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三章 牛家兄弟

  王诚一言不发的听着张旭诉苦,不时的点点头表示同意,直到张旭讲完,他才笑呵呵的说:
  “将军,你我也算旧相识,不必这样兜圈子,有什么话要咱家稍带回朝廷,但说无妨。”
  “末将的难处确实不小,从此处赶往贵州,可是万里迢迢,单凭末将这几个兵,实在少了些。”
  “还有军费的事,让末将打仗没问题,总得有军费吧?我的人总不能万里迢迢去喝西北风?”
  “将军放心,回京以后咱家会把这两件事如实上报。”王诚大包大揽的说。
  张旭也是满意的点点头,随后又讲道:
  “末将答应公公的寿木,已经准备妥当,只等公公启程,一道捎带回去。”
  “既然如此,咱家再留下讨饶一天,明日就动身回京。”
  “先前说好了要多住几日,公公因何如此心急。”
  “朝廷边患为重,咱家早些回去复旨,也好早些帮将军解决麻烦。”王诚解释道。
  “既然如此,末将立刻命人给公公准备礼物。”
  张旭给王诚准备的礼物很丰厚,锦缎丝绸、瓷器茶叶,应有尽有,再算上那两口棺木,把一艘小船装的满满当当。
  王诚看到这些礼物,惊喜之余又笑着询问:
  “将军,你恐怕还有事求咱家?”
  “公公真是火眼金睛,末将如今准备造一条铁路,缺几名手艺精湛的工匠。”张旭干脆的回答。
  “将军还是惦记着洪师傅,好吧!咱家回去以后,再把洪师傅借给将军用几个月。”王诚难得爽快的说。
  送走王诚以后,张旭开始做部署,他心里很清楚,这趟打仗的差事,自己肯定推脱不掉。
  之所以拖延时间,主要目的就是把家里安顿妥当。
  张旭来到杭州的时间尚短,红绡坊还要面对几个强硬的竞争对手,这时候实在不适合离开。
  思虑了半个上午,直到吃饭的时候,张旭才出言询问:
  “若兰,我近日就要启程去贵州打仗,你是不是可以招几个身手好的家丁,来保护红绡坊。”
  “包在我身上好了,杭州府最能打架的混混,都是我门下。”沈若兰干脆的回答。
  “那好,去着急你那些小弟,今天晚上我要见到他们。”张旭说。
  沈若兰应下了差事,吃过晚饭便起身出去,直到天色将黑,才从外面回来,也只是带着三名壮汉。有些不好意思的抱怨道:
  “如今本小姐囊中羞涩,那些门下也是树倒猢狲散,杭州府的江湖,没钱没兄弟。”
  “把这三个介绍一下吧?”张旭问。
  “大牛、二牛、三牛,都是我曾经的门下,家住城外牛家庄,打架没输过。”沈若兰终是有些欣慰的介绍道。
  “既然是沈大小姐找来的,就留下吧!”张旭干脆的应道。
  “留下可以,不过价钱也是很贵的,每人每月二两银子。”沈若兰说。
  “还真是不便宜,马青一个月也只有二两银子俸禄。”张旭调侃道。
  “就是因为身价高,所以除了我没人用他们。”沈若兰回答。
  “只要有本事,银子不成问题。”张旭大气的说。
  “我看倒不如雇镖局的,那些镖师身手好,价格也公道。”顾春娘提出了新的建议。
  “这主意不错,我走以后,你雇几个镖师来看守门户,最多三个月,我就可以从前线回来,花不了太多银子。”张旭附和道。
  “他们三个怎么办?”沈若兰追问。
  “如今本将军缺人手,但凡上门来的,照单全收。”张旭回答……
  大明朝廷解决问题的速度是很慢的,直到王诚离开杭州一个月后,兵部和户部的公文才送到织造府。
  两张公文,答复了张旭的要求,兵部同意张旭按照制度扩招士卒,可就近前往南京兵部造册登记,领取腰牌。
  户部则通知张旭去杭州府衙门领取一千两银子,用来筹办此次南征的军饷。
  张旭对于两份公文的答复并不是很满意,想想总比白使唤强一些,拿着兵部的公文默算了起来。
  按照上次于谦在朝堂上讲的规矩,招募新兵的数量,最多是老兵的八成,因此张旭上次只能扩招六个新兵。
  如今他手上有十四名在编的兵将,所以可以扩招十一个人,略想了想,张旭交待道:
  “马青,你带徐邦宁、小毛子启程赶往户部,上报十一名新兵的名单,咱们平阳山还有六名私兵没有上报,再算上这牛家三兄弟。”
  “还差两个。”见张旭的话止住,马青好奇的询问。
  “我在景德镇还招了四名私兵看守门户,把闫铁子和陈庄给我报上,这次打仗要带上他们俩。”张旭回答。
  马青当日便带着两名部下汤杰、杨道一路启程,前往南京兵部,给新兵办理军籍。
  在明朝,这种事情,是不需要新兵亲自到场的,只要所属将官上报,兵部登记造册,然后发放竹制腰牌就可以了。
  有了燕京兵部的公文,马青这趟南京之行也是很顺利,四天之后便带着腰牌回到杭州府。
  虽然朝廷给的一千两军饷,对于张旭已经不是什么大数目,也总比没有强。马青回来以后,张旭便打发他前往杭州府讨要银子。
  李知府虽然敌视张旭,对于朝廷的差事,他也不敢耽误,写了一张出纳文书,连同银子一起交给马青带回。
  张旭对于红绡坊并没有太多可交待的,临走时候特意叮嘱顾春娘和沈若兰,继续控制销量。
  最后安排徐邦宁留下,带着牛家三兄弟看守门户。徐邦宁听到这话立时着了慌,当即分辨道:
  “将军,这事不对啊!为什么都是留我看家,这次该换换了。”
  “你在神机营什么职务?”
  “哨官!”
  “这就对了,大小是个官,我总不能留个当兵的主持大局?”张旭反问。
  “老迷糊和薛镰也都是哨官,而且老迷糊年纪最大,理应留他看手门户。”徐邦宁辩解道。
  “薛镰要独自负责暗杀任务,所以不能留下,至于老迷糊,总是喝酒误事,这么重要一大摊子,敢交给他吗?”张旭回应,拍拍徐邦宁的肩膀问:
  “看过三国吗?”
  “听说书的讲过。”
  “刘备入川之前,留最能打的关羽镇守荆州,你知道为什么?”
  “这个?卑职不知。”
  “因为刘备的根基在荆州。”张旭解释道,随后继续说:
  “如今咱们的根基在杭州府,所以得留个得力之人镇守。”
  “请将军放心,卑职定然不辱使命。”徐邦宁听到张旭的答复,郑重拜倒在地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