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博弈

  立秋,皇宫命妇院,入宫朝谒皇后的外命妇们,结束谒见后在筵席用膳,顺便相互交流,说一些感兴趣的话题。
  这是外命妇们的社交场合,没有什么繁文缛节规定外命妇们要如雕像般坐着一句话都不能说,皇后会和外命妇们交谈,外命妇之间同样也会交谈。
  乡君杨念云是第一次经历这种场合,她从朝谒开始就有些拘谨,如今也是有些拘谨,见着那么多陌生的面孔,见着那么多人在讨论着各种话题,也不知该如何参与。
  远远见着母亲在和几位国(公)夫人交谈,她不敢凑过去;见着姑婆(婆婆)窦氏也在和几位国夫人交谈,同样不敢凑过去。
  看看左右,都是些年龄不一的乡君、县君,思来想去,还是闷头吃东西比较好。
  杨念云的夫君李世民,是唐国公的次子,此次随军东征高句丽,立下不少军功,得封子爵,所以杨念云就成了乡君,虽然只是品级最低的外命妇,但和之前不一样了。
  “乡君只是开始,接下来是县君、郡君,然后是郡夫人,将来啊,我一定要让你做国夫人。”
  夫君的话回荡在耳边,杨念云其实不在意品级多少,只希望夫君平平安安,每次上战场,都能平安归来。
  正独自琢磨间,几位乡君来找她聊一些礼制方面的事情,顺便让大家相互认识,所以这几位来聊纷纭。
  据说这几件事,政事堂还没议定,最后结果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几位外命妇没有什么消息渠道,而杨念云这种娘家、夫家通的话,看来事情迟早是要成的,那可得早做准备!
  杨念云说完之后,惊觉自己失言,想起母亲常教导的“言多必失”,心中有些懊恼,不过话都已经说了,懊恼也没用。
  还好,这不是什么要紧的机密,说漏嘴的后果其实也没什么。
  几位外命妇套出了口风,见着这位有若有所思的样子,不好再打听什么,于是话题又转到了家长里短。
  杨念云一边应付,心中一边提醒自己:即便是外命妇们聚在一起聊完场面话之后,尉迟炽繁笑着对杨念云说:“吾听陛下提起过你的夫君,此次征东之役表现出色,真是前途远大。”
  此言一出,旁边的外命妇们看向杨念云的眼神又不一样了:这位的夫君居然能让的对,即便只是外命妇之间的交际,也是一场博弈,且不可掉以轻心,一定要慎言慎行....
  。。。。。。
  夜,私第,李世民夫妇正在交谈,李世民搂着儿子李承业,指着案上的一张舆图,向妻子杨念云讲解在草原修铁路的必要性。
  “铁路当然要修,不然如何对碛北用兵,我跟你讲...“李世民见儿子闹腾,拿了个玩具让儿子到一旁去玩,继续给杨念云分析草原形势。
  “历朝历代,为何总是控制不住草原呢?道理很简单,那地方不适合农耕,只能游牧,管理起来很麻烦,行政管理的成本高,维持驻军的成本更高,时间一长,难以为继。”
  “但是有了铁路和电报就不一样了,行政管理和驻军成本大幅下降,铁路能将各据点连接起来,边疆和中枢通过电报联系十分方便,朝廷借助这两样神器,就能牢牢控制草原。”
  李世民说到这里,指着舆图上的碛北地区某处,说:“突厥起家之际,王庭设在碛北的于都斤山,此次东突厥北迁,处罗可汗必然把王庭设在故地。”
  “那里,距离丰州武川有两千多里远,其间有碛南草原,还有茫茫戈壁,若官军北伐,艰苦异常,必然累死无数马匹,将士疲敝不堪。”
  “而东突厥兵马却能以逸待劳,集中兵力对付劳师远征的官军,所以他们有恃无恐。”
  “但是,若北海铁路跨越大碛,那么我军将士携带辎重、战马直接乘坐火车,可以抵达碛北草原南沿,在那里对于都斤山发动进攻,进攻距离不过数百里而已。”
  “可想而知,一旦北海铁路(碛南段)通车,东突厥的兵马就不敢轻易南下,等到东西铁路大部完成,他们就不敢对碛南草原有任何遐想。“
  “等北海铁路跨过大碛,东突厥的王庭就不敢在于都斤山,只能北迁,到北海那边。”
  “若北海铁路全线贯通,他们就只能往西跑,连碛北草原也不敢要了,碛南、碛北都在朝廷控制之下,困扰中原千年的草原边患彻底解决,而北海铁路就是关键。”
  李世民兴致勃勃的说着,畅想着日后官军北伐那波澜壮阔的场面。
  他此次参与征东之役,和军校同学们经历了真正的实战,深刻体会到自己在军校所学确实有用,体会到国力的强盛,体会到军力的强大。
  年轻的将士们,气血方刚,觉得区区高句丽不过是祭旗的料,他们的征程,是辽阔的草原。
  东、西突厥,才是朝廷最大的敌人,而征服那辽阔的草原,立下诸如封狼居胥山的功劳,才是中原武人无上的荣耀。
  这一切的关键,在于铁路,当河西铁路建成通车,碛西诸国便如囊中之物,西突厥只能退到葱岭以西。
  若河西铁路向西北延伸,翻越葱岭山脉,抵达碎叶川,那么河中地区必然震动,西突厥命不久矣。
  若北海铁路建成,不要说于都斤山、狼居胥山,就连苏武牧羊的北海,都会成为旅游景点,那时候,东突厥还存不存在,犹未可知。
  所以,铁路承载着无数将士建功立业的梦想,大家都期盼河西铁路、北海铁路早日建成通车,然后“旌旗所指,所向披靡。”
  听到这里,杨念云觉得奇怪:“既然大家都知道修铁路好,那为何东西铁路、北海铁路的事情,政事堂还要争论呢?”
  “道理很简单。”李世民淡定的喝了杯茶,接着说:“利益博弈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