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遇事要懂得变通

  书院里,人来人往的,或扛着大包大包的铺盖,或抱着食盒。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满的笑意,都是对孩子们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书院里共有两处书舍,南院和北院间隔了一条长长的走廊。
  南面的书舍都已经住满了,只有北院这边,有一小部分屋子是空着的。
  这些是给刚入学的新弟子准备的。
  里面三三两两的,都已经有新弟子住进了。
  还有几间被竹林隔着的屋子是空着的。
  带着他们的夫子,很耐心的同他们讲解着:
  “外面这一十八间书舍,都是六人一间的。每一年要交付二两银子,作为管理费用,每天都有夫子过来查寝,确保弟子们的安全。
  那边那几间屋子,是两个人一间的,一年需要十两银子,书院会提供一套书案。
  被褥,书籍及其他一应生活用品,由弟子自行解决。
  书院届时会给弟子再发一套衣衫,书院内要求所有的弟子,统一着装。
  除贴身衣物外,其余得不需要多备。”
  “多谢夫子解惑!”月惊华笑着道了声谢。
  也理解夫子这话的含义,统一着装可以让书院的面貌,更整洁。
  亦能减少同窗间歧视等现象。
  在书舍里转了一圈,月惊华径直走向那三间被竹林隔开的屋子。
  穿过竹林里的角门,里面一共只有三间屋子。无论是采光,还是环境都是极好的。
  与外面的吵闹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屋子比外面的书舍大了许多,有两张床,中间用书架隔开。
  备有两套案几,都放在靠窗户的一面,也没有任何拥挤的感觉。
  光线很足,一点儿都不担心会因为竹林的遮挡,影响到弟子们学习。
  月惊华注意到这几间书舍,有单独出去的路,去课堂,还是饭堂都很方便,不用和大家伙挤来挤去的。
  同夫子确定,竹林里面那道角门。平日里会上锁后,便看向沈瑾安低声问:
  “就这间吧,瑾安你觉得可行?”
  “这间?”
  沈瑾安怔了一下,随即赶忙摆了摆手:
  “这间太贵了,我和大家伙儿一起住便好了,大嫂您不用这般麻烦的。”
  “既然来了,便要安心读书,住哪里都一样的。”
  说着,月惊华拿出十两银子交给了夫子。登记入住。
  将带来的被褥,连同衣物及吃食一并交给了沈瑾安:
  “东西你自己整理,要做到既来之则安之,莫要被杂念眯眼忘了初心,你可明白?”
  “多谢大嫂,瑾安铭记于心!”沈瑾安重重的点了点头,拍着胸脯保证。
  月惊华想了想又道:
  “还有啊,不可死读书,遇到事情要懂得变通,做到不惹事,也不怕事。
  我同你大哥,会永远站在你的身后的!”
  “好!”
  沈瑾安感动得不行,眼睛都红了。
  一旁的夫子,也被月惊华这话给弄蒙了。
  送孩子上学的家里人,说的最多的便是要尊师敬长,和睦同窗。
  这般说辞还是头一次听到,一时间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沈瑾钰嘴角微微上扬,并没有开口。
  宠溺的看着他家小媳妇儿,觉得她说的很对。
  离开了书院后,月惊华和沈瑾钰两人先是去找了做匾额的人,将写好的店铺名交给了他。
  让他尽快,将匾额做好。
  拿着刚办好的批文,月惊华和沈瑾钰两人,来到了店里。
  店里的修葺,已经快收尾了,看着应该这两日便可以完成。
  “瑾钰哥,惊华嫂子你们来了!”吴栓子乐呵呵的上前,嘴都要咧到脑袋后面去了。
  这几日,他一直在店铺里,忙着招新人的事情。
  看到是他们来了,开心的眼睛都眯在了一起。
  沈瑾钰神色温和的打了声招呼。
  月惊华笑着晃了晃手里的批文,欢快的道:
  “送瑾安去学堂,顺道去了趟官府,将批文办了下来。
  栓子你这边人招的怎么样了?”
  “已经够了!”吴栓子笑眯眯的点了下头,一本正经的道:
  “一共招了四名药童,两个打杂的。
  搬运工的话,暂时不用请,我打算让这四名药童,尽快的熟悉药物,去各个村镇走访。”
  “此法很好。”月惊华甚是满意,药铺和医馆相辅相成,却又不同于医馆,需要有一定的人脉才行。
  让药童去各个村镇走访,寻找散户的确是个不错的法子。
  “如果可以的话,可以让各个村子懂药材的人,进行收购,然后再送到咱们这边来!”
  “惊华嫂子说的是,我也有这个想法,不过各个村里懂药材的人少,所以真正实行起来,怕是困难。”
  吴栓子担忧的道,凌河镇周边的几个镇子,大多都是以种地为生的农家子。
  懂医药的人比较少,要在短时间内,发展起来的确不容易。
  “这个事情,我来想办法。你也不必太过于着急,一步步来便好。
  若是可以的话,也可以和各个村里人商量种植药材,回头统一收购的事情。”
  毕竟,万事开头难,总要先跨出这一步才行啊。
  不过,懂医药的人少,的确是个问题。
  想到这儿,月惊华和沈瑾钰两人,将镇上的几家书斋都逛了个遍。
  把所有有关药材及药材处理这一方面的书,都买了个遍。
  还买了许多的颜料。
  又称作矿物质颜料,也叫石色。
  一番下来,花了整整八十七两银子,可是让月惊华狠狠地肉疼了一把。
  回到家后,第一时间,将自己关进了书房里,认真的捣鼓起了那些书。
  拿着针线的沈思婉看了看紧闭的屋门,又看了看自家大哥,疑惑的问:
  “大嫂,怎么了?”
  “无事!”沈瑾钰淡淡的道,猜到自家小媳妇儿,应该是因着那些书的缘故。
  并没有同沈思婉细讲,让她自己个去村里面找小姐妹玩去。
  听得,沈思婉直咧嘴。
  心道,她家大哥大嫂,还真不愧是一家人。
  都拿她当小孩子对待!
  瞥了瞥嘴,沈思婉应了一声,将针线扔进针线篓子里,拿出算盘,照着沈瑾安教她的拨起了珠子。
  珠子在她的指尖流转着,发出清脆的声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