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二章 古佛金身

  翌日,佛理寺。 ..
  天坛佛会每次都是十日,这次也不例外,才只过一日而已。
  只是杨邺觉得意外的是,方绩竟然又来了。
  “你怎么又来了?”
  “净莲送回去了,当然要来。”
  方绩一脸若无其事的样子,佛会还在举行,他当然要来。
  杨邺却在揣摩方绩的用意,他不像是个这么闲的人。
  果然,方绩一脸笑意,道:“这是五颗没用到的莲子,还请杨兄收下。”
  杨邺本想怒斥,但好处绝对要收下,还是接过了五颗莲子。
  “算你有义气。”
  方绩笑了笑,就望向了天坛,又有人开始辩禅。
  “我欲普渡……”
  “下去!”
  “你……你……”
  “下去!”
  这次的辩禅就有趣多了,老僧说自己要普渡四方,年轻的僧人直接请他下去。
  两名僧人谁也没说服谁,最后年轻的僧人道:
  “普渡四方四字,小僧也能言,但小僧并不敢言。”
  “为何?”
  “禅师普渡了多少人?”
  “十八人。”
  “那禅师可知道我普渡了多少人?”
  “多少?”
  “一百八十人。”
  “空口无凭。”
  “不错,小僧说小僧普渡一百八十人,是空口无凭,禅师说普渡十八人,亦是空口无凭。”
  “你……贫僧普渡的十八人,就在天坛下!”
  “不妨叫出?”
  “叫便叫。”
  就有十八人站起身,在天坛四周极为亮眼。
  “禅师厉害,普渡四方普渡了十八人。”
  “既然知晓,那你还不下去?”
  “禅师且慢,且看小僧普渡的一百八十人。”
  又有一百八十人站起身来,更加亮眼。
  两名僧人就对上了,大眼瞪小眼,谁也不肯下去。
  天坛下的杨邺跟方绩就谈开了,以度化的人数来比较彼此佛法,太荒谬了。
  片刻后,杨邺又道:“没准对他们来说,这才是佛法的真意。”
  “不错,不论如何,两人都度化了这些人。”
  “但是他们一直僵持着,谁也不肯下天坛。”
  天坛佛会全靠各人自觉,如果不愿意下去,也没办法,顶多就是浪费一天的时间。
  “正是如此。”
  觉相突然冒出,插了一句话。
  杨邺便问道:“你会把他俩收录进去?”
  觉相点头,道:“两人都能为护法金刚,普渡四方。”
  方绩就笑了,护法金刚的职责就是护佑佛门,同时还要四处普渡四方,这样就能试出是不是真的普渡四方。
  杨邺竖起大拇指,厉害,厉害。
  天坛上的两僧也真如他们所想的那样,从早上僵持到中午,看这个势头,大概会僵持到佛会结束。
  看别人僵持这么久,委实没什么趣味,杨邺便问道:“觉相,听说天池上有个金身,真的假的?”
  “真的。”觉相道。
  方绩讶异道:“真的有金身?”
  “真的有。”觉相道。
  “我还以为只是谣传,没想到是真的。”方绩颇为惊奇。
  觉相道:“金身一直有,只看有没有缘见到。”
  “什么才是有缘?”杨邺问道。
  “有能就是有缘。”觉相道。
  “所以我们有缘。”方绩道。
  三人便离开天坛,到了天池。
  天池一如昨日,新入三宗的僧人所吸收的只是九牛一毛,并不算什么。
  觉相到了天池,便找了一处打坐,一手立掌,一手触向天池。
  道道金光从地底涌出,汇聚在天池中心,莲花相继凋零,花瓣亦落到天池中心。
  金光越来越密集,花瓣也越来越多,最终,结成了一个连花花蕾。
  “果然是有缘者见,这里面就是金身吧。”杨邺道。
  觉相却并没有答话,抽取整座山的元气,已经让他说不出话。
  方绩目光一亮,也学着觉相坐下,抽取山的元气。
  觉相那边才腾出手来,道:“里面就是金身。”
  杨邺也坐下来,又让觉相跟方绩轻松许多。
  一座大山,需要合体期修士来搬运,光明山虽然不算大,但是觉相一边搬运光明山,一边在抽取光明山的元气,所以腾不出手。
  这也就是有缘者见,合体期修士才能见。
  同时,光觉相一人也是无法见到金身的,还需要一名合体期修士的帮助,合两人之力才行。
  “原来你也想见金身。”杨邺方才明白,怪不得这和尚这么干脆。
  觉相并不答话,算是默认了。
  别的僧人肯定不会答应这个要求,因为有金身的话,佛就不在,只有金身不在,佛才在。
  毕竟金身是什么,谁都知道。
  杨邺跟方绩的动作就慢上许多,看了金身之后,他们可能会被和尚追杀。
  觉相却道:“我修的是佛,并不是修金身。”
  金身的意义是佛的肉身,从来就不是佛,许多僧人将金身认作佛,完全是自欺欺人。
  难道金身不在,就不修佛,如果金身能代表佛,那就修金身吧,修什么佛。
  杨邺跟方绩也不再犹豫,这和尚都不怕,他们当然也不怕。
  莲花花蕾迅成长,逐渐绽开,露出了其中的景象。
  栩栩如生的金身,就盘坐在莲花中,一股普渡之意,从金身上散出来。
  觉相双手合掌,低头不语。
  杨邺跟方绩也只望了一眼这金身,随即收回了眼,他们只是好奇,好奇过去后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想。
  莲花花瓣卷起,将金身包裹在内,逐渐变小,最后变成一颗莲子。
  金光都落回光明山中,都是光明山的元气,为了不让元气损失,不然一人就能让金身现形。
  莲花重新绽开,如果不是知道方才的情况,那杨邺一定会认为天池没有变化过。
  杨邺便道:“金身也看过了,去天坛看看他们有没有结束吧。”
  “那走罢。”
  “也好。”
  三人便又回了天坛,但让他们意外的是,之前的两名僧人竟然下了天坛。
  杨邺便转头问身后的一名修士,这名修士便回答了。
  之前的两名僧人,认为彼此不相上下,所以都不愿意下天坛,但许久之后,有一名僧人走上去,一句话让那两人下了天坛。
  “那名僧人说的什么?”
