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阴曹地府。

  (ps:这章后半段是在为下一本书做练习,但放心,这本书还没完结呢!)
  这座古宅似乎已经被荒废了有一段时间了,墙壁上布满了蜘蛛丝。
  屋内,则有十个十月怀胎的孕妇做成一团,聊着三姑六婆之间的家常。但无一例外的是,她们的眼神中都充满了威严。
  那是一股来自上位者的威严,不怒自威!
  十人之中,一人为首。为首的那人也和其他人围坐成一团,但她身上的衣服却更显华丽,威严更甚!
  她穿的是一袭白色布衣!没错,就是布衣!
  在这周朝里,除了那些个神仙之外,八云寺还没有见过人穿的比她还华丽的。
  其她人穿的则是兽皮衣,有的甚至是直接将兽皮披在身上,连缝制都没有!
  而同样的,这里也在八云寺的监视之中。
  “都到齐了吧,先报一下各自的数量吧。”
  为首的那产鬼开口道,而后里面有一产鬼开口道。
  “我带来了3121人,每个都不是像她一样的败类。”
  接着,又有人开口道。
  “3310人。一样不是败类。”
  “3715人。”
  “3656人。”
  “3170人。”
  “3029人。”
  “3332人。”
  “3369人。”
  “3999人,差一人到4000人。”
  “很好,大家都差不多吧能带来的都带来了。我带来了3000人,虽然是追最少的,但我那些人的实力也是不错的。只可惜本来是3001人的,那家伙一个月前死了!死在了她的手下。”
  为首的那产鬼眼中闪过一丝阴狠。
  “能拦得下她吗?她的实力我们又不是不知道。而且若论逃跑的话,她跑起来我们谁都追不上!”
  一产鬼开口道。
  “我们足足有33701人!哪怕仅仅只是堵,也足够堵死顾三贞了!”
  为首的产鬼说着看向了众人,随后再次开口道。
  “今晚,城主的夫人就要生产了,为了能轮回转世,拼了!”
  “为了能轮回转世!拼了!”*9
  ………………
  “轮回转世……城主妇人生产……她……一个月前死去的产鬼……这指的该不会是产鬼之祖吧?”
  隙间中,看着谋划着某些不为人知的阴谋的十只产鬼,八云寺不禁思索道。
  “从她们的话来推断,应该是产鬼之祖阻挡了她们投胎转世,因此她们想要解决掉产鬼之祖吧?我该不该出手呢?”
  八云寺不停的思索着,随后再次监视起了整座城镇。
  只是八云寺不知道的是,此时监视着这座城的并不只有他一人。
  那方势力监视的并不只有这座城镇,那方势力主要监视的人实际上正是八云寺!!
  一切……还得从八云寺用隙间将牛大喜给送进阴曹地府开始说起!
  我想很多人都会好奇,阴间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日月星辰?有没有山川河流?有没有高楼大厦?有没有医院饭店?
  阴间的鬼魂穿着如何?阴间的鬼魂吃喝什么?阳间送去的衣物纸钱真的能收到吗?阴间是否也有男欢女爱?阴间的生活秩序是什么样子的?
  这些事情无一不是最令人好奇,也最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
  但莫急,若想入阴间你得先走一趟‘阴曹地府十三站’中的十一站才行!
  阴间第一站是本地的土地庙!
  每一个地方都有土地庙,有些是我们阳世的人肉眼看不的,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给我的感觉就和电视里看到的衙门是一样的,古色古香的装饰,中间一张棕红案桌,上有本地的《户籍册》,记载着本地的山川河流、人口牲畜、人员多少等等。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土地保一方人,一个灵魂的出生和死亡都要经过当地的土地庙的。
  当有人阳寿已尽,阴兵会拿着勾魂牌和批票押着亡魂到土地庙通关,土地公公要打开本地《户籍册》进行核实,此亡人系属本地人氏,确实寿终正寝,又一一核实并无任何宗教信仰,便在批票上盖上本地土地大印,通行阴间。
  而后阴兵压着鬼魂化作阴风踏上阴间第二站——黄泉路。
  不过牛大喜倒是没有去土地庙,她是被八云寺直接传送到黄泉路的!
  黄泉路上的阴兵看见牛大喜后,便直接将牛大喜抓捕归案了。
  黄泉路上不好走,黄泉路上无老少。黄泉路上向看,看不到日月星辰,向下看,看不到土地尘埃,向前看,看不到阳关大路,向后看,看不到亲朋四邻。
  黄泉路上一路崎岖颠簸,各路灵魂有的哭嚎不肯前往,有的满嘴花言巧语讨好阴兵,有的迷迷糊糊一路直走…..人的求生意识是最强的,但是上了这黄泉路又有几人能够还魂呢?任凭灵魂怎么哀求、怎样使出浑身解数逃跑,都挣不开阴兵手里这死亡的铁链,一路归去。
  任凭灵魂走的多累,鬼差都不会让你休息耽误行程,必须要尽快赶路走出这黄泉路,玩笑话说,黄泉路上是没有客店的,阳间有再多的钱财在黄泉路上也一样白费,目的地都是一个地方,阴曹地府——酆都城。
  但再此之前得先经过第三站,望乡台!
  一到望乡台,远望家乡回不来。高高一个石台,发出阵阵阴光,坐卧路转之势,上可回头瞻望,书写三个赤红大字望乡台。
  走到了望乡台,普通的鬼魂几乎就没有还魂的可能了,阳间的肉身这个时候也差不多都到了黄金入柜装殓的时候了。
  这望乡台是观世音菩萨体恤众生不愿死亡、惦念家中亲人的真情实意,发愿而成。让亡故的灵魂,站在望乡台上最后的看一眼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
  站上了望乡台,能看到阳世的家宅,看到亲朋好友,看到了自己已经死亡的肉身躺在那里。没有经历过生离死别的人是不明白这种撕心裂肺的痛苦的。
  站上了望乡台,能看到阳世的家宅,看到亲朋好友,看到了自己已经死亡的肉身躺在那里。
  这望乡台上,不知承载了多少伤心悔恨的泪水啊!
  牛大喜自然也是站上了望乡台,在望乡台上,他只看见了抱着儿子在大树底下乘凉的牛二喜。还有自己的坟墓,至于夫家的房屋……她没有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