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章 扬沙湾

  据点所在的山谷,如今已是一座城。
  帝国的动作很快,朱炳琨这边消息回去不久,那边的生产线、工匠就陆陆续续传送过来,迅速将据点打造成一座堡垒。
  不过因为原材料的缺失,几条生产线都无法开工。工匠们便组织起来,在大南山脉中探矿,着手开采事宜。
  在一个生产力落后、几乎没有工业基础的地方,一切都要从头开始。
  不过朱炳琨并不着急,帝国要开拓此世,怎么也要两年多以后。有足够的时间让他部置。
  时间流逝,越来越多越来越完善的消息汇总,使得朱炳琨对扬南道愈发了解。
  又半月过去,整个扬南道拥有的力量、军事部署,已经全部被朱炳琨所掌握。
  并且有数十位甲士混入了扬南道各方势力麾下。
  扬南道总体分为官府和世家两大集团,而两大集团又几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除了扬南道道台和其一些亲信,扬南道的军政,实际上有一大半都是掌握在本地世家手中。军中有世家的人,官场有世家的人,行商有世家的人,农事畜牧有世家的人,甚至山贼匪类,也大多与世家关系紧密。
  就算是扬南道的道台,也是世家之人,只不过不是扬南道本地世家,是空降来的,其他地方的世家子。
  这些世家,有声誉良好,但背地里控制山贼匪类的伪君子,有嚣张跋扈,没有任何顾忌的恶霸,只有极少数那么两三家,无论行为还是声誉,都还不错。
  这些世家之间也有分歧矛盾。有的野心极重,想要趁着隋国大乱的机会更进一步,甚至望着那高高在上的宝座。但有的则认为此举太过危险,没有千年的朝廷,而有千年的世家,而不愿意起事。
  种种矛盾参杂在一起,乱的一团麻,就算是朱炳琨,也理不清。
  扬南道官方名义所属有军队两万人,其中直接受道台控制的只有五千人。其他一万五千军队都在各大世家军官手中,道台调遣不动。
  除此之外,每个大大小小的世家,都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多则数千,少则数百,只扬南一道,这些世家的武装力量加起来恐怕不低于五万,比官方编制的一倍还多。
  世家的武装力量不说,多在其本身的地盘中盘踞。属于官方名义的两万军队,五千受道台控制的驻扎在扬南道的首府治所独树一帜,却也分外难得。这样的功绩,如今却只做了个偏将,领五千人而已。
  世家当道,军中亦倾轧严重。没有身份背景,没有世家来历,便是功勋再重,也很难得到重用。
  张召虎心灰意冷,推却了北疆履任的任命,回到生养之地扬南道,做了个偏将。并娶了慕家女,归附了本地世家慕家。
  扬沙湾这里五千驻军,实际上便受慕家控制。
  张召虎归附慕家,并非因为慕家是本地势力最大的世家,而是因为慕家是本地世家之中,声誉最好的世家。亦是朱炳琨所知的三个言行一致的世家之一。
  张召虎有自己的傲气,他武功高强,军略出众。若不能令他信服,他是决然不会归附的。
  自归附慕家之后,他将这五千人打造成精兵,可以说整个扬南道,最精锐的兵马非此五千人不可。
  张召虎成为扬南道偏将已逾三载,三载以来从未有过懈怠。即便扬南道地处西南边缘,暂时没有受到大势的影响,他也从未放松过。这是个标准的军人,强悍的将领。
  一番巡视完毕,张召虎回到偏将宿处,处理一些文书。
  军中非无文书,他作为这支军队的首脑,一切一把抓,便是后勤,也是他亲自过问。
  “军中粮食已不足半月,记下来,明日一早发信道台,索要粮饷。”
  书记官连忙记下。
  “报废、损坏的军械已积累良多。明日送回话。
  “眼下局势动荡,南面隔河的明州已经乱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波及到扬南。”张召虎叹了口气:“想当初我从军时,要扩军,不知当不当的准?”
  书记官道:“暂时恐怕不能。道台那边联合其他世家压制的厉害。”
  张召虎叹气:“如此局面,还互相掣肘,等大事来临,如之奈何啊。”
  书记官亦叹息连连:“世家之间同气连枝,即便互有矛盾,也须得温言细语,方能解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