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四章 天子西巡

  早在杨广提出迁都洛阳之前,杨广便下旨修建各地官路驰道。
  大业四年一月下旬,正在蓝衣卫府内务司统领刘子明‘不务正业’,每将修建大运河之期延长且多怜惜百姓民夫的时候,雍州刺史王通将一个大好消息送抵宫中:从大兴城通往金城的驰道竣工了!
  修建官路驰道其实才是杨广登基为帝之后提出来的第一个大工程,以这个时代官吏的德行,这个工程自然又会死不少百姓的,但从国家战略上来说,这个工程王君临是举双手支持的,国家的统治疆域是受军事交通能力限制的,大隋这几年灭了吐谷浑,弱了东、西突厥之后,在西北多了两郡之地,虽然自汉以来推平了不少关梁,但许多地方的派官、调兵都要花费数月甚至一年半载时间,十分不便。
  所以从三年多起,杨广一登基为帝,便要求州郡县修缮道路,将原先泥泞的羊肠小道修成能容数辆马车并驾而驰的“国道公路”!
  而西北有东、西突厥等游牧民族边关危害,所以往西北的驰道官路是优先修建的,只不过工部当时上报需要至少五年修好,杨广当时说一年就要修好,最后工部用事实百般上谏言,杨广又下旨询问地方州郡县官员,最后才又改为三年。
  杨广当时要求三年内,必须修好从大兴城出咸阳、出这句话的时候,众臣神态各异,而想的更多的则是一说,让其劝杨广放慢节奏,给洛阳新都和大运河的完工之日延长一些时限。
  蓝衣卫府的事情安排过之后,王君临回到府上,聂小雨、卫子奇、叶鹰、景田、虫妖、春秋谷主等人已经等在这里,王君临本想带聂小雨随行,但想着武林盟刚刚成立,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且江湖武者闲散管了,并不好管理束缚,换成旁人未必有能力真正的将武林盟掌控在手中,所以交待小雨剧院和武林公会及武林盟之事由聂小雨全权负责,他只带虫妖和沈果儿、春秋奴三人西行,当然明里还有二十护卫,暗中还有蓝衣卫府一百心腹高手与探子随时供王君昨差遣。
  ……
  ……
  大业四年三月,王君临跟随着杨广的御驾,沿着驰道出大兴城,过咸阳,一路向西。
  即便以王君临一个后世人的眼光来看,这条官路驰道也是极其夸张的,尤其是出大兴城往咸阳这近百里,道路宽达五十步,能容纳十辆马车并行!每隔三丈就种一株笔直的青松,道路以黄土为基,用碎石子夯筑厚实,路中间为供皇帝出巡的专用通道,再两侧为官道,最边上才是百姓车马行人行走的区域。
  光是这条道路,便极尽豪奢,按照王君临的猜想,大概是杨广有过吩咐,西域吐蕃、突厥等各族前来朝觐时,这半截路是必经之路,以杨广的好大喜功,必是想着让异族使臣在还没进大兴城之前就被这条宽敞如广场的道路震惊……
  过了咸阳十里,至杜亭后,道路宽度好歹收缩了些,但亦十分宽敞平坦,能与后世的乡镇道路媲美,王君临甚至能靠在车舆上打着瞌睡,舒舒服服前往陈仓、天水两郡。
  陈仓和天水两郡同属渭水南北岸,沃野六百里,正是周文王、武王的肇基王迹之地,诗经里赞颂为“周原膴膴,堇荼如饴”,也是春秋战国之时秦国最先立国之地,。
  周朝末期,一支名为“秦”的嬴姓之嗣为了这个承诺,连续数代人不顾死亡,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一尺一寸恢复了岐山附近的周原之地,驱逐了群戎。对于这块再也无法掌握的土地,周王室兑现诺言,大手一挥,送给了秦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