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6【碟中谍2】

  夏话不算话。
  二是在原版中威尔·史密斯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相当不错的,没必要硬换成阿汤哥。要知道,阿汤哥跟史皇的表演风格并不一样。
  史皇很擅长扮演那些生活在夹缝中艰难生存的人,比如《当幸福来敲门》、《全民超人汉考克》、《我是传奇》、《拳王阿里》等等。他的表演细腻柔和,极富感染力。
  而汤姆·克鲁斯则擅长扮演那些超级英雄。比如《碟中谍》系列、《侦探杰克》系列、《明日边缘》、《壮志凌云》等等。前世,汤姆·克鲁斯甚至还差一点就演了漫威的《钢铁侠》。
  他身上服力了。
  虽然阿汤哥演技很出色,而且还多次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演技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但这跟演技无关,完全是演员个人的气质和相貌决定的。
  比如泽尻英龙华,长相非常清纯无辜,在《一公升的眼泪》中扮演的女主罹患绝症,还乐观坚定,不知道感动了多少观众,但谁能想到其实现实生活中她曾是学校的不良少女,动不动就欺负其他同学呢。
  再比如长得一脸横肉,歪嘴斜眼,人见人恨,总被安排饰演反派的杜旭東,其实现实里却是英勇的軍人,而且为人谦和,任劳任怨,德艺双馨。
  三是威尔·史密斯现在虽然不如汤姆·克鲁斯知名,但是未来的发展却是不可限量的。在前世,威尔可有“史皇”之称,所拍摄的电影鲜少有票房失败一说。现在图阿汤哥名气大,就把威尔·史密斯甩掉,这才叫狗熊掰棒子,掰一个丢一个呢。
  ……
  因此夏前作的热度都消退了,难以再吸引观众的观影兴趣。就说电影的风格,可能都因为不再适合观众口味而导致票房、口碑下滑。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托比·马奎尔的《蜘蛛侠》系列。《蜘蛛侠1》和《蜘蛛侠2》绝对算得上是上乘的漫改电影,要故事有故事,要场面有场面,要口碑有口碑,而且打斗精彩,特效逼真,当年风靡了万千影迷。
  但到第三部的时候,虽然拍摄的风格没有变,但是大环境却已经改变了。当时,特效技术已经非常发达,《蜘蛛侠3》中使用的特效,已经不算是新鲜。
  而且《蜘蛛侠1、2》采用的打斗场面,是由香港的武术指导设计的,在当时算是比较新鲜的套路,因此让影迷们看得既新鲜又过瘾。
  但是到《蜘蛛侠3》的时候,好莱坞已经大规模的使用香港武指,甚至好莱坞的武指把香港武指的套路都学会了,所以《蜘蛛侠》系列引以为傲的特效和打斗场面,在《蜘蛛侠3》时已经毫无特色可言。
  再加上故事又差,因此导致《蜘蛛侠3》拍完之后,就再没有《蜘蛛侠4》了。
  这就是续作拖得太久,以致被世界抛弃的事。
  也因此,好莱坞电影如果拍摄续集的话,要么就是抓紧时间推出。像《美國队长》系列,平均每隔两年就推出续作。
  要么就像《碟中谍》系列,每一部都换一次导演,换一种拍摄的风格,以避免因为风格僵化而被市场淘汰。
  《碟中谍》是九五年的作品,距今已经有四年时间,是该拍摄《碟中谍2》了。不然的话,再拖几年,等这个ip凉了,那就没什么价值了。
  ……
  被夏,它没有任何道理拒绝的。
  可是夏,他在《碟中谍1》中的卖力表现,大家有目共睹。而也正是他,才令《碟中谍》取得那么高的票房。
  所以这次拍《碟中谍2》,他不仅不用自减片酬,而且还可以趁机开高价。毕竟只有他饰演的伊森,才有那么强的票房号召力。
  这就像约翰尼·德普,因为《自由侠》的票房惨败,使得他的票房号召力大不如前,也导致他的片酬不如以往那么高。
  但迪士尼开拍《加勒比海盗》,请他再演杰克船长的时候,他还是能够喊出数千万美元的天价片酬。
  因为这个角色就是由他演,观众才认同,所以迪士尼也不得不满足他的条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