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新月入慈宁

  第85章新月入慈宁
  这时候,冲出一个男子说道:“公子,公子,小人来说。
  听说月初官府本来是要发赈灾粮食来赈济我们这些灾民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又了无音讯了……”
  朱翊镠点了点头,把银子扔给了他,得到了银子的百姓顿时喜笑颜开。
  年前就有武昌府的几十名官员因为贪污被杀,现在在京畿地区还有人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贪墨赈灾的粮食?
  朱翊镠压制住自己的怒火,牵着小女孩的手往马车上走去。
  小女孩很乖巧的跟着朱翊镠,也没有再回头看一眼,但泪水已经夺眶而出了。
  她不敢哭出声,怕眼前这个买下她的人嫌弃她不懂事,怕自己不值那一两银子再被退回……
  明明小女孩就只有四五岁,却懂事的令人心疼。
  懂事两个字,看起来是褒义,但背后是无数压抑自己的心酸。
  “今日你便与那李家再无瓜葛。”
  朱翊镠的声音温柔,但是语气带着不容置疑。
  小女孩懵懂的点了点头。
  朱翊镠又继续道:“以后也莫叫什么翠花丫蛋了,朕给你改个名字,就叫新月。”
  新月挂林梢,暗水鸣枯沼。
  “小新月,你还不快谢过……公子?”
  高兴安在一旁说道。
  新月只觉得这个名字好听,农家又没学过那些礼仪,一听道谢,当即就要跪下。
  朱翊镠轻叹一声,把新月拉了起来,“你还小,不必行此大礼。”
  “公子,咱现在还往西走吗?”
  骆思恭问道。
  “不必了,回京城。”
  朱翊镠把小女孩抱上马车,也走进了车厢里面。
  ……
  夜色朦胧,一辆马车飞驰在御道上。
  小女孩有些胆怯的看着这个一座座灯火通明、巍峨雄壮的宫殿。
  “你害怕吗?”
  朱翊镠牵着小女孩脏兮兮的小手问道。
  小女孩点点头,又摇了摇头。
  “我知道公子是个好人的。”
  小女孩抬起头,眼睛里满是清澈。
  “哈哈哈哈哈哈……”朱翊镠笑着。
  得,好人卡。
  “你知道什么是皇帝吗?”
  朱翊镠又问道。
  “我知道娘亲说过,那是能够管天下人的大官儿!他只要点点头,我们家只能吃上饱饭了。”
  新月回答道。
  接着,新月还开始绘声绘色的描绘,“皇帝老儿一定是一个有一张黑色的脸庞,而且嘴巴上面长满了长胡子。
  然后他肯定就特别特别的高,特别特别的壮……”
  听到小新月的描述,朱翊镠是笑的前仰后合,身后跟着的高兴安也是努力忍着不让自己君前失仪。
  “那要是本公子说,我就是皇帝呢。”
  小新月瞪大眼睛,头摇的像拨浪鼓一样。
  “公子生的这么好看,这么可能是皇帝老儿呢。”
  朱翊镠俯下身子,捏了捏新月的小脸,“骂的是我,夸的也是我。”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小新月有些累的上次不接下气了。
  终于,到了慈宁宫。
  “皇上驾到!”
  高兴安高声喊道。
  慈宁宫的太监宫女们一听这声音,都停下了手中的活计。
  “奴婢叩见万岁。”
  朱翊镠左手牵着小新月,右手摆了摆,“都平身吧。”
  看到这么多人行礼,小新月更加不知所措。
  大殿内,李太后正吃着晚膳。
  “儿臣见过母后。”
  “镠儿来了。”
  李太后拿帕子擦了擦嘴角,抬起头却看到朱翊镠牵着一个蓬头垢面的小女孩。
  哐嘡!
  李太后的身前的碗一下子掉到了地下。
  “镠儿,这这是……”李太后花容失色。
  “这不会是你流落宫外的私生女吧!”
  朱翊镠无奈的说道:“母后,你想到哪里去了?”
  “我今年也才十五岁。”
  稍稍安定下来的李太后心里算了算,当时的朱翊镠确实是不具备作案的条件。
  “那你旁边这个小女孩是?”
  “这是朕去京畿巡视灾情之时,沿路许多百姓卖儿鬻女,只需要二两银子就能买回家当奴仆。
  这小女孩的家里还有个小儿子供着,她父亲就想着把她卖了换点银子……”朱翊镠把今天白天的见闻讲给李太后听。
  “阿弥陀佛。”
  李太后念着佛号,“这个小女孩儿的身世属实是有些可怜了,倒也是个难得懂事的孩子。”
  “而朕把她带来就是想把她放在母后身边生养着,也不至于饿死在街头。”
  朱翊镠道。
  李太后平日重信佛教,在身边人的奉承下也是以菩萨自居,抛开政治不谈,她也是一个心肠很好的妇人。
  闻言,李太后点了点头,“那就把她留在我这儿吧。”
  “对了母后,朕给她取了个新名字,新月。”
  朱翊镠松开小新月的手,“以后你就跟着圣母娘娘了。”
  小新月点了点头,她虽然不知道圣母是什么意思,知道眼前的妇人就是公子说的圣母娘娘。
  新月拘谨的走了过去,扑通一下子跪倒在地,“圣母娘娘。”
  李太后赶忙把她扶了起来,“既然跟了我,那么就要吃苦,讲规矩。”
  小新月抬起头来,坚定的说道:“圣母娘娘,我可以的,我能吃苦,不怕打!”
