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鳌拜

  数日后,鸭绿江对面的朝鲜官员大胆派出一条船来打探情况,在表明他们的身份后,江上的明军放他们通行,并且允许他们上岸,同时派兵予以保护。
  在实地察看过后,这条船上的朝鲜官员金某随后向上面禀报:
  “本月初,约有数千明军自义州北上,据闻领军者为皇帝内侍魏某。明军的主力是北京来的皇帝亲军,他们装备齐全,兵甲精利,人数虽少,但却十足精兵……
  北上之后,明军的攻势像闪电一样,只用了三日便深入百里,相继攻占长奠、小奠。攻取这两地的明军几乎未遇到任何反抗,但在随后的进攻中,一座由纯女真兵驻守的城堡英勇的抗拒了明军的反复进攻,那就是永奠堡。
  一个叫达耳达(音译)的忠诚女真将领守卫永奠,他虽然有强大的守卫部队,并英勇反抗,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全堡遭到洗劫,百姓和士兵悉遭屠被杀…因法是完全不可能的。
  大明可是朝鲜的宗主国,朝鲜上下对大明也是万分恭顺,能为大明的一条狗都是朝鲜的莫大荣幸啊。
  更何况,大明对朝鲜有再造之恩,如果不是大明的天军,朝鲜早就不复存在,他们又怎么会越增侵袭朝鲜呢!
  因而,金某的报告不但被束之高阁,其本人也遭到了上司的严厉斥责,骂他不应该对大明天兵持有这样恶意的想法。
  这是不能接受,也是绝不能容忍的。
  “天朝对女真人用兵,正是我国乐于见到的,那小吏怎能如此恶意攻击天朝的大兵!万一叫那皇帝近臣听到了,岂不惹皇帝不快!”
  在辅德、汉城府右尹姜弘立的激烈要求下,平安北道将胆敢恶毒揣测天兵,离间天朝与朝鲜关系的金某抓捕送至汉城,其后被定罪关入大牢。
  …………
  魏公公可不知道他特意派人保护的朝鲜官员会这么向他的政府汇报,他老人家如今正忙着接收宽奠主堡的建州资产,也实在是没时间理会隔江的朝藩。
  一切的动产,不论是人口还是牲畜,都在以最快的速度往义州迁移。一切的不动产,不管是房屋还是城墙,亦或一座露风的茅房、一口水井,都被公公下令纵火焚烧或填实。
  除了人和牲畜,除了兵器和银子,除了可以卖钱的东西,其它的,统统摧毁。
  上万人被有效动员起来,女真人、朝鲜人、汉人、蒙古人…齐聚在大明皇军的旗帜下,团结在大明天使魏公公的麾下,如蚂蚁搬家般在宽奠地区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拆迁工程。
  这一切,都是魏公公的功劳啊。
  这一切,都只因为仁者无敌啊。
  宽奠其余三堡,是“和平”解放的。
  攻破永奠的次日,魏公公就手书《谕宽奠诸堡建州文武官员人等》布告,命军士骑马广为散发。
  文曰:“昨国朝大兵至永奠,城内官员军民婴城固守,抗拒天兵。咱痛惜民命,不忍加兵,先将祸福谆谆晓谕。迟延数日,官员终于抗命,然后攻城屠戮,妻子为俘。是岂予之本怀,盖不得已而行之。嗣后大兵到处,官员军民抗拒不降,永奠可鉴。”
  布告上,魏公公痛心的表示他是“迟延数日”,不得不被迫攻城并戮,但实际上从劝降到攻城都没有一个时辰。
  而杀戮只在一个晚间就完成了。
  布告如长翅膀般飞遍了宽奠地区,永奠被屠的血淋淋事实震荡着其余诸堡女真守军的心。
  他们都被吓坏了。
  要么全城被屠,要么开城投降。
  魏公公给出的选择简单并不难选,在大明皇军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人都知道应怎么选。
  贺世义部计划攻取的大奠堡守军在知道永奠被屠的消息后,守将正白旗佐领胡里海立即率全堡军民开城投降。
  得知大奠投降后,魏公公立即派人宣谕将士勿杀无辜,勿掠财富,勿焚庐舍,以使余诸堡建州军民感知大明天恩,弃暗投明。
  这个命令来的非常及时,也非常有效。
  当大明皇军兵临宽奠主堡,摆出强攻阵势之后,堡内守将瓜尔佳氏卫齐就被自己的部下捆绑着押出了城。
  和卫齐一块被绑出城的还有他的两个儿子——赵布泰和鳌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