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泰山对

  第一六八章泰山对
  封禅泰山在很大意义上是皇帝私人的事情。
  不论是功高盖世的卫青,还是悍勇绝伦的霍去病,亦或是智计百出的云琅,在这个大前提下都沦落为背景。
  皇帝忍饥挨饿是为了能够将自己的功业纯洁到最大化,云琅这群人忍饥挨饿就难免会有怨言。
  其实,十月底的泰山上并没有寒冷到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只是,这顿苦对于云琅他们来说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也就不愿意忍耐,不愿意坚持。
  当年驱兵漠北的时候,那里的气候更加的严酷,生活更加的困顿,云琅也是一言不发的坚持下来了,包括锦衣玉食一辈子的曹襄,哪怕耳朵被冻的流黄色脓水也没有抱怨过一句。
  所以说,人心是多变的。
  皇帝在号称连续喝了四,云氏还只是一棵大树而已,西北理工才是大树的根苗。
  董公,西北理工之说于发家致富一道上见效极快,于政务处理之道也颇有见地。
  用之于虚则能名扬,利在一时,害在千秋,此时有多大的利,将来就会有多大的害处。”
  董仲舒拱手道:“利在千秋,利在千秋,陛下既然已经开始言利,就逃离不了利的陷阱。
  昔日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
  万取千矣,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刘彻闻言大笑道:“先生看如今,陛下乃是并不算什么难事。
  “昔日云琅与李少君斗法,风雷大作,大雨倾盆,还有冰雹落下,李少君身死,死后肉身如皮革,刀剑不入,被长平用大火方才烧成灰烬,先生以为云琅此人倒底是人是鬼?”
  董仲舒道:“李少君乃是妖人,活百年而容颜如同少年,他才是妖孽,李少君与云琅斗法一事老夫也知道一些。
  陛下当时并没有告知云琅,事实上云琅自己也不知情,这种情况下李少君身死,不过是这些话的意图,不过,他还是礼貌的送走了董仲舒。
  云哲从外面回来的时候,刘彻笑眯眯的问道:“敬献给神灵的百食,你耶耶吃了吗?”
  云哲趴在地上回禀道:“我耶耶吃了,曹伯伯也吃了,司马先生也吃了。”
  “你父亲不担心受到神灵的惩罚吗?”
  云哲大咧咧的回答道:“我家中每年进贡给祖宗的贡品,最后全部进了我们的肚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