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6章 老长官来电

  鲍里索夫的话说的很在理,巴尔岑都听进去了。
  毕竟巴尔岑也没有什么好的打算,目前就按照鲍里索夫的意思去办,理应是最优解。
  “好吧,我们就招募其中的佼佼者。您还有什么建议吗?”巴尔岑问。
  “有的,现在的形式非常严峻。”
  “是的,形式非常严峻,我们快要上前线了。”
  “不是这样的,师长同志。”鲍里索夫绷着脸说:“我们必须和您的那两位亲密战友抢时间。他们也收到同样的命令,他们的行动能力一定不比我们差。彼尔姆的人才就那么多,如果我们晚了,人才就被他们领走了。”
  本是心情相对平和的巴尔岑,精神瞬间紧绷起来。
  “啊!这么说我们必须快速行动了?”
  “对,我想这件事还是由我负责为妙。”
  巴尔岑断然拒绝,他说:“不必了,我亲自去。彼尔姆市有好几个中学,我们先从第一中学下手。我们马上联络征兵部门的同志,还有第一中学。我明明了征兵这件事,旋即得到了支持的答复,整个过程毫不拖泥带水。
  彼尔姆当局的态度非常诚恳,他们就是要用自己的积极,来回应斯大林的命令。
  挂上了电话,办公室内的巴尔岑长舒一口气。
  他不禁感叹一个:“既然你们愿意把事情提前办好,也省的我诸多麻烦。到时候我直接接收就行了。”
  巴尔岑非常相信彼尔姆当即的行动效率,也相信自己的两个老战友一样摩拳擦掌地要去抢人,所以自己也必须早一点。
  当下的324师没有一辆吉普,更没有一辆轿车,巴尔岑虽一介师长,手头真的没多少证明自己的“家伙事儿”。
  部队目前只有数量不多的卡车,它们的工作就是运输物资罢了。
  而且担任该师师长以来,巴尔岑就一直待在奥乔尔镇郊外的森林训练营,他甚至没有去镇上一趟,就是一门心思抓训练。
  此次的彼尔姆之行就是他一个月以来首次从这个贫瘠的地方出去,然而手里好用的交通工具,真的就只有运货的卡车罢了。
  他们目前装备的都是苏联自产的嘎斯卡车,碍于时代因素和现实原因,分给他们的卡车都是些旧车,能够比较稳定的使用就仅此而已了。
  坐在卡车的副驾驶位置,就这样前往彼尔姆,它丝毫没什么体面。
  巴尔岑已经顾不上那么多,那份突如其来也必将到来的命令,给了部队重大契机的同时,也是给许多战士预定了坟墓。
  甚至于巴尔岑在看到命令文件后,他自己也做好了牺牲的心理准备。
  人固有一死,牺牲在祖国的国土上,也是一种幸福吧……
  坐着卡车晃悠悠的跑到彼尔姆,他不禁想起在沼泽地的经历,何况那就是两个月前的往事而已。
  从核心的铁匠村到兵站霍姆尼奇,两者的直线距离有五十公里,碍于沼泽地的现状,道路被修得特别曲折以绕过一个又一个可恶的泥塘,故而直线距离五十公里,实际已经是七八十公里之远。
  当前,奥乔尔到彼尔姆的所谓公路之路况,也就比沼泽地那里好上一点罢了,至少积雪覆盖下的道路更加平稳。
  然而还有一个恶心的情况巴尔岑不得不考虑。
  整个乌拉尔地区的人口都高度集中在沿铁路建设的城市里,即便是远离铁路的村镇,它们的个数颇为稀少。基于这种情况,居住在远离铁路的村庄里的居民,他们总是竭力避免夜间出门。
  为何?此地很靠近北极圈了,每到秋季总有北极熊出门,偶尔还会出现狼群。它们会主动攻击人,为了安全起见,寒冷的夜晚还是待在家中烤壁炉最合理。
  现在高海拔的彼尔姆州白昼的时间急剧缩短,巴尔岑也不想冒险走夜路。他必须在大清早出发,那么在有限的白昼夜时间的长短是否会干扰到苏德两军的作战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当下的战争,交战国总是追求大集团的进攻,意图一个钳形攻势吃掉敌人一个重兵单位,如若不这样打,战斗就像变成平直阵线的反复拉锯战。一战的残酷经验迫使当下的大国都学到一套行之有效的防御经验,修筑的防御阵地是小股部队不可能突破的,唯有大兵团的猛攻!
