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五章 打破上限

  “诸夏之族,承炎黄祖宗之血脉,斗是一次统一思想的朝会。
  在此之前,如黄宗羲一般,认为大夏已至九五,当思过犹不及的朝臣不在少数。
  却是受古来历朝历代的影响,旧有的认知。
  却浑然忘了,大夏绝非历代前朝。
  如今被嬴翌点醒,细细一想,果然如此。许许多多崭新的从未出现过的东西,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一切。顺应时代的定义,大夏建国的确才只一个开始。历朝历代的确受限于时代,远不及大夏。
  上限的拔高,统治阶层的眼光必须要随之拔高。
  前朝历代,统治阶层的眼光受限于社会生产力的时代限制,只能局限于神州这片土地。没有更多的能力和手段,去继承炎黄祖宗开拓进取的精神。
  而大夏已经打破了局限。
  第一代元器交通工具,便可在一日之间横跨东西、贯穿南北。这是历朝历代如何也比不上的。只此一点,便决定了大夏开拓进取的步伐不会在这个时候停止。
  更遑论元炁殿隐隐传出的飞,近两千万倭人,将有四分之三被抓捕或迁走。
  不过这都是小事。
  元炁殿的元器民用化已即将上线。无论是海运元器还是陆地民用化元器,都将在近一个月内上马量产。
  并且帝国的第四、第五元器工业区也即将建设完成——长安元器工业区、锦官城元器工业区。一个在关中,一个在川蜀。
  如此一来,帝国的元器工业区分布,便显得合理了。北方京师通州元器工业区、中原河南南阳元器工业区、江南松江元器工业区、关中长安元器工业区及大西南的锦官城元器工业区。
  伴随着第四第五元器工业区的建立,元器的量产进入更高层次。自然,元器民用化便理所当然。
  以元器的运力和效率,徙民、运奴都是轻而易举。比如松江元器工业区的造船厂即将上马的民用级海船就是一种巨型海船。其前后有百丈之长,宽二十丈,上下有七层,一次性可以运载上万人!如果再苛刻一些,把奴隶不当人看,运几万也不难。当然,这种巨型元器海船运载能力够强,但却是建立在速度的牺牲上的。
  其速度自然远不及战舰,只有战舰的三分之一。但比起当前这个世界上的其他船只,也足够快。
  按照嬴翌的要求,这种巨型运输海船一次性要量产二十艘。如果全部下海,一次性运输的奴隶就可以达到几十万之众。倭国人虽多,也经不起多少次。
  当然,南北两个造船厂,登莱船厂和松江府的船厂要全部下水二十艘这样的大船,即便以元器生产线的高效率,至少也要到明年去了。
  较之而言,即将上马的陆地运输类民用元器,在乾丙型运输战车的基础上进行大改,主要集中在型态上。乾丙型运输战车是军用战车,有攻击性。民用的自然就不需要了。而且以运输为基准,民用的运输元器运载量比军用战车还要强。
  当然,民用的运输元器坚固程度就不比军用了。其结构除了必要的地方,也就是沟通元炁的位置,其他的都用普通的钢铁或木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