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9章 在靶场

  这里就是靶场了。
  杨明志睁大双眼望去,在他面前呈现着的是一大片荒芜的开阔地,脚踏之地就是西伯利亚随处可见的黑土。正前方立有一些标靶,看其位置,杨明志可以估计到,最远的靶子已经设在五百米之外。
  用莫辛纳甘打中五百米外的靶心?只有经验及其丰富且视力,一边逐个零件的将一支突击步枪大卸八块。
  完全不同于svt40,新枪根本就是由几种不大的零件拼凑而成,有一种儿童积木的感觉,所有零件互相契合,最终成为一支枪。
  围观之人无一例外是懂枪械的,尤其是军区司令梅德韦杰夫。自己昨日已经目睹了别列科夫将军的拆抢表演,今日再看一次,依旧感觉惊艳。
  德国的冲锋枪是全金属制造,英国人用暖气管道造了一堆不怎么靠谱的冲锋枪也是全金属的。全金属有巨大好处,一个机械加工厂的各类车床,就能制造枪械所需全部零件,何况别列科夫的新枪许多零件干脆的冲压完成的。
  梅德韦杰夫的任务不仅是训练新部队,他也经常去军区内的各个兵工厂,督促工厂方面加紧时间生产武器。所以诸如轻武器的制造他也略知一二。
  波波沙的一些零件就是冲压而成,尤其是其所用的弹股。冲压的好处就是高速高效,这是毋庸置疑的,就是其质量,梅德韦杰夫还是有些担忧。
  再说杨明志这里,他的当众一番讲解,令那些训练营派来实验员迅速明白了新枪的构造,至于接下来的射击姿势,这就不劳杨明志再费心了。
  终究所谓的АБ42突击步枪的父亲就是Аk47,它还是经过了一番改良,仅从面相上看还是很讨人喜欢的。
  在那个位面,卡拉什尼科夫发明Аk47也不知一蹴而就,除了其背后有高人指点,也在于苏联的几家研究自动武器的研究机构,早就搞出了名堂。只因战后斯大林需要苏联有一款自己的突击步枪,各个机构把研究发生全威力自动步枪的经历,用来研发突击步枪。
  杨明志这番可是绕过了漫长的研发与改进的时间消耗,一蹴而就搞出了喜人的成品。
  它的质量绝对上乘,样貌也讨喜,在靶场立刻赢得了实验员的青睐。
  仅论它的样貌,不安装香蕉型弹匣,的确有点svt40的韵味,但它的枪管可短了不少,乍一看去有一种卡宾版本的感觉。那么,该怎么操作它?已经不言而喻。
  一个姓谢苗诺夫的实验员拾起一支枪,拉开枪托抵在肩膀,左手扶枪托,右手握枪把。他已经尝试着把弹匣塞入枪膛,卡榫清脆的扣合声是那般美妙。
  此刻弹匣内是没有一发子弹的,他轻松一扯拉机柄给子弹上膛,接着瞄准远处的靶子,弓着后背扣动扳机。
  “哇!您已经无师自通了,也省的我教您合理的设计姿势。”
  谢苗诺夫憨厚的笑了笑:“尊敬的将军同志,我实话实话。看到了这支枪,一种强烈的尝试冲动左右了我的身体,我从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枪。我想它既然漂亮也定是性能卓越。如果刚刚弹匣里有子弹,我扣动扳机的结果,应该是如轻机枪那般连续射击吧?”
  “当然!”杨明志肯定道:“它可以像冲锋枪那般疯狂扫射,您也可以调整快慢机进入半自动模式,就像svt40那般。”
  “真是精妙的设计!”
  “我看到您胸口的卫国战争勋章,您一定上过战场。”
  “是的。我参加过莫斯科保卫战,我所在的部队伤亡很大,而我的左耳也在战斗中被敌人的炮弹炸坏,索性右耳的情况还好一点。”
  “真是可惜的结果,但是您确实是英雄。”
  “您言重了!”谢苗诺夫赶紧敬畏的说:“您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很荣幸,能与苏联英雄站在一起。”
  “好吧,我们都是英雄,我们还有很多共同点,因为我们都曾是基层的士兵。我很了解士兵,更了解普通士兵将面临着怎样的战斗,所以我设计了这支特殊的步枪,专给普通士兵使用。等一会儿,我会带领你们就在这里,给其他人展现它的优良性能。在此之前,我们先把所有的弹匣装满子弹,记住,每一个弹匣能装三十发。”
  一个将军和一个中士平易近人的聊,保养自己的枪械是无聊的非战事情的重大任务,再说也没有哪个愚蠢的士兵希望看到自己的枪械打仗时频繁卡弹。
  一共二十个弹匣很快全部塞满,射击实验也该开始了。
  “弹药准备完毕,要不我们马上就开始吧?”杨明志问。
  “不,我们还要再等等!”
  梅德韦杰夫觉得时间明明非常充裕,至于那些家伙为何磨磨蹭蹭,反正他们是不会放鸽子的,自己就再等一阵子,至少,也得把报社的那群记者等来。今:“您又没说用多少。反正铁丝和钳子都在这里。快!您的漂亮表演呢?”
  “好吧,我这就开始。”
  本时空透明胶带已经发明了,只因尚未普及,苏联这里是没有相关制造技术的,它也未列入租借法案的运输货物中,新西伯利亚这里在可见的未来是肯定没有的。
  没有透明胶带也无所谓,铁丝拧一下一样用。
  在众目睽睽之下,杨明志将两个塞满子弹的弹匣反方向叠在一起,接着以钳子剪出一根铁丝,将两个弹匣缠绕后,又将铁丝接头使劲拧在一起。
  如法炮制,来自四根铁丝的锁死已经令两个弹匣死死合并。
  这是要干什么,已经不言而喻了。
  不得不说这的确是惊艳的表演,梅德韦杰夫兴奋的拍动自己的脑袋:“哎呀!您这样做后,一个弹匣就是六十发子弹了!”
  面对着大家惊艳的表情,杨明志镇定自若:“我说过了,我的新式枪械是专给普通士兵设计。在战场上,每个士兵都在抱怨自己的武器火力太薄弱,尤其是进入巷战阶段,冲锋枪虽好,子弹的威力和精度都很有限,步枪威力大精度高,打一枪拉一次栓,补枪的机会都没有。你们看,两个弹匣并在一起,打完一个,第一时间就能换另一个,士兵的持续作战能力将大幅度提升。在任何时候,都将增加士兵的战斗力。”
  “妙啊!但是这样做,枪械的重量不也增加了?”梅德韦杰夫问到这一尖锐问题。
  “重量还在可接受范围,我在设计局是用磅秤测量过,一支满载子弹的弹匣也就九百克,像我这样并联两个弹匣,全枪重量还不到七千克。据我所知,安装弹股装满子弹的的波波沙,也是接近六千克。但是作战性能方面,我敢说,我的新枪完胜波波沙。”
  梅德韦杰夫点点头,虽然还没有进行正式实验,昨日闹出的枪声风波至少证明这武器如机枪那般操作是没问题的。
  “好吧,一切还是看实验的结果。我们都是军人,我们不需要太多的理论,是不是好枪,首先得经过最基础的靶场实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