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皇帝昏厥
突然,艳阳高照的天空一下子暗了下来,乌云遮住了半边天,一大阵风吹得尘土飞扬,一个炸雷打得太子朱武城站了起来,首辅温方言更是惊得面如死灰,一道好亮的闪电,接着是一声炸雷!</p>
暴雨紧随着雷声倾泻而下,禁军参将李贤如磐石般站在寝宫门口,在雨幕中手把着剑柄一动不动,殿门的两侧和四周站满了禁军,一副如临大敌的架势。</p>
寝宫内药香弥漫,太医院院正李东壁正守在一个小炭炉前,仔细观察着药罐中药的火候,这时揭开药罐盖,轻轻地吹散了笼冒的白汽,接着用铁夹子夹出了火炉中的几块木炭,用小火慢慢地煎着药罐中的药汤。</p>
太医院的几位老太医都来了,这时正围在桉几边翻看古方,额上冒着密密的汗珠。</p>
李东壁颤抖着手将那罐滚滚的药汁倒进碗中,大殿中顿时药香弥漫,几位老太医屏住呼吸在一旁紧张地张望,李东壁慢慢端起盘子,走进了里间。</p>
半晌,李东壁神色暗然地走了出来,几位老太医连忙迎上前,都禁不住纷纷问道:</p>
“怎么样了?!”</p>
“药可服下了?!”</p>
“陛下可有苏醒?!”</p>
怔怔地望了望里间,李东壁深深地叹了口气,转过身子往外走出,嗓音有些沙哑地说道:“你们几个在这小心留意着,一盏茶的功夫就要进去给陛下诊脉,这样,你们分成两班轮流侍疾,我去偏殿一会儿就回来。”</p>
几位老太医:“是。”</p>
偏殿内,太子朱武城坐在椅子上,静静地望着来回疾走的温方言。</p>
这位辅政十余年的内阁首辅已经没了往日的稳重,汗水从额角渗了出来。</p>
朱武城眼中闪出光来,半个时辰前,就在他们踏入乾清宫的那一刻,天佑帝昏倒在了寝宫的小书房,原因是那份东厂密探从宣府递来的六百里加急,短短一行字,却震惊了所有人——张孝光之妻朱氏为朱厚泽之女。</p>
“首辅!”</p>
朱武城将一碗茶递了过去。</p>
温方言神色暗然地坐了下来,接过茶喝了一口,深深地叹了口气,这时,朱武城又问道:“还来得及吗?!”</p>
温方言怔了征,就在起风之前,兵部尚书齐国公陈瑞文带着一份有内阁起草的圣旨在一千禁军护卫下出城了,一人三匹马赶往紫荆关,抽调那里的一万骑兵前往宣府。</p>
温方言无声地叹了口气,“虽说张孝光坐镇宣府数年,但他真正掌握的不过是本部三万人马,况且这些人并不会追随他造反,或投靠瓦剌。我担心的是他是否在御林军的粮食上做了手脚。”</p>
朱武城一惊,这才反应过来,要真是如此,那可就真的危险了。</p>
沉吟了好一阵子,温方言叹了口气,“希望他还没有丧尽天良在军粮上动手脚,或者这些粮食并没有送到军中。”</p>
说到这里,顿了顿,又接着道:“大军夺取了数十万头牛羊.....也许....”</p>
“或许吧。”</p>
朱武城的眼中闪出了一片希望之光。</p>
话音刚落,太医院院正李东壁急匆匆地走了进来。</p>
朱武城、温方言立刻站了起来。</p>
“怎么样了?”</p>
李东壁:“回太子,陛下的病只怕.....”</p>
温方言一惊,急问道:“只怕什么?”</p>
李东壁小心地瞥了眼左右,踌躇了好一会儿,才斟酌着说道:“陛下这是宿疾复发,十几年积累的病势突然爆发,好在陛下洪福齐天,经过努力勉强护住了心脉,陛下已经没了生命之危,只是.....”</p>
“只是什么?!”</p>
温方言急了。</p>
李东壁深吸一口气,然后沉重地说道:“陛下可能短时间内无法苏醒.....”</p>
温方言一把捏住李东壁的手臂,他气喘吁吁,颤抖着声音问道:“你,你说什么!”</p>
李东壁难过地闭上了眼睛,喃喃地说道:“陛下的昏迷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苏醒。”</p>
fantuankanshu</a></p>
朱武城一直静静地听着他二人说话,这时眼光一闪,默默地垂下了头。</p>
突然,温方言一口气接不上来,眼一黑,身子瘫软下去。</p>
李东壁:“首辅!”</p>
朱武城也惊了,大声喊道:“来人!”</p>
...........</p>
天已经黑了,一声石破天惊的响雷从书房的屋顶上滚过,大雨如注。</p>
一道闪电将书房内外照得一片惨白,忠顺王朱厚炯正站在窗前,这时,世子朱载垢打着伞走了过来,面上带着一丝兴奋。</p>
朱载垢:“父王,内阁传来了准确消息。”</p>
朱厚炯眼睛一亮,“哦!”</p>
朱载垢凑上前,“那几个给皇帝诊脉的老太医全部留在了乾清宫,不过可以肯定,皇帝的病不轻,温方言是被人从乾清宫给抬出来的,肯定是被坏消息给震得。”</p>
朱厚炯慢慢转过身,看了看朱载垢,“可打听到是怎么回事?”</p>
“乾清宫被禁军给围了,打探不到任何消息,估计也就内阁几位知道是怎么回事。”</p>
朱载垢略一沉思,接着道:“不过肯定是大事,陈瑞文出城了。”</p>
朱厚炯一拧眉毛,“什么?陈瑞文出城了?”</p>
“是的,一千禁军护卫着,一人三匹马。”</p>
朱厚炯更蒙了,“难不成是南边出事了?”</p>
朱载垢一怔,“没听说那边有事发生啊!”</p>
朱厚炯:“还有呢?”</p>
又一阵炸雷,雨下得更大了。</p>
朱载垢靠前一步,说道:“郑博进了西城,您猜他去了哪里?”</p>
朱厚炯吃了一惊,“他,他不是回草原了吗?”</p>
“他根本没有出城,一直都待在西市。”</p>
朱载垢冷笑道:“他在半个时辰前见了一个人,之后便熘进了西城,此刻正在西城公侯街。”</p>
朱厚炯:“谁?”</p>
朱载垢:“候孝康。”</p>
朱厚炯一惊!</p>
..........</p>
淙淙大雨中,一辆蒙得严严实实的马车停在了修国公府的后街。</p>
角门慢慢打开了,接着披着斗篷的候孝康和郑博出来了,二人钻进了马车里。</p>
车夫一抖缰绳,马车慢慢启动了。</p>
马车向前慢慢驶去,角门也关上了,这时,墙角一个人闪了出来,翻身上马,远远地跟着马车。</p>
..........</p>
宗祠内,焦大一身黑色长袍,将手中香插进香炉里,缓缓跪了下去。</p>
起身,拿起放在灵台上的一个小信套,他目光一转,盯住了站在两侧的十二名彪悍少年,神情肃穆说道:“你们即刻动身,无论如何,都要把这封信送到家主手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