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这样的场合,不请郭镗就太说不过去了,谁让人家是大同巡抚呢,这位从头到尾没出过一分力,但是依旧坐享其成分享了一部分胜利果实的大同巡抚,也名正言顺地坐在了席上。
  不过汪直可没有给他什么好脸‘色’,席间汪公公将捉不到李子龙的憋闷悉数转移到了郭镗身上,几个略带恶意的玩笑便把郭镗调侃得满脸通红,下不来台,不仅如此,他还叫来一名美貌婢‘女’奉酒,这‘侍’‘女’别的事都不用干,就专‘门’给郭巡抚灌酒,直把他灌得醉意醺醺,人事不知。
  汪直这一番作‘弄’,看得唐泛哭笑不得,但他知道汪直并非全然在赌气泻火,看似冲动的举止背后,其实也是另有用意的。
  一来,汪直以前因为万贵妃的缘故,虽然没有旗帜鲜明地投靠万党,可也属于万党的边缘人物,只是他向来有自己的主张,不可能像东厂尚铭那样对万党言听计从。
  结果因为上回他暗中帮助太子的事情,万党就将他从“自己人”彻底划拨了出去,甚至还派郭镗到大同来给他添堵,这使得汪直很恼火,他对郭镗的态度,实际上也是在表明自己彻底与万党划清界线的态度。
  从今往后,汪直与万党,可就算是形同陌路了。
  二来,不管成化帝再昏庸不管事,作为一个皇帝,他肯定不会希望自己的大臣全部勾结起来坑‘蒙’自己,就像他对万贵妃百依百顺,但也同样会在某段时间内免去她弟弟的职务以示警告一样,两者并不矛盾。
  所以汪直这一番姿态,其实也是做给皇帝看的。汪直与万党不和,双方互相告状,皇帝估计不仅不会烦恼,反倒还会高兴才是。
  至于皇帝最后会倾向谁,那就看谁的黑状告得更有水平了,正所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三来,汪直既然倾向太子,就应该拿出诚意,跟郭镗闹翻的事情,别看远在大同,其实也很快就会传到京城去,同样会传到亲太子的人耳中。
  更重要的是,如今王越和汪直立下大功,功高者易遭人妒,适时暴‘露’一些弱点,别人才会更放心。
  所以别看汪公公肆意妄为,嚣张到无法无天了,在官场上‘混’,一举一动背后都暗含深意,若是不能看明白想明白,那只会死得很快,不是被当垫脚石踩死,就是一辈子都原地踏步。
  幸好唐泛不用‘操’心这些。
  对于他而言,郭镗的脸也好,那美貌婢‘女’也罢,还不如这满桌子的菜来得有吸引力。
  四喜丸子,金‘玉’满堂,吉祥如意,年年有余,升官发财……
  王越为了博得一个好寓意,还特地让人专‘门’挑好听的名字上。
  四喜丸子就是红烧狮子头。
  金‘玉’满堂则是三‘色’蛋卷。
  吉祥如意里头,则取的“吉”与“‘鸡’”谐音,将嫩‘鸡’卤熟之后拆骨撕‘肉’,与黄瓜丝拌在一起,做成冷盘。
  年年有余是一条偌大的桂‘花’鱼,清蒸之后直接淋上葱油酱料,将鱼‘肉’的鲜味提到极致。
  步步高升便是时下过年百姓家常吃的年糕,只不过要上总兵府上的宴席,自然做得更加‘精’致美味。
  还有其它各式各样的羹汤河鲜,自不必一一赘述。
  于是这顿饭下来,估计也就唐泛和隋州心情最放松,吃得完全没有负担了。
  而隋州对佳肴并未有那么深的执着,所以到头来还是便宜了唐泛一个人。
  饭后,王越便命人已经将醉得不能走路的郭镗送回巡抚府。
  唐泛等人则起身告辞,他们还要回客栈整理行囊,准备回京面奏的言辞。
  王越明白这一点,是以也没有多加挽留,便亲自将他们送到‘门’口。
  汪直是与他们一起离开的,唐泛见他脸上殊无笑容,只当他还在恼火李子龙的事情,就劝慰他道:“李子龙能逃过一劫,也是他命不该绝,有了这场大捷,朝廷想必也不会多加怪罪的。”
  汪直却摇摇头:“我不是在想这个。”
  唐泛挑眉:“那是?”
