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退休

  傍晚,宇文温坐在书房里,看着书架上堆积的书籍,还有各种摆件,忽然觉得自己患上了仓鼠症,把一些本该丢掉的东西当做宝贝,囤积在家里。
  据说,老年痴呆的前兆之一就是“仓鼠症”(拾荒成癖),有这种前兆的老人,喜欢翻垃圾箱、捡破烂,然后囤积在家里,使得家里宛若垃圾堆那样。
  但宇文温仔细一想,自己书房里摆的都是重要资料,还有各种船模和机器模型,哪里是什么垃圾堆里捡回来的破烂瓶子。
  又想想面临的问题,左右为难。
  他很健康,生活饮食很有节制,不酗酒,不大量摄入油腻肉食、高胆固醇食物,是他的一厢情愿而已。
  首先有一个问题:千百年来,有多少个皇帝是正常成为太上皇的?
  很少。
  自古以来,多有太上皇,但宇文温所知能如愿善终的,也就那么寥寥几个。
  太上皇禅位,要么是主动,要么是被动,被动“退休”的太上皇,结局很凄凉,说多了都是泪。
  至于主动禅位的太上皇,倒是有几位,但基本上都是换汤不换药:挂着太上皇的名号,实际上就是掌握实权的皇帝,而所谓受禅的皇帝,其实依旧是太子。
  譬如,高氏齐国的武成帝高湛,在位时就内禅做了太上皇,皇位禅让给年幼的太子高纬,实际上是换了个名号而已。
  周国这边也有太上皇,当年宇文赟内禅,自己做太上皇(后改称,是巨大的隐患,意味着太上皇随时都有可能“发挥余热”,让局势脱离新皇帝的掌控。
  皇家,就是寻常人家,当二老年迈,要靠儿子、儿媳奉养时,若全部身家都交给儿子一家,等待着自己和老伴的生活状态,就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儿子、儿媳孝顺还好,若是碰到脾气差的,动辄打骂,两老除了默默忍受、偷偷流泪,还能如何?
  寻常人家都是如此,更何况皇家,一个位于权力顶峰的人,忽然变成任人摆布的笼中鸟,巨大的落差,谁能受得了?
  退休制度,可以使用于许多职业,却很难适用于皇帝。
  宇文温想要的退休制度,是权力的健康交接,太上皇有舒适的退休生活,接班的皇帝有实权。
  而不是皇帝变成太上皇,在幕后操纵由太子变成的皇帝,这样的话,还不如不内禅。
  然而没有退休制度,若皇帝活得太久,精力、判断力大幅下降,生理机能衰退,性格变得孤僻、多疑、固执,反应迟钝,无法如年轻时那样明辨是非,很大概率变昏君。
  步梁武帝萧衍或唐玄宗李隆基的覆辙,有善始却无善终。
  要么如萧衍那样饿死在囹吾之中,死前悲凉的自嘲:“自我得之,自我失之。”
  要么如李隆基那样,孤苦无依的生活在冷宫,凄凄凉凉,回忆着往事,心如刀绞之际,吟唱着《傀儡吟》:
  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年轻的李三郎,初生牛犊不怕虎,连续发动政变,将婶婶韦皇后、姑姑太平公主击败,迫使兄长让出太子之位,迫使父亲让出皇帝之位,御宇天下。
  开元盛世,大唐天子把文臣武将当做傀儡摆弄,天下事俱在掌握之中,宛若戏剧的编剧,决定着戏台上每一个角色的悲欢离合。
  然而临了临了,李隆基发现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刻木牵丝制成的老翁。
  自己亲手创造的盛世,毁在自己的手中,那样的悲凉,宇文温光是想就觉得心疼。
  他还想活很多年,而现在身体健康,如无意外,应该能活很多年,但是他很害怕,害怕自己老了,变得和李隆基一样昏庸,亲手把自己创造的明德时代给毁了。
  那样的悲剧,他没有勇气面对,但人一老,生理机能必然退化,当年活力四射的年轻人,会变得暮气沉沉,一个老迈的皇帝,很大概率把王朝带入绝路。
  所以,他想在自己不中用以前,把江山交给年富力强的太子,但是...
  皇权,只容得下一个人。
  当父子内禅,父亲成了太上皇,儿子成了皇帝,满朝文武,会倾向于那东边升起的朝阳,而那一轮即将西沉的夕阳,不会再有人顶礼膜拜。
  宇文温想着想着,想问自己:从最高权力巅峰坠落的我,受得了这种“日薄西山、人走茶凉”的极度失落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