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章 巧合
傍晚,皇宫,刚视察完玉米地归来的宇文温百无聊赖,正等着吃晚饭,因为饭菜是现做,要花一点时间,他便想看些资料打发时间。
转到书案前坐下,从案上堆着的资料里随手一抽,抽出一张规划图。
这是太子宇文维城所呈,江河航运肯定比不上铁路运输,朝廷将来必然倚重铁路,所以要给一个缓冲期,让大部分从事航运的人能够规避风险。
太子能想到这一点,说明眼界不错,宇文温很满意。
再有,太子拟定了一个方案,要在长安之外,建设一个下去,硬着头皮说:“二郎,这..这....五山十刹制已经实施了吧....”
宇文温点点头:“嗯,名分已定,赶不上趟的人,怕是没有位置了。”
“啊....那、那...那他回来了,还有容身之处么?”
“哪个他?”
面对宇文温的反问,杨丽华说话声越来越低:“二郎,他..他已经出家差不多三十载了...”
“嗯,然后呢?”
“莫要为难他...”杨丽华看着宇文温,双眼满是哀求。
宇文温看着杨丽华,良久,笑起来:“这话说的,当年没有发生的事,现在也不会发生,他从天竺学成归来,能不能站稳脚跟,就看他能不能靠学问折服南北两宗。”
“我会给他机会,这机会能否把握住,就看他有没有真才实学。”
杨丽华的弟弟,俗家名“杨广”的智缘和尚,在天竺那烂陀寺求学十二载,如今已乘坐南洋贸易公司的海船返回中原,不久前在广州番禹登岸。
宇文温收到密报(电报)后,想了几晚,还是决定把这消息告诉杨丽华。
智缘和尚此次回来,携带了大量“原版”(梵文版)佛经,又有几名同伴随行,要将原版佛经翻译,以便让中原佛教获得“真经”。
这种便宜亲戚,宇文温本是不待见的,不过看在杨丽华的份上,他不会为难这位“留学僧”,还要给机会以对方,让其与同伴翻译佛经,并且和中原佛教南北两宗的高僧交流交流。
前提是对方识相,不要想着什么“反周复隋”,若真是一心修行,那倒也不错。
“古”有唐玄奘西天取经,“今”有周智缘天竺留学,如此“巧合”,让宇文温颇为感慨。
杨丽华探得宇文温口风,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她不是想为弟弟争取什么好处,弟弟出家前留下血脉,这就够了,她只是想为弟弟求个免死。
宇文温正和杨丽华交谈,皇后尉迟炽繁也来了,宇文温见着皇后入内,不由得心中一叹。
哎,亲戚,亲戚,这年头便宜亲戚怎么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