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三章 赚他一个亿
由于小商品产业的繁荣发展,全国各地的人都涌入亦乌,并且覆盖了整个小商品产业链。
有人在这里开档口搞批发,有人来这里批发货物回本地贩售,还有人到这里开厂,甚至给工厂供应原材料。
小商品市场,是本地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经济模式,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经济模式,在李牧看来,亦乌与横店影视城一样,是产业集中化成功的典范。
但是,成功的背后也并不全是荣耀,最起码,在这个年代,亦乌的小商品市场里,还充斥着大量的盗版与粗制滥造,这几乎都来自于聚集在亦乌周围的小作坊。
在亦乌的市郊周边,有许多隐身在民居里的小作坊,这些小作坊大都是家族化运营的小型工厂,无论白它是阴影,是因为自那之后,王中云再没能复制流星花园时期的巅峰,流星花园时期,所有青少年都蜂拥而至去买他们的贴画,流星花园一过,贴画市场的份额瞬间小了一半。
他的工厂正是在流星花园时期扩张到五台设备的,而从流星花园热度过后,这五台生产线就再也没能全力运转过。
一直到熊猫熊爆红,给王中云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大利好。
熊猫熊的爆红,已经成了全年龄段覆盖,它不像是神雕侠侣或者流星花园,买贴纸的用户都是一帮八九岁到十三四岁的青少年,熊猫熊的贴画现在能火到,高中生、大学生都会把它贴在自行车上、贴在书包上,二三十岁的出租车司机都会买一张贴画,把它贴在车门、车尾或者后挡风玻璃。
据批发商反馈,老年人都喜欢把它贴在收音机上,因为这玩意在他们看来实在是太有趣了,拿来逗孙子都是一等一的好用。
于是,熊猫熊的贴画,这次有了全民作为受众。
嗅觉敏锐的王中云立刻把五台生产线的产能开到最大,又让老父亲从内陆老家招了七八个老乡过来帮忙,熟手带生手,确保生产线24小时不停转。
大量的熊猫熊贴画被生产出来,从他的五个生产线分别汇入亦乌的小商品市场。
王中云也知道自己的主业牵扯到侵权,所以他一直没有注册公司,就连生产线都是分布在五个不同的乡镇下面,这样一来,他不但可以最大程度规避风险,还可以避税。
有些大客户找上他,希望他能够注册公司,这样能够走公对公的交易,但是他也打听过很多正规工厂,发现正规工厂还要纳各种税,而且与工厂对接的客户大多也都是公司性质,所以他们不走私账结算,收钱就得开票,开票就得纳税,一分钱都躲不掉。
王中云哪愿意牺牲这部分利润,于是他大手一挥,以后不做任何公司客户,谁想要货都必须现金结算,不开票,也没票可开。
反正他产能有限,开足马力还有大量商贩等着,这些人在小商品市场开档口,大都是定额缴税,所以他们进出货物也都是直接私账走现金,不用开票。
最近这两:“你也不看看熊猫熊是谁运营的,那可是李牧啊!华夏最牛的企业家,他搞的东西,要是火三个月就过气了,那不是打他自己的脸吗?所以你等着瞧,有李牧在,熊猫熊这玩意至少还能火三年!”
“妈呀,火三年,那咱岂不是能赚四五千万?”
王中云摆摆手:“四五千万你小瞧我了,我准备这两:“很多司机都买咱们的贴画,但是他们嫌贴画太小了,我就想,如果我们直接生产大贴画怎么样?十六开的贴纸上就印一张,这样贴在车上是不是更醒目?”
说着,王中云又道:“司机都是有钱的主,哪怕是出租车司机也不差那几块钱,所以我们可以把价格定高一点,一张两块钱出,市场上让他们卖到四块,我相信依旧能卖断货。”
“一张两块钱出?”王中云的老婆听傻了眼,说:“印十六开小画,和印十六开大画成本没差啊,卖那么贵能有人买吗?”
王中云神秘一笑,说:“你放心吧,虽然成本没差,但是面对的消费者群体变了,小孩子肯定买不起几块钱一张的贴画,也舍不得买,但是大人根本不在意这点钱,尤其是车主!”
老婆乐得合不拢嘴,说:“这么一来,那三年可不是得赚好几千万甚至上亿?”
王中云点点头,说:“我的目标就是趁着熊猫熊这波,赚他一个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