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东瀛的儒学者
“本人乃是幕府旗本小野太郎,我们这些反对幕府统治的旗本被诸位称为红巾武士,同样支持新官府成立,也同意废除武士制度,建立和华夏一样的官僚选拔制度和治安部队制度。我们已经认识到现有的幕府体系并不适合发展工业、农业以及万民平等。”小野太郎作为红巾武士的代表上台宣讲。
他当然不能当众说自己是暗中被九州军拉拢,才不得不站在他们那一边帮他们说好话。红巾武士背叛了自己的家主,被许多大名和民众视为背叛者,除了和九州军继续合作以外,他们也别无选择。
“我是华夏会的社长田中成一,成立东瀛行省的提议是我们华夏会率先提出来的,伟大的军主大人同意了我们的提案,很荣幸我们能够在历史的拐点加入这股浪潮之中。武士集团当权的时代过去,只有华夏的技术能够帮助我们建立大同社会!大同社会是儒家的至高理想社会,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而儒家源自于中原,要建设万民平等、人人有所居的理想社会,需要由华夏带领我们……”田中成一代表华夏会上去宣扬,同时夹杂了自己的私人思想。
“废除武士制度,是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分工,以前高高在上的贵族、武士身份被废除了,就连道。
田中成一下去之后,一个年纪五旬,身穿儒者服装的男子缓缓地走上木台。
沈犹龙并不认识这一边的人,也听不懂小野太郎、田中成一用日语向民众宣传他们的理念,见到这个穿着儒者服装的男子,向周围长期活跃在东瀛的同僚们问道:“这个老儒者是谁?”
初次到达东瀛的张元、孙旭、卢象升等军方的人都摇了摇头。
“此人名字叫做林罗山,是朱子学派的儒者。”大玉儿曾经在江户城待过一段时间,加上记忆惊人,对于幕府有名有姓的人都记得清楚。
“林罗山,这是我们中原前来东瀛定居的儒者?”沈犹龙听到这个名字,与汉人取名简直一模一样。
“此人是东瀛的京都人士,并非华侨,林属于东瀛少数的单字姓氏,仅仅是树木之意,并没有特别的起源。”大玉儿解释道,“此人的老师藤原惺窝也是儒学者。与高丽独尊儒术不一样,东瀛的儒家依附于释家,但是他老师和他先后离开释家,以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他的老师是第一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康的老师,而他本人是第三代幕府将军德川家光的老师,幕府的相关政治、公文文书起草他多有参与,还编撰东瀛的史书。此人对于儒学极为推崇,还一度想要西渡到中原求学,可惜帆船在中途被暴风雨摧毁。”
“没想到在东瀛还有儒学者。不知道此人对于我们行省衙门的态度如何?”沈犹龙颇为感慨,东瀛的战国时期人人在乱世中求得生存,更加倾向于追求来世的释家,但是道:“华夏为世界中央之国,儒学亦是发源自华夏。儒学主张正名,提倡大义名分,认为让下方几乎都是文盲的民众听得云里雾里,就连来自华夏的代表团都懵懵懂懂。进士出身的沈犹龙对于程朱理学倒是不陌生,然而林罗山是用日语,让沈犹龙同样不明就里。
但是大家都知道东瀛的儒学者是站在了新官府这一边,因为新官府是儒学发源地的人建立的官府,肯定会推崇儒学而压制其他的思想流派,对于东瀛的儒学者肯定会维护他们的利益。
“和普通的民众说这些并没有多大的作用,还不如减税来的实在。”经济学派的大玉儿知道争取林罗山等一批儒学者是为了获得东瀛文人的支持,但是人数最多的还是农民和普通的城市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