  汪直道:“先前我上疏告病,要求返京,奏疏几度被驳回,要求我继续留驻大同,这次告病的奏疏再上去,我怕还是会被陛下驳回。”
  唐泛不解:“有了这场大捷,陛下应该会同意你回京的。”
  这意思并不是说皇帝念在他劳苦功劳,让他回去,而是汪直功高,再不回去,朝廷就会担心他坐大了。
  汪直‘阴’沉着脸‘色’:“你还不了解万党那帮人么,不是陛下同意与否,而是他们肯定会想办法将我调开大同和京城,说不定就直接让我去南京养老了,陛下耳根子软,被他们吹一吹风,估计也就点头了。”
  唐泛沉‘吟’片刻:“其实你想回京,这也不难。”
  汪直跟他一路,无非也是为了问计,一听这话就喜道:“你有法子?”
  唐泛道:“我问你,你前几回上疏,是否都说自己有恙在身?”
  汪直翻了个白眼:“何止有恙,我都咒自己快死了,陛下也没答应我回去!”
  唐泛问:“那你可曾说,自己愿意卸下一切职务,回京‘侍’奉陛下娘娘左右?”
  汪直一怔:“这倒不曾。”
  大丈夫岂可一日无权,万一皇帝当真了,真把他官职一撸到底,那他上哪儿哭去?
  唐泛摇摇头:“陛下是个心软的人,但他也不是无底线的心软,你得拿出真正能够触动他的理由才行,现在西厂早已关闭,就算你不说这句话,等你回京之后,不也同样是要重新开始经营,何必执着?你自小就在宫中长大,皇宫便是你的故乡,纵然万党等人阻扰,他们也不能不让你乞骸骨回乡罢?”
  汪直噗了一声,这人可真损,人家上书乞骸骨,返乡养老,唐泛倒好,将皇宫说成汪直的老乡,这样一来,皇帝如何还会不同意?
  这好像还真可行?
  汪直又问:“如此还是有问题,他们若以我身体为借口,将我发配南京养病,又要如何是好?”
  唐泛悠悠道:“你明明就患了极重的痹症,大夫说这种病最忌长期身处‘潮’湿‘阴’冷之地,南方比北方‘潮’湿,怎么会适合养病呢?”
  高,真是高!
  汪直忍不住都想朝他竖起拇指了,想想不太合适,便端着矜持的架子,缓缓道:“唐泛,你这个朋友,我认下了。”
  唐泛失笑:“汪公这话说得可就有点伤人心了,我还以为咱们一直都是朋友呢!”
  汪直微哂:“一面之缘和泛泛之‘交’也都叫朋友呢!”
  隋州忽然出声:“天‘色’不早,该回了,我让官驿的人备了莲子绿豆汤,若是回去得早,你还能吃点,晚了就不克化了。”
  纵然唐泛方才已经吃饱了,但听到有甜汤,还是会忍不住道:“那我们赶紧回去罢,汪公,这就告辞了!”
  说罢朝汪直拱了拱手,扯着隋州赶紧扯呼了。
  “……”汪直尚且来不及回答,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离开。
  其实隋州就是心里不爽:我捧在手心里的人,又岂容得你来挑三拣四?
