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葬者之事,贵乎得乘生气,行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
  世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乘生气,则遗体受荫,故谓其气泽及后世。
  阴阳之气者,动则为风,升则为云,降则为雨,潜行地中,而为生气。
  故曰:气者,乘风则散,水者,界风而止。
  常有伪道者,假乘其法,以形而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谓之风水。
  虽有称道,得益稍顷,然不知其于土穴间有异尔。
  土者,为气之体也,斯土则有气,气者为水之母,斯气则有水。
  土形气成,气腾水生,若外气横行,则内气顿止,故而丘垅之骨得其所因。
  气之聚凝所结为生者,行于世间,呼喝风声,饮水通体,复溺入土中,
  葬者欲行之,则反气纳骨,藏风于穴,得水于前,皆以土固之。
  藏风得水,穴之根本也,掠风直去则地气不保,固水不化则飞龙不腾。
  沉穴环套,纳骨之极也,得众士之气,引万世之水,以荫所生得为龙气自生。
  ――《闻风拾水录•;藏穴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