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众臣的惊讶,朝廷计划

  </p>
  最近一个月,是富弼等人承受压力最重的时候。</p>
  作为主持新政的大臣,他们从一开始,就面临着太多的敌意。</p>
  有皇帝支持,一开始还没有人明目张胆地站出来反对。</p>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舆情变得越来越紧张。</p>
  甚至有些人污蔑他们图谋不轨,新政推行也困难重重起来,到处都是阻力。</p>
  尤其是富弼,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睡过安稳觉了。</p>
  但今天早上起床,他变得精神焕发,红光满面,只觉得浑身舒泰。</p>
  稍稍梳洗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去参加早朝了。</p>
  今天的朝会,各地的场务会派专人汇报详细情况,他也对此十分期待。</p>
  襄州破天荒的巨额税收,就如同一针强心剂,瞬间让露出颓势的新政变得昂扬起来。</p>
  这虽然是特例,不一定代表新政的成功,但它出现新政期间,就会产生了具大的正面影响。</p>
  “恭喜啊,富大人,这次可是给了那些反对新政的人一记耳光。”</p>
  刚刚进入待漏院,他就被潘仁美迎了进去,一脸的热情。</p>
  富弼拱手笑道:“同喜同喜,只望太师那里也传来捷报。”</p>
  潘仁美满面笑容,点点头道:</p>
  “富大人放心,两天后就是检阅新军之期,我等拭目以待便是。”</p>
  说着,已经稍稍退后一步,让富弼当先走入待漏房。</p>
  富弼见状,无奈地笑了笑,也没有客气,迈步走进屋中。</p>
  他知道潘仁美是什么样的心思,也明白他跟自己等人并不志同</p>
  道合。</p>
  但自己等人势单力孤,只有皇帝的支持还不够,正需要这样锦上添花的人。</p>
  只要他在态度上支持新政,就已经足够了,自己不会要求太多。</p>
  进入房中,见几个知己已到,他们不由相视一笑,都看到了对方眼中希望与期待。</p>
  不知过了多久,只听一声罄响,王延陵道:</p>
  “好了,时间到了,诸位上朝吧。”</p>
  朝堂上,皇帝的心情十分愉悦,满脸笑意看着众人道:</p>
  “诸卿想必都看完了各地的税收呈报吧,有什么想说的没有?”</p>
  富弼立刻上前道:</p>
  “恭喜陛下,新政已经初见成效,但寇大人的作用也至关重要。”</p>
  “臣竟不知,寇大人竟有如此经世济用之才,不应蹉跎地方。”</p>
  “臣请官家将寇大人调入京中,为新政所用。”</p>
  皇帝微微摇了摇头,心中有些不悦,不置可否道:“他么?先听听襄州的人怎么说吧。”</p>
  不一会儿的功夫,襄州税收场务就小心翼翼地走入殿中。</p>
  “说说吧,你们襄州的税收为何会异军突起?”</p>
  襄州场务连忙道:</p>
  “陛下,襄州的新建港口已经逐渐完备,不仅商市繁荣,连周边城镇也随之获益。”</p>
  “曹伯爷曾经说过,有了新港口,襄州的年税至少要在百万贯以上,这不算什么。”</p>
  众臣闻言,顿时一愣,富弼连忙问道:</p>
  “你是说曹斌?襄州是因为他才异军突起?”</p>
  殿后一名官员气愤道:</p>
  “胡说,曹斌才在襄州待了一</p>
  个多月,怎么是因为他?这肯定是寇大人所为。”</p>
  襄州场务斜看了那名官员一眼,对富弼道:</p>
  “大人,曹伯爷虽然来我襄州时间很短,但他铲除奸王、营建港口、赈济百姓。”</p>
  “如此费神下来,才将襄州扭转乾坤,变成繁华之地。”</p>
  “寇大人虽也是个清官,但自到达襄州后,一直沿袭曹伯爷的政令。”</p>
  “并且严令我们不许更改分毫......”</p>
  众臣面面相觑,不禁有些不可思议,又有些尴尬。</p>
  昨天收到税报后,他们只以为是寇准的功劳,吹捧太过了一些。</p>
  而且曹斌武人的身份,也让他们颇觉脸上无光。</p>
  皇帝却露出了笑意,满意地看着众臣的反应,只觉得曹斌是上天赐给自己的宝物。</p>
  他总是能在不经意间,送给自己巨大的惊喜。</p>
  他从面前的书案上拿起一封奏章,对众人笑道:</p>
  “寇准也有奏报。”</p>
  “他想弄明白曹斌施政中的道理,所以才会沿袭他政令,不敢改变分毫。”</p>
  “若无收获,他是不会离开襄州的。”</p>
  众臣闻言,已经不知说什么好了,想比于施政,他们更愿意相信曹斌武略出众。</p>
  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就曹斌那么一副不靠谱的模样,为什么屡屡做出让人震惊的功绩?</p>
  这反差太过巨大,让大部分人都有点接受不了。</p>
  要说他文韬武略,天下奇才,他又总是会惹祸胡来。</p>
  刚刚对他印象好一点,他就会做出不着调的事情,</p>
  让人们相信他是个纨绔。</p>
  谁家见过进青楼如同进家一样的贤臣?谁又见过被人捉奸在床的贤臣?</p>
  若说他真是纨绔,也没有几个纨绔会像他这样,让所有人都惊叹其才。</p>
  皇帝见众臣一副沉默的样子,不高兴道:</p>
  “怎么?曹斌此才,不值得重奖吗?”</p>
  见皇帝对曹斌一副偏宠的模样,有些人不禁想起了曹斌的另一桩罪过。</p>
  这家伙好像在用方士之术忽悠皇帝,还说什么练气之术,连寇准都默认了他这种本事。</p>
  但没有显出效果,谁知道是不是真的。</p>
  反正他们看来,这与前几朝,欺骗人主的方士没有什么区别。</p>
  这时,潘仁美突然站出来附和道:“忠靖伯内蕴奇才,臣认为朝廷应该重用。”</p>
  富弼也点点头,道:</p>
  “潘太师说的不错,请陛下将忠靖伯调任三司。”</p>
  “朝廷新政,正需要这样的人才。”</p>
  他对曹斌的才能十分认可,尤其是这次襄州税务,更让他惊喜莫名。</p>
  在他看来,曹斌算是瑕不掩瑜,就算有不少缺点,也并不算什么。</p>
  潘仁美却连连摇头道:</p>
  “忠靖伯毕竟是功爵出身,相对于他的理财之能,臣却更看好他的武略。”</p>
  说着,他隐晦道:</p>
  “来年用兵才是重中之重,或可让他主持一路大军,说不定会有意外之喜......”</p>
  丞相王延陵摇摇头道:</p>
  “虽然曹斌几次差事做得不错,但他毕竟才弱冠之龄,交付如此重任,恐有不妥。”</p>
  皇</p>
  帝沉吟了一下,摆了摆手道:</p>
  “那就看看这次新军训练的情况,若他不负厚望,朕也不吝提拔青年才俊。”</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