  当然,此话不足为外人道也。
  十数天后,在卢衍伤势得到明显好转,已经可以坐马车的时候,唐泛他们正式启程回京。
  比起来时,一行人里少了一个韦山,却多出一个杜瑰儿。
  卢衍在仲景堂养伤期间,与帮忙照料自己的杜瑰儿互生情愫。
  在那个惊心动魄的夜晚,考验的不止是毅力,还有人心。杜瑰儿当时虽然没有跟卢衍在一起,却从旁人口中得知卢衍之所以会身受重伤,是为了保护同僚,只可惜韦山后来还是死于李子龙装扮的出云子之手,卢衍终究还是没能保住同伴的‘性’命。
  但对他的义气,杜瑰儿本就存了三分好感,加上后来卢衍在仲景堂养伤,日久天长的相处,使得她越发看重卢衍的人品。
  确切来说,杜瑰儿之前对隋州表现出来的好感,仅仅是对强者的一种崇拜,比起隋州,卢衍的踏实和体贴,才让杜瑰儿真正认识到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
  杜老大夫原本对‘女’儿的终身大事还‘挺’发愁的,差点以为她一辈子都嫁不出去了,没料想天上掉下个卢衍,竟然让‘女’儿看对了眼,又见卢衍品行不错,得知他并非军户出身,也是薄有资产的殷实人家,便赶紧同意了两人的婚事。
  因杜家只有两个‘女’儿,卢衍甚至还答应以后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姓杜,这让杜老大夫乐开了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为免夜长梦多,他直接就长事短办,在这半个月内火速将婚事给定了下来。
  唐泛和隋州还以媒人和上司的身份出席了婚礼。
  所以这回杜瑰儿一起上京,却是以卢家娘子的身份去给卢衍父母见礼请安的。
  也不知道卢衍的父母瞧见儿子出去一趟就带回个媳‘妇’,会大喜过望,还是惊大于喜了。
  阔别数月,京城还是那个京城,并不因任何人的离开或存在而改变。
  说句大不韪的,即使皇帝老子驾崩,百姓顶多也就戴三个月的孝,该怎么过日子还怎么过日子。
  由于汪直王越他们还需要在大同料理战后事宜,晚些才能回京,这次就没有与唐泛他们同路。
  最重要的是,汪公公回京“养老”的奏疏,还需要通过唐泛他们递上去,否则若是照正常流程来走,只怕永远都到不了皇帝那里了。
  陛见的过程乏善可陈,唐泛他们差事办得妥当,无可指摘,万党顶多只能拿李子龙逃脱的事情给他们泼泼脏水,却无法否认他们帮忙破了威宁海子悬案和提前报信的功劳。
  至于李子龙的事情,唐泛他们当然也有话说,当初这人明明是皇帝钦笔,刑部下发公文斩立决的,这样一个钦犯都能从朝廷眼皮子底下逃脱,这里头的牵扯可就大了,是不是意味这朝廷里头有内‘奸’,有给李子龙通风报信,甚至帮他逃脱的人?若是要严查的话,那就从头查起吧!
  在考虑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情况下,万党等人也只好放弃追究,偃旗息鼓,甚至没有阻拦汪直提出回京的要求,而汪直按照唐泛建议所写的奏疏,果然也打动了皇帝,不仅同意汪直回京,还重新赐予其御马监秉笔太监的职务。
  这些都是后话了。
  唐泛与隋州二人因表现优异,被赏赐金银绸缎,允其休养数日再回衙‘门’当值。
  事后唐泛的同年好友们,‘私’底下也不乏为唐泛不平,觉得他历尽艰辛,还差点断送小命,却没能得到升迁,实在不值当。
  但唐泛心里却明白得很,官位虽好,却不是你想升就能升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你升了,别人就得让位。
  再说唐泛其实已经升得够快了,同科进士之中,同龄人之中,像他这样年纪轻轻就官居正四品的,不是没有,却很少,唐泛的履历,已足可称得上‘春’风得意。
  万党至今都还没找他的麻烦,他就该谢天谢地,烧香礼佛了,要是再惦记着升官,那纯粹就是找死了,所以凡事还是悠着点的好。
  该是你的,迟早跑不掉,不该是你的,强求也是枉然。
  ——————
  对唐泛而言,回到京城之后的日子相对平静安逸。
  他终于又可以过上规律的当官生涯,每日散值之后还能回去陪外甥玩,逗姐姐开心,吃阿冬做的点心,人生如此,别无所求。
  喔,当然,如果隋州不要三不五时用意味深长的目光注视他的话,唐大人会觉得更自在的。
  其实隋州的心意已经表现得很明白了,该说的话,他在大同都说了,该做的事,在威宁海子那里也都做了,唐泛何等聪明剔透的一个人,却偏偏在这种事情上面拎不清,不知道作何反应。
  要说反感吧,也不至于,起码在那夜之后,唐泛对隋州,依旧生不起厌恶。
  但要让唐大人承认他喜欢,喜欢得要命,那也是不可能的。
  说白了,他安于现状,不希望有任何改变,看,大家本来就是好朋友,何必非得要求有更进一步的改变呢?