  “那名僧人说,你们的佛法都比不上我。”
  “就这话,让两人都下了天坛?”
  这名修士点点头,事情就是这样。
  “那名僧人是不是一名高僧?”
  “对,就是一名高僧,那两僧自动认输。”
  之前的两僧都在争论谁的佛法更高,但是出现一个公认为佛法比他俩还高的僧人,就只有下天坛了。
  很明显,他佛法比他俩高,当然要下天坛。
  觉相便道:“看来护法还行,金刚便不行了。”
  护法与金刚都是三宗的职位,两者都护卫佛门,但护法只是护卫,而金刚则是将自己投身佛门的护卫。
  所以那两僧,见到佛法更高的僧人后,主动退避,便当不得金刚,只能当护法。
  这为杨邺解惑的修士,听到觉相的话,心中凛然,好像听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
  方绩却道:“金刚就是要他们来做,他们能怒目,同时也会退避,能更好的护卫佛门。”
  觉相道:“这些还要问过其余人,再决定不迟。”
  并不是说他们当什么他们就当什么,要同另外两宗商议并审核,最后修持佛法到护法金刚的境界,他们才能当护法金刚。
  这话说出来,之前那名修士更惊,他现了了不得的秘辛。
  天坛上又有人上去,再次开始辩禅。
  “为何……”
  “因为……”
  今日的佛会很快结束,如昨日一般,佛理寺内院开出缝隙,大部分登坛的僧人都走了进去。
  佛会结束,在场僧人相继离去,等候明日的佛会。
  杨邺跟方绩也离开了,在光明城中漫步。
  “杨兄,你上次这样漫步,是什么时候?”
  “是三天前。”
  “我是五百年前,五百年前我才这样漫步过。”
  “你是压力太大,所以不会这样漫步。”
  “不是压力,是我没了漫步的心情。”
  “理解。”
  “你不理解,你理解的话,你也会五百年才漫步过一次。”
  “空口无凭,拿出证据。”
  “证据就在你身上,据我所知,杨邺不论身在何处,都如同漫步。”
  “谁说的?”
  “我亲眼见到的,这六百年来,杨兄都是这样。”
  “你想说什么?”
  “我想说如果我漫步六百年,我会疯掉。”
  “那是你,我不会疯。”
  “你以前疯过。”
  “你也说了,那是以前。”
  “以前的你也是你,你不能说以前的你不是你,你以前疯过你以后也会疯。”
  “你就这么肯定我以后也会疯?”
  “不是肯定,而是必然。”
  两人便沉默下来,为了漫步这件小事,纠结许久。
  “两位要点什么?”
  一道声音惊醒两人,原来是一间馄饨店。
  店家道:“我看两位站在这,是想吃碗馄饨吗?”
  “来两碗。”杨邺道。
  两碗馄饨很快端来,店家手艺不俗,馄饨看起来不错。
  杨邺吃了一口,道:“还不错。”
  店家道:“这是家传的手艺,我爹传下来的,至今四十年了。”
  杨邺一看,店家好似也就四十岁,难不成是他爹在他出生后才开始卖馄饨。
  “店家,这馄饨莫不是你出生后,尊父才开始做的?”杨邺问道。
  “客官说的不错,是我出生之后,家父才开始卖馄饨。”
  “原来如此,那冒昧问一句,尊父是因何原因才开始卖馄饨?”
  “为生计所迫。”
  杨邺点头,不再打听。
  方绩却只是吃了一口馄饨就不吃了,这馄饨的味道对他而言,太淡了。
  “我这同伴失了礼数,店家勿怪。”杨邺道。
  “小本经营,那里来的礼数。”店家答道。
  “店家勿怪就行,我们告辞了。”杨邺道。
  杨邺就跟方绩离开了光明城,天坛佛会虽然还在举行,但也不是一定要看。(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