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整顿民国兵工厂

  “子弹月产105万发, 七九步枪1270杆, 轻重炮8门, 迫击炮33门,机枪7挺, mp18冲锋枪217枝,炮弹6200余发, 迫击炮弹5000余发, 这个阎锡山, 了不得啊。” 打赢直奉战争之后,叶重打电报向阎锡山要了现在太原兵工厂的产能报表, 阎锡山的爽快倒是出忽叶重的意料, 看着太原兵工厂的产能, 叶重大感意外, “以一省之地, 能兼顾各方面的发展,在经济上保持良好势头的同时, 还能搞起这样一个兵工厂, 还真是个人才。”
  山西这个地方比较尴尬, 距离河北太近, 小动作出格一点, 都会引起当权者的反感, 历史上无论是先后强大的皖系, 直系,又或者是后来入关的奉系, 很显然都不会允许京师侧翼的山西力量超出控制范围, 阎锡山能一直如履薄冰,周旋在各大势力之间,以一省之地发展出后来的势力, 换个位置,若是弄不到外财,叶重也不认为自己会比他做得更好。
  “太原兵工厂的枪枝大炮产能虽然中规中矩, 不过炮弹产量确明显偏高, 有没有问过是什么原因?” 叶重向赶来北京的东北军械处处长 萧迪道。
  萧迪道, “卑职问过了,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里面,有个叫张恺的从日本帝国大学留学归来, 学的是化工, 今年也仿制出了成本低廉的硝酸铵炸弹, 使炮弹成本大为降低。 所以产量上比较大。” 萧迪道。 “ 东北仿制出硝酸铵炸弹也就去年的事, 若是再遇上大战, 完全能满足战争需要。不会再出现像奉日战争那样,还要依赖于外购的情况。”
  “还要依赖于外购, 那我这一仗岂不是白打了。” 叶重笑道,“ 今后你的工作重心是整顿汉阳, 巩县, 太原,还有山东德州四个兵工厂, 与军械处的人一起规划好 几个兵工厂之间的资源合理利用。 还有生产出来的零件规模与通辽, 奉天兵工厂的要统一起来。 不要出现一个工厂生产出来一号的怪事。”
  “ 兴帅放心。 不过汉阳, 巩县, 以及德州三个兵工厂现在都在兴帅直接控制之下, 这些好办, 太原兵工厂现在还是阎锡山的, 他会不会老实的交出来?” 萧迪将心中的担心说了出来道。
  “这个世界上说服别人永远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讲道理, 一种是讲拳头。 你认为现在的阎锡山还有第三种选择? 地方督军控制兵工厂说不过去。 收归国有才是正途。” 叶重道,“太原兵工厂的在职员工和技术人员尽量不要有大的改动, 照顾山西人的情绪。 不过控制权一定要交到中央的手里来。 你到时候只管整顿便是了。 德国方面不还有一些多余的武器生产线吗? 巩县和太原还好, 都是这两年置办起来的,不过汉阳的太老旧了,能置换的尽量置换一下。” 叶重道。 “现在摊子大了, 你只要负责统筹全局。不必再像奉天和通辽两大兵工厂一样都投入那么多精力进去。”
  “卑职省得。” 萧迪点了点头, 然后又道, “ 另外湖北的汉冶萍公司是否再跟日本人争一争? 自民国元年以来, 汉冶萍就已经受制于日本人了, 现在每年都要向日本运送铁矿石30万吨以上, 而且日本人按照合同, 把价格压得极低, 虽然由于以前向日本贷款, 被日本商人控制大部分股权,但并不是全部, 只要争一争,哪怕是用市价出售钢铁, 或者矿石给日本, 一年少说也要多出三四百万的收益。”
  靳云鹏装模作样地看了一下手表, 然后点头道,“也好, 会议差不多也要开始了, 这里就交给兴武你和颜骏人了。”