  改变之后还会和原来一样吗?
  素来没心没肺的唐大人为了想明白这件事,破天荒地失眠了一个时辰,结果隔天醒来依旧活蹦‘乱’跳没事人似地跟隋州相处,他自己倒是看得开,隋镇抚使可就无奈了。
  唉,面对唐大人这种天塌下来当被子盖的‘性’子,这件事,还真是急不来。
  幸好隋州也早就习惯他这种风格,在发现温水煮青蛙这条路子行不通之后,他便决定换一种法子。
  至于什么法子,就暂且保密了,可以想见,唐泛终有一天无法逃避。
  却说贺澄自从跟着母亲搬到京城来之后,‘性’子便一天比一天活泼,等到唐泛他们从大同回京,再次见到这个小外甥时,贺澄已经跟寻常的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了,往日的‘阴’郁沉静消退许多,居然也会跟着阿冬一起去爬树。
  自然,为了培养一名表面还过得去,起码能骗骗外人的闺秀,免得她将来找不到夫家,阿冬被唐泛拎着耳朵灰溜溜下了树,但对于发生在贺澄身上的可喜变化,作为舅舅,唐泛还是极为高兴的。
  不说贺澄,连姐姐唐瑜,也褪去了在贺家时的谨小慎微,恢复原本在闺中时的模样。
  这世上没有一个人愿意戴着面具过活,只因环境种种不得已,才不得不硬生生地改变‘性’子,适应环境。像唐瑜这样的‘女’子,世间有千千万,她不是最惨的一个,但那些‘女’子未必都有一个像唐泛这样的弟弟,愿意帮助她,并且有能力帮助她。
  所以唐瑜觉得自己很幸运。
  不过唐泛回来之后,从阿冬口中才得知,原来在他们离开京城期间,他那位姐夫还曾从香河县过来,寻访到唐家,亲自找上‘门’,想将妻儿接回去,毕竟唐瑜虽然与贺霖析产别居,但名义上还是贺家的媳‘妇’,名字也还被记录在贺家宗谱上的,贺霖这个要求完全合理。
  唐瑜自然是拒绝了,连贺澄也不肯跟着父亲回去,贺霖恼羞成怒,差点就让随同而来的仆从直接动手强行带人走了,后来还是阿冬出马,小姑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竟然拿着隋州给她打制的长剑,将贺家来人给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
  以唐泛对贺霖的了解,像他这样清高的‘性’子,肯定不会无缘无故过来接人,事出反常必有妖,为了‘弄’清缘由,他就暗中派人到香河县去调查一番。
  探查之下,果然别有缘由。
  话说唐瑜离开贺家的事情已经传遍了香河县,虽说对外以养病为由,但明眼人谁看不出一二,更何况贺家的下人又不是没长嘴巴,这一来二去就传得很不好听,有说贺家虐待媳‘妇’,唐瑜不堪受辱的;也有说唐瑜红杏出墙,在京城另有‘奸’夫,所以仗着弟弟当了大官,抛弃夫君离家出走的,谣言纷纷。
  雪上加霜的是,韦策一死,韦家家势就一落千丈,县城首富一夜之间风流云散,虽然这是韦家的事情,作为韦家的姻亲,贺家的名声也被牵连,受到不小的影响。但贺家毕竟不是毫无底蕴的暴发户,贺老爷子也做不出让儿子休妻的事情,那样只会更让世人觉得贺家凉薄无情。
  而在那之前,贺轩刚刚考中了进士,虽说只是二榜吊尾,没能入选翰林院庶吉士,但也是个货真价实的进士,比他二哥贺霖要争气多了。贺老爷子不想让小儿子也像大儿子那样外放数年不能回家一趟,就托了从前在京城里的故旧,费了不小的力气和周折,才将贺轩得以留在刑部照磨所,当了个小小的正八品照磨。
  为了贺家名声,也为了幼子以后的仕途,贺老爷子作出一个重大的决定:举家迁往京城。
  贺家虽然世代官宦,香河县离京城也不远,但毕竟不是真正的京城人士,别看贺家在香河县呼风唤雨,但到了京城那地儿,还真不算什么,像贺轩以后进了六部,难免还有求人的时候。
  贺老爷子那些故旧同僚,毕竟也只是陈年老历的关系了,偶尔可以拜托一次,那已经是人家格外念旧的缘故了,要指望别人时时照拂于你,是完全不可能的。
  说起来,唐家才是贺家正儿八经的姻亲,可就因为贺霖夫妻不和的缘故,闹得贺老爷子想要去求唐泛,也拉不下那张老脸,更何况唐泛之前还在刑部任职过,要说照拂,哪里有比这更亲近的关系?
