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九章 东厂的事,咱管了
东缉事厂前后四进,每进各有房屋十数间,左右两侧各有一校场,乃供厂内番子操练之用。
成祖初设东厂之时,人员多从锦衣卫调入,故皆有世袭军职,享受朝廷俸禄,定员只数百人。
此后数朝皆如此定额,至成化年间,时任东厂提督太监尚铭因受西厂汪直所压,故于京城广募人员,扩充东厂,其中多有江湖人士,致使东厂人员成份复杂,最多时达五千余。
成化以后,弘治朝曾缩减东厂人员,但亦定额三千余。至本朝,东厂除正编定额1200余外,又有千余不定额人员,对外统称番子,隶归各档头管辖。侦缉范围遍布全国,以致远州僻壤,也有“鲜衣怒马作京师语者”。
除宫中所遣四大内档外,东厂又有外六档,称“大档头”。
这六大档头几乎都是锦衣卫出身,每大档头又辖数小档头(役长),分为子丑寅卯十二颗,一律戴尖帽,着白皮靴,穿褐色衣服,系小绦。档头各统帅番役数名,又称干事,这些人多是由锦衣卫中挑选的精干分子组成,也是东厂办事的主要力量。
内外档头则以所辖番子人员数量定实力座椅,因而莫看东厂表面团结,私下却也争斗不休,只这些却不是外人能知的了。
自前任厂公陈炬去世后,东厂提督太监就一直空缺,外间盛传原乃是英宗皇帝亲自命东厂时任提督太监刻上的。
后人猜测,这四个字于其是英宗对岳飞的肯定,莫不如说是对王振的怀念。
与此同时,英宗皇帝又命在东厂内立了块石碑,碑上刻有“流芳百世”四字。
石碑就立在东厂议事大堂正前。
此刻,碑身两边站立着上百面朝大堂的番子,人人尖帽白靴,身着褐衫,手执长刀。
番子之前,又有数十小档、司房、领班,清一色飞鱼服,手执绣春刀。
众人皆沉默无声,腰杆挺直,目不转睛的看着堂内。
安静无比,连声咳嗽声都听不到。
几只喜鹊在屋顶上跳来跳去,一处廊檐下,还有两只燕子不时飞进飞出。
堂内,杜文诏认同曹元奎的看法,他也觉得那妖人王三诏怕是早已不在大兴县,故而朝外喊了声:“宋安何在?”
“宋安在!”
堂外伺立的一众档头中有一壮汉应声向前,尔后入内一言不发半跪于地。
“宋安领牌,带几队人速去宛平,携妖人画像,着县里搜捕妖人,不得有误。”
宛平和大兴同为顺,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一日不将这妖人找出来,咱们就一着,却听外面突传来击鼓声,又听先前出外的宋安喝道:“何人擅闯我东厂!”
曹元奎与杜文诏都是一愣,目中皆是困惑,不知外面发生了什么事。
待听那鼓声响了六下,二人已然是色变,双双站起,脸上皆是震骇之色。
院中的东厂众人也是一阵骚动,人群中有一队人快步向大堂走来。
看到那为首之人,曹元奎呆了一下,见不过是青袍的太监,旋即大怒:“你是何人,来东厂做什么!”
“奉上谕,提调东厂。”
魏良臣负手入内,曹元奎不认得他,他也不认得曹元奎,但他知道自己现在是东厂的老大。
凭的就是万历那道手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