  “这些洋人来势汹汹, 兴武若是见势不对, 可适当应允一些条件, 只要不是太出格,舆论上别人也没什么好说的。” 末了靳云鹏用两人仅闻的声音小声道。 国力一弱,外交这种事就是最不讨好的了, 洋人的压力不是谁都能顶得住的, 顶不住了,在国内又要挨骂。
  “靳总理放心, 事情没想的那么坏。”叶重淡笑着坐了下来。
  “叶元帅阁下来得正好。”芳泽谦吉 虽然不愿意面对叶重,不过此时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道,“ 请问贵国为何停止支付向我国的贷款? 这是有违协约精神的。”
  “ 哦? 贵国拒绝按期归还旅顺, 大连租界,不知道又是依照的哪一条协约精神?”叶重反问了一句道。
  芳泽谦吉顿时被叶重的话给梗住了。
  “另外贵国击败原来德国驻扎在山东的军队之后,非法驻军, 长达八年之久, 用武力占用胶济铁路, 还有其他矿藏, 掠夺了山东煤矿高达400万吨以上,另外控制山东海关,这八年多的时间里面,贵国直接获得的经济利益至少上亿日元。 同样作为欧战的参战国, 我没有见到其他任何一个国家 对同属于协约国阵营的盟友如此对待。 即使要算账, 那么,贵国在山东攫取的利益也应该算上。 国与国之间的利益是相互的, 贵国不能想着什么好事全占了。 丝毫不顾忌对方的感受, 你们要向自己的国民交等, 我国大总统,还有中央,同样也要向自己的国民有所交待。” 叶重毫不退让地道。
  这次到会的公使有很多, 包括在国会上已经通过退还庚子赔款议案的英国和美国 。 庚子赔款涉及到的国家里面, 英国, 美国已经正式赔偿, 德国在欧战中战几,自然没有份了, 奥匈帝国已经成了历史, 沙俄也成了历史。法国现在立场摇摆不定。 至于其他西,比,荷等国, 打酱油的成份更高一些。 意大利与日本稍微接近一点,更加趋向于民国继续向他们提供庚子赔款。
  其实晚清, 民初在外交上其实是有很多次机会的, 只是由于被打怕了,国力积弱 没有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 导致错失了良机。很多时候,列强看的就是你的态度, 如果你自己都认为自己不行, 英美等国凭什么费精力得罪日本人 干些吃力不讨好的事。
  “叶巡阅使阁下的意思是 以后贵国也不打算再支付贷款,还有战争赔款了?” 芳泽谦吉眯着眼睛道。
  “ 贵国的行动了, 贵国若是打算按期归还旅顺大连, 我国可以重新对各项俩务进行核算, 扣除贵国已经通过自己的方式得到的财富后,再予以合理的支付。” 叶重道。“你不能只指望我国履行合约,自己却拿着合约的纸去擦屁股。”
  叶重的话顿时让英美等国的公使忍不住笑出声来。
  “ 若是叶巡阅使阁下一意孤行, 我国不排除最后用武力手段 保护我国的利益。” 讲道理讲不过, 芳泽谦吉只能用武力威胁了。
  “我国的陆军部已经开始重新整顿, 从今日起, 正式改组为国防军, 如果连自己国民的利益都保护不了, 我想,这支人数已经超过百万的军队也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了。” 叶重并不在乎芳泽谦吉的威胁, 虽然眼下民国工业实力不及日本, 但军火能自给自足, 又不像抗战时期那样孤立无援, 日本不仅经济不景气,还的撞上了关东大地震。 就算暂时不能用军事手段收回旅顺大连, 我拖着你的钱不还用于国内建设, 你也只能干瞪眼。
  “也许贵国陆军足以自保,但漫长的海岸线根本防无可防, 我国只要动用军舰四处骚扰一下, 足够让贵国的沿海地区商业彻底萧条下来。” 芳泽谦吉不甘心地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