  说来说去,全都是贺霖惹出来的祸。
  这事还要从贺家老三贺轩身上说起。
  在贺轩入了刑部之后,他才发现唐泛的能耐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还要大。
  从同僚上司口中,唐泛先前在刑部,就任五品主事的时候,就敢公然跟刑部左‘侍’郎顶牛,两个人闹得‘鸡’飞狗跳,结果到头来,唐泛固然被罢官了,那位来头很大的刑部左‘侍’郎竟然也没讨到好处,很快就被外放到南京去吃草。
  而另外一位当事人,却在短短时间内火速恢复官职,不仅如此,还官升一级。
  这得是多大的能耐?
  一个五品主事,就敢跟三品‘侍’郎对着干,这人不是脑子进水,就是靠山太硬,不把‘侍’郎放在眼里。
  贺轩是跟唐泛打过‘交’道的,能够智破韦家案的人,脑子当然不可能进水,唯一的可能就是唐泛靠山强硬,根本不把‘侍’郎放在眼里。
  如今唐泛虽然已经不在刑部了,可他俨然成了刑部的传奇人物,但凡当初亲眼见过这场风‘波’的人,提起唐泛二字,都是一脸复杂表情。
  外人可不知道贺霖夫妻不和,他们只知道贺轩跟唐泛还是姻亲,只因着这层关系,便对他客气三分,贺轩虽然是官场新人,竟也一时无人欺侮他。
  贺轩起初还‘迷’‘迷’瞪瞪,云里雾里,在逐渐了解到这些关系之后,便有心去打听。
  这一打听,他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原来唐泛现在任职的都察院里,那位右都御使便是他的老师。
  先前陪同唐泛一起出现在香河县的锦衣卫镇抚使,是他的至‘交’好友。
  刚刚平调礼部右‘侍’郎的潘宾,是他的师兄。
  坊间传闻,那位凶名赫赫的前西厂提督,如今的御马监秉笔太监汪直,跟他也有过命的‘交’情。
  更不必提唐泛的一干同年好友。
  这样的来头,果然够大,难怪他压根就不怵那位左‘侍’郎。
  不得不说,谣言的力量是巨大的,时间更能将真相掩埋,而梁文华最后会被放逐去了南京,其实也是在亲□□与万党博弈的过程中,后者选择放弃他,而非像外人想象的那样,唐泛真有那么大的能量。
  但就像大家喜欢看民间话本一样,他们总乐意相信更夸张的那一部分,不明真相的贺轩也不例外。
  他很快将自己所打听的,都一一传回去给贺老爷子。
  或许在那之前,贺家人心里难免还会怨怼唐泛没事找事,惹起这场家‘门’失和的风‘波’,贺轩也因为妻子娘家的事情而对唐泛愤怒和不满,但在这件事情之后,贺家人就明白到,他们要想在京城定居,势必要跟唐泛打好关系。
  以前在香河县,大家眼不见为净还好说,现在抬头不见低头见,难道还能装不认识吗?
  旁的不说,只要唐泛往外放出风声,说他与贺家不和,对贺家有意见,估计贺轩在刑部的日子就不会那么好过了。
  如今趁着正式搬过来之前,贺老爷子自然要先让贺霖过来打头站,让他求得妻子的谅解,最好能够夫妻和好如初,这样以后大家见面才不会尴尬,万一贺家有事求唐家帮忙,也不至于开不了口。
  这就是贺霖上‘门’要人的前因后果。
  结果这一切却让贺霖搞砸了,两家关系又一次落到冰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