  苏德两军都认为,大规模进攻只有在白:“您担心您老战友抢人才?不用担心,我想您是第一个行动的。”
  “但愿如此。”
  巴尔岑心情紧张的拿起电话,可惜这个时代全世界装机量最多的就是转盘电话,当下的科技就是如此。如果有一个显示屏,能来电显示,巴尔岑也不必这么紧张。
  “不是那两个家伙,就是彼尔姆征兵委员会的那些人……”
  他拿起电话,突然间就听到一个无比熟悉的声音。
  “喂!是巴尔岑吗?我是别列科夫,听到回答?”
  听到这个声音的一刹那,巴尔岑心里的烦躁当然无存,有着只是纯粹的激动。
  他兴奋的浑身颤抖,连忙双手捧着电话,在鲍里索夫看来,自己的师长突然兴奋的像一个小孩,紧皱的眉头瞬间化作一张笑脸。
  “啊!长官,我是巴尔岑。您……”
  “哈哈,我听得出你的声音。你这个家伙让我废了一番努力才找到,原来你躲在一个安静隐秘的地方训练士兵呢?!”
  “是的长官,我想不到居然能接到您的电话,您现在在哪儿?”
  “我在莫斯科!听着,巴尔岑,我现在没时间跟你废话,我有要事找你。”
  下午的杨明志是去了内务部卢比扬卡的办公楼,他估摸着神通广大的他们能很容易与巴尔岑取得联系。
  果不其然,在贝利亚的授权下,有线电话的联络非常通畅。当然,杨明志的整个交谈内容也是为内务部监听的。
  苏军将秘密采取一次重大战略行动,知道此事内情的人屈指可数。
  能够参与在地下进行的秘密军事会议,杨明志当然非常荣幸,他同样也非常的慎重,分得清有些话是不能提一个词的。
  那便是所谓北方的苏军将猛攻斯摩棱斯克,试图收复这一莫斯科门户的战略行动。
  除此之外的一些事倒是可以在电话里和老战友谈谈。
  杨明志立即谈起了“三个步兵师去彼尔姆招募新兵”的事,巴尔岑大为吃惊。
  “长官!您……您怎么知道。”
  “我在莫斯科,内务部的同志告知我关于你现状的很多事。再说,你的部队将要接收一批特殊装备,那些武器可是咱们老284师的强力宝贝,我可要督促你完成这件事的。”
  “啊!我已经懂了!我完全懂了!”
  巴尔岑的确全都明白了,别列科夫将军完全知晓那份上级下达命令的全部内容。部队将要进行特种化改造,将变成极为特殊的步兵师。它将有多么特殊?巴尔岑觉得,完全接受新式改造的324师,面对敌人的装甲师都不虚。
  “巴尔岑,我将要回新西伯利亚,途中要路过你军营所在的城镇。另外两个兄弟,他们部队驻扎地我也都知道,一会儿我将和他们电话联络。怎么样,到时候咱们兄弟几人坐一起好好聊聊,喝些酒?”
  “好啊!”巴尔岑兴奋的一口答应,又解释说:“可是我现在收到了紧急任务,我已经做了安排,明来,我应该带上几瓶伏特加?”
  “当然。你还要再带一些肉罐头,我知道你肯定有这些。”
  巴尔岑有些懵,324师的后勤仓库里的确有一些肉罐头。且说那些苏联自产的肉罐头,肉源可不是牛肉或猪肉,而是鱼肉,或者说是鱼糜。
  毕竟养殖大型牲畜就需要大量的粮食投入,哪怕是战争爆发前,苏联的粮食问题也就颇为紧张的。
  在另一个位面,直到玉米狂人赫氏下达“种植玉米”的死命令,虽说一时间播种的三千万公顷玉米地62%颗粒无收,终归苏联开始了自己成规模的玉米工业。广袤的乌克兰平原种植大量的玉米,玉米饲育了大量的牲畜,人民的肉食品需求才得到基本满足。
  当下,苏联的畜牧业捉襟见肘,而军队不但需要大量的面包和土豆,还需要蛋白质和油脂!
  尤其是寒冷的冬季,如果条件允许,战士们会抱着俄国特色的腌制咸猪油猛啃,根本不觉腻得慌。毕竟,军令命令大家在零下二十度的恶劣气候条件下驻守一线阵地,油脂和棉衣都是最佳保暖手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