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7 全面出彩

  “综艺”杂志,一百分。
  “纽约时报”,一百分。
  “洛杉矶时报”,一百分。
  三家顶尖权威媒体的赞誉狂潮已经将“爆裂鼓手”推向了赞誉巅峰;但更加不可思议的是,众口一致地把所有讨论重点都落在了蓝礼身上,并且以至高赞誉将蓝礼推上了神坛——“y世纪一代年轻演员”的前缀头衔已经可以剥离,正式跻身好莱坞顶尖殿堂级演员的行列。
  但……这到底是赞誉还是诋毁呢?
  囊括egot以来,蓝礼就始终处于风口浪尖之上,现在的“爆裂鼓手”又更进一步地将这种分裂对立的反馈言论推动演变,谁也无法断言,这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也许“爆裂鼓手”正式登陆院线之后,事情就能够渐渐明朗起来了,但现在,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至少,“好莱坞报道者”也加入了如此行列。
  在好莱坞业内,迈克尔-菲利普斯是一位坚定不移的“蓝礼拥护者”,他也从来没有掩饰自己对蓝礼的推崇和喜爱,几乎每一部蓝礼出演的作品,他都会认认真真观看,并且给出中肯意见以及专业影评——目前为止,清一色全部都是好评。
  当然,这也并不稀奇。
  因为蓝礼的作品整体趋势就是如此,每一部作品都堪称是佳作,即使是目前为止争议最大的“超脱”也拥有一批坚定不移的支持者,也正是因为如此,社交网络媒体之上才出现了大量吐槽蓝礼、反对蓝礼的黑子。
  但迈克尔却稍稍有所不同,作为“好莱坞报道者”的专业撰稿人,他是罗杰-埃伯特之后最为接近普利策奖的影评人,即使推崇蓝礼喜爱蓝礼,他的影评也还是必须保持相对客观中立,确保杂志的权威和专业。
  从这个角度来说,“好莱坞报道者”和“综艺”是更加相近相似的。
  在如此背景之下,迈克尔的支持与赞誉就着实难能可贵了。
  圣丹斯正式首映的“爆裂鼓手”,迈克尔自然没有错过的理由,事实上,根本不需要座谈会的热潮影响,迈克尔就已经早早来到了帕克城,比起颁奖季狂潮来说,圣丹斯的三十周年庆典显然要有趣多了。
  第一时间参加了首映式之后,迈克尔却没有立刻撰写影评,而是静静等待着思绪的沉淀,反反复复回想电影细节,这才动笔撰写了影评。于是,“好莱坞报道者”的评论在时效上,就落在了其他媒体的身后。
  “这是一部独特风格的电影,如果观众感觉受到了侵犯或者伤害,进而感受到了愤怒和不适的情绪,那么这就证明达米恩-查泽雷成功了,因为这就是他期待的结果。
  ‘爆裂鼓手’展现了’让我们集体来作秀’的全民娱乐、全民享受的二十一世纪娱乐至死思想的对立面,以严肃而冷酷、血腥而偏执、残忍而粗暴的方式,呈现出了艺术突破过程中的自我折磨,标新立异地展现了艺术和娱乐的另外一面。
  同样都是’show’,但’爆裂鼓手’的这场秀却显然不是’雨中曲’。
  我们都知道,梵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毕加索晚年失明,而海明威则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我们不是,电影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依旧是最后画面之中,蓝礼-霍尔的那双眸子,如同’爱疯了’、’超脱’、’醉乡民谣’等作品一般,眼神深处破茧成蝶的喜悦与幸福绽放出了丝丝光芒,刹那光华点亮了整个屏幕,真正让灵魂迎来了一场洗礼。
  但就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的画面却是最后爆发高/潮之前,安德鲁与父亲的那个拥抱——刹那间的脆弱与扼杀软弱的坚强,在一个眼神的转换之间迸发出了无穷力量,顺势将此前所有的伏笔全部拉起来,起承转合也就来到了终点,预示了结局的到来。
  眼神的力量,在蓝礼-霍尔的演绎之下,如同光影与构图、剪辑与镜头的结合一般,将电影胶片的魅力完全迸发了出来,又有谁能够拒绝呢?”
  一如所料,迈克尔几乎将所有笔触都落在了蓝礼身上,丝毫没有吝啬自己的狂热,再次将所有赞扬都献给了蓝礼,尽管西蒙斯和达米恩也依旧是影评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蓝礼无疑依旧是重中之重。
  满分一百分。
  迈克尔也做出了自己的评判,连续第三部作品送上了满分的至高赞誉,真正地将蓝礼的职业生涯推向了新高。
  如此成绩,在整个好莱坞之中也可以算是首屈一指的超高待遇,尽管媒体综评只是评判一部作品成功与否的诸多衡量标准之一,但至少可以证明,专业媒体的权威认可,这绝对是可遇不可求的超高待遇。
  至此,四大权威媒体全部就位,并且齐齐送上满分评价。
  “洛杉矶时报”和“纽约时报”分别代表东西两岸综合媒体的龙头老大,而“综艺”和“好莱坞报道者”则分别代表东西两岸艺术文化扎根于好莱坞的专业权威媒体,四家媒体基本就已经可以代表主流观点了。
  在艺术领域里,权威媒体不意味着权威意见,反而是许多独立媒体的权威观点能够赢得更多认可;但权威媒体却能够带来更多影响力,进而产生更多连锁效应,这是……无数商业电影上映之前所期待的待遇,而独立电影也不会拒绝更多的曝光率,为自己的发行赢得更多潜在机会。
  只是,“爆裂鼓手”着实不需要更多瞩目了,现在的关注度就已经严重过热,首映式才刚刚落下帷幕,社交网络的讨论热度就已经几乎超过了“地心引力”和“醉乡民谣”两部入围了奥斯卡提名的重要作品。
  四大权威媒体清一色地给予了满分,这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却在如此关键的敏/感时刻制造出了难以想象的波澜。
  官方拍板:笼罩在蓝礼头顶之上的“降温”阴霾终于开始消散了!
  但目前来说,这却引发了广大普通民众的更多反弹,因为他们没有看到“爆裂鼓手”,在猜测和揣摩的恶意想象之中,只是越发地排斥蓝礼。
  以二十四岁的年轻之姿登入殿堂、推上神坛,蓝礼还是太过年轻,眼前的荆棘之路远远超出想象,即使有着作品开道,却依旧没有那么容易。可以想象,“爆裂鼓手”的上映将面临着更多也更大的压力,就看作品的质量是否过硬了。
  至少从目前来看,追捧和赞誉似乎只是媒体如剃头担子一头热般的狂欢盛宴罢了。
  不过,四大权威媒体之外,“爆裂鼓手”的口碑也呈现出了井喷姿态!“年度圣丹斯爆款”就这样出现了。
  在“爆裂鼓手”首映式结束之后的首批二十四家媒体的评论之中,作品清一色地斩获了好评,没有差评也没有中评,全部都是好评!这也成为了今年圣丹斯揭幕以来第一部“零差评”乃至于“零中评”的优秀作品,即使是最不喜欢这部作品的“名利场”也给出了八十分。
  八十分,这就是首批评论的最低分,这一个小小细节就可以看出“爆裂鼓手”的赞誉狂潮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