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0章 老实投降吧!

  随着第一城的投诚开始,伴随着朱子龙未死的消息传开。
  接下来,朱子龙的大军,每到一处,几乎是一枪不开,就轻松的拿下了一座座城池。
  简直就是无伤和平解放,李自城当时攻城的速度和朱子龙比起来,简直就是不值一提!
  这倒不是大明地方各军,太无能。
  事实上这么多年发展下来,现在的大明各地方军,战斗力就算不如大明开国时期,只少也有当年后金骑兵80%的战斗力。
  随便拉出来,去攻打一些小国,那是轻松自如。
  毕竟,现在大军的**现象,比以前小了许多。各地方军的管理也有些半现代化的模仿影子!
  造成这种他们在朱子龙面前,完全不堪一击的样子。不是他们无能,而是朱子龙本人的威名太强,可以说,朱子龙本体这个人,就是大明所有军队的军魂所在。
  所到之处,军队体系内没人敢于直面一战,甚至连想都不敢想这个事情。
  当然了,就算战,也是败定了。
  仅然如此,他们还打个屁呀,本来就是在赌朱子龙可能生死不明,想混个内阁和太子的从龙之功。现在好了,人家一字并肩王屁事没有,健康的很。
  那还挣扎个毛线,快点投降吧,免的到时候算总账。投降的快一点,还有条活路!
  于是,他们一个比一个投降的快。
  正好朱子龙也不想自己人打自己人,流太多的血,看到他们还算识相,打发到其它地方。或者去国外打外国人,也不抢他们的兵权了。
  这个结果,所有赌从龙之功的地方军军官,都能接受。
  历史上,像这种事。基本上失败者,都是死全家,或者灭九族的下场。他们现在只是换个苦点的地方,受人监视的继续当将军,已经算是朱子龙格外开恩。
  祖坟上冒青烟的结果了,还能有啥不满的?
  -
  很快,朱子龙的军队就出现在了南京的城外。
  天色已经黄昏了,夕阳下列队整齐的军队,安静的站在城门外等候。
  南京城门紧闭,城头上京营戒备,如临大敌。
  城头上,温体仁和他的小伙伴们,看清楚城外朱子龙的一张脸后,直接一屁股吓的坐在了地上。
  做为先投靠,后反叛的人,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将面临的下场,会是什么。
  倒是内阁中,唯一坚持到现在还中立的杨廷麟,感觉自己应该能做点什么。
  都是自己人,打起来吃亏的还是大明啊!
  没多久,做为使者一个箩筐装着杨廷麟下来了。
  始一下来,他就振臂高呼:“王爷,汝受先帝之厚恩,如何行此叛逆之事?”
  朱子龙笑而不语,好一会看了下城头,这才有些怪怪的回答道:“若要行此叛逆之事,本王何需等到现在?”
  “伯祥兄坚定维护道统之心,本王感同身受。也很感谢你一直站在中立的局面,进行劝说。然而,如今的内阁专治政权,实为让人担心。此番进京,不论如何,陛下依旧是陛下!”
  朱子龙这话说的,潜台词就是很有针对性了。
  并且也是看在杨廷麟还算可以的面子上,否则,哪里会有这么好说话。
  在原来的历史上,这位可是大大的能人和忠臣。明末抗清英雄。字伯祥,一字机部,晚年自号兼山,意在效法文天祥(号文山)、谢枋得(号叠山)这两山气节,清江(今江西樟树市)人。
  崇祯进士,南都陷,唐王加兵部尚书,攻复吉安,旋失,退保赣州,清兵陷城,投水而死。
  也许他不如卢象升有能力,但也差不了多少。
  而现在,卢象升都站在朱子龙的对立面去了,他还能保持中立,并且还在等于是帮朱子龙劝说内阁。只是不太成功,最后这会儿又劝大家别打起来。
  显然,从国家角度来看,他还是有些超前眼光,比许多大明官员更懂的先保大家,再保小家的道理。
  这也是他让朱子龙高看一眼的原因!
  当然,也仅仅只是高看一眼,原则上是不会动摇的。
  让朱子龙有些没想到的,是卢象升也有胆子,一个人下城来了。
  站在杨廷麟身边,双雄而立。
  看来他们也算是明白,这城是守不住的。干脆利落的光棍下来开辨论会,如果能不战而退兵,那自然是极好的。
  文人玩这一套都熟练的。给你就士论士拐到辩才,上面去再说。
  可惜,朱子龙没打算现在就和他们讲道理。就算要讲,也习惯于自己站在绝对的胜利基础上,比如说,这些人都下了大牢,他在牢外面喝着酒,和他们慢慢谈。
  于是,下一秒。
  朱子龙指了指自己后面的强军,很装比的对前面这二位说道:“看见没有,我的军队已经展开战斗队形了,就算没带大炮,也最多在三天破城。让城墙上的守军放下武器吧,都不容易。打内战,死了连烈士都算不上!”
  杨廷麟和卢象升直接就懵了,心想明明这讲道理的架势都摆开了,我们也算有些交情。
  怎么突然就翻脸了?还能不能快乐的聊天了?
  朱子龙还算给他们保留了点最后的交情,没让人当场拿下。淡淡的瞄了他们最后一眼,转身丢下一句话:“一个时辰后城门不开,我让热气球向城关上扔炸药!”
  一听这话,杨廷麟和卢象升二人郁闷的想吐血,只感觉眼前一黑。
  空中扔炸药这事,比大炮轰还缺德,最怕的是还怕这炸药是燃烧类型的,那这战根本没法打了。
  城关上的士兵本来就没点士气,就是强撑而已。
  麻的,投降吧!
  温体仁一脸的惨白,半天吐出一句话:“要不,让太子来劝一劝?”
  结果,被杨廷麟拉住道:“慢着,朱四海能这么直接了当的来,相信已经知道不少事了。你们确定太子不是羊入虎口,肉包子打狗?事后,还如何和陛下解释?”
  内阁等人一听,立时感觉有道理呀。
  太子安排人刺杀朱四海一事,他们都能查出来,朱家军查不出来?这满皇宫的,多少太监是朱四海的内线,真要查绝对早查出来了。
  先前,大家就是在赌朱四海重伤垂死呀,这下不惨了,赌输了。
  愿赌服输吧,光棍点,也许还能不连累家人。没看见这么多投降的地方军队,一个人也没死吗?
  一个时辰后,城门老实的打开了。
  所有城关上的士兵,老实的出来排成一队队,扔下武器,跪在边上,算是投降了。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