  李太后恋爱的摸了摸新月的小脑袋,又转过头对宫女说道:“快去烧些热水,给这小新月沐浴沐浴。”
  “母后,这孩子可能也是好几天没有吃过饱饭了。”
  朱翊镠说道。
  李太后一拍脑袋,“我倒是忘了这茬了。”
  “来孩子,多吃点……”
  “喝点茶水,莫要噎着了……”
  走出慈宁宫的朱翊镠眼神一变,不复刚刚的温情模样。
  “令户部尚书张学颜入宫,朕要在半个时辰之内看到他。”
  朱翊镠大步流星的走向乾清宫,留下了一句杀气腾腾的话语。
  户部尚书,张学颜的府邸。
  一旁的管家一边给灯添油,一边开口说道:“老爷,已经很晚了,到了该休息的时候了。”
  张学颜闻言抬头看了一眼窗外,点了点头,“先等一等吧,我今天总是感觉有什么事情发生一样。”
  看着张学颜的神情,管家垂首在旁边侍候,一般这个时候张学颜的感觉都是对的。
  于是管家便不再言语,默默的站在张学颜身旁侍候着。
  砰砰砰!
  不多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
  “谁啊。”
  张家的门子有些不耐烦的打开了府门。
  “东厂办事!”
  “我等奉皇上之令传召张学颜张大人。”
  为首的一个宦官急声说道。
  一听说是东厂办事,张家的门子也不敢怠慢,拱了拱手说道:“这位公公请稍等。
  小的这就去禀报我家老爷。”
  书房外,门子慌张的敲了敲门。
  “老爷,府门口有称是东厂办事的,说是皇上传召您入宫。”
  听到门子这么说,张学颜停下笔来,“我就说有事发生。”
  说完,张学颜就披上了官袍。
  “前面带路。”
  ……
  看到衣冠肃整的张学颜,东厂的几人不敢怠慢,拱了拱手说道:“见过大司徒。”
  随即,为首的太监道:“万岁口谕!”
  张学颜拜倒行礼,“臣张学颜问圣躬安。”
  “朕安。”
  “令户部尚书张学颜入宫,朕要在半个时辰之内看到他。”
  “臣张学颜接旨!”
  张学颜起身。
  “可否给本官匀一匹马?
  本官与你们同去。”
  东厂诸人有些惊异,都说文官先不能挑手不能提吗?
  怎么还有会骑马的朝廷重臣?
  他们倒是小觑了张学颜。
  隆庆年间,首辅高拱任用张学颜为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
  在就任辽东巡抚之时,张学颜招抚流亡来充实军伍,整顿战备。
  且与辽东总兵李成梁一起击败了土蛮。
  若是以为张学颜是不知兵事的羸弱书生,那可就是错的离谱了。
  张学颜翻身上马,猛然一拉缰绳,“驾!”
  看着张学颜一骑绝尘而去,东厂众人才反应过来,纷纷跟上。
  ……
  乾清宫。
  “万岁,您还没用晚膳呢?”
  高兴安有些担忧。
  “京畿的百姓都吃不饱饭,都吃不上饭。”
  “朕不差这一顿。”
  朱翊镠的脸色并不是很好看。
  高兴安还欲再劝,但这时,小黄门匆匆进来。
  “万岁爷,户部尚书张学颜在宫外求见。”
  “宣。”
  “臣张学颜参见陛下。”
  张学颜行礼道。
  “平身吧。”
  朱翊镠的语气冷冷淡淡。
  “谢陛下。”
  没等张学颜开口,朱翊镠就紧盯着张学颜问道:“张爱卿,你可知京畿的旱灾?”
  张学颜躬身道:“臣略知一二。”
  “除了北京城,周围几个府县都已经是几十天没有下过雨雪了。”
  “那为何不发放赈灾的粮食?”
  朱翊镠冷声问道。
  “陛下恕罪。”
  “临近正旦,岁支出的银两与粮食便是一大笔数目。”
  “之前陛下诏天下入燧石,给予各地的也都是国库的粮食……”
  “前几日运走的正是给宣大和辽东的军粮。”
  张学颜一条条分析着。
  听到此处,朱翊镠的面色才微微好转。
  “那灾民就让他们一直饿着?
  一直卖儿卖女?”
  朱翊镠仍是责问。
  “是臣调度不力,还请陛下责罚。”
  张学颜再度跪下,低头请罪道。
  “山东等地的粮食十日内就能送至京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