁涛,在洪教授手里读硕读博,出国留学,后来留在魔都六院,成为洪教授最得力的大将。
  温仁涛是骨科年轻一代巅峰般的存在,多个领域做出突破性的贡献,在一些国际顶尖骨科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引用指数极高。
  这事在圈内成了美谈,以至于没钱读不起研的,就有人支招:“要不,你读魔六洪志刚教授的?”
  ——
  “这不是在手术,在赛车!”
  “过山车!”
  “终于结束了,拇指残修,二期再造!”
  “散会!”
  “下雨收衣服!”
  沉默片刻。
  “我靠,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是残修的架势,开鼻烟窝了?探查血管?要急诊再造?”
  “听说拇指找到了,撕脱多段离断。”
  “再植禁忌症,这是要突破禁忌症,做撕脱离断再植?”
  “我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