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第三脑室肿瘤的最新入路

  苏新月可不管什么秘密不秘密,在她心里,老师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老师的。
  听到专利二字,她忍不住兴奋,一把将王磊胳膊搂到怀里,开心地叫道:“太好了,我要学,然后我去做学术报告,看他们还敢说咱吹牛!”
  王磊点头:“好啊,那就你负责发论文、作报告了。”
  学术成果初次公之于众,发论文和直接做学术报告都是可以的。
  南江医大的这次学术会议,规格高,人数多,记者都来了不少,正是做学术报告的最佳机会。
  “太好了,走走走,找个没人的地方给我讲讲。”
  王磊点头:“行。”
  谁知林思涵毫不留情地打击道:“新月你听得懂吗?”
  可恶!
  苏新月气得鼓起了嘴。
  但是她很有自知之明,想了想,大度地说道:“那林老师你上台讲呗。”
  林思涵不客气地点头。
  别看她有些傲娇,在外人面前从不叫王磊老师,但实际上忠诚度仅次于苏新月,已经接近满级。
  所以她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有资格学,也有资格、有义务代表王磊宣传成果。
  “铛!”
  “请将新型药物支架技术授予正式门徒苏新月、林思涵,初步讲解后,系统将帮助她们彻底掌握。”
  “如果在半小时内完成讲授,则支架技术将和阿尔茨海默症药物一起,在本届学术会议上获得临床试验和推广助力——系统将保证试验、推广过程的顺利。”
  王磊眼前一亮,对啊,这次会议来了世界各地的大佬,有他们帮忙,最耗时间、难度最大的临床试验环节会容易得多。
  他们发自内心认可的话,最后的产品推广可以说是轻轻松松。
  听着三人对话,云想容在一边非常纠结。
  虽然所有专利都必须公开,王磊又准备做报告,按道理她听听也没关系,但这不还没做报告嘛。
  理论上来说,如果我听懂了,是可以抢在王磊前面申请专利的。
  那我有什么资格听这种等级的秘密?
  于是她说道:“王老师,我还有事,就不去了。”
  苏新月马上拉住王磊就跑:“gogogo。”
  林思涵对云想容微微点头,踩着高跟鞋快步跟上。
  三人刚刚下楼,就听到章含妙的声音:“小月,第二场报告就快开始了,你们去哪?”
  苏新月直爽地说道:“我们去学习王老师的最新成果。小妙妙,你没资格听哦。”
  这死丫头,真是越来越没大没小了。
  章含妙白了她一眼,劝道:“你们之间讲课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这种前沿报告可不容易听到。”
  苏新月霸气十足地说道:“嗨,不用听就知道,水平肯定比我王老师差得远。”
  章含妙是苏新月小姨,还是要给面子的,王磊解释道:“我们只是简单讲讲,会尽快过来听报告的。”
  “走啦走啦,小妙妙,你别不服气,今天晚上我给你讲课,让你知道阿尔茨海默症真正的病生机制。”
  苏新月丢开王磊胳膊,双手并指如刀,双臂交叉,再有力地分开,做出杀气腾腾的样子:“听完你就知道,你那上了顶刊的先进成果,就是个渣!”
  她一口一个小妙妙,还鄙视章含妙最引以为傲的成果,让章含妙气得脑门充血,胸口隐痛。
  见她面色不善,王磊赶紧给了个友好的微笑,拉着苏新月离开。
  林思涵冷漠地点点头,紧紧跟上。
  三人随便找了个没人的空地,在系统的帮助下,仅仅花了十分钟,苏新月和林思涵就掌握了所有技术。
  二女双眼亮晶晶地看着王磊,这个男人智慧如海,大脑里仿佛有数之不尽的技术,一次又一次带给她们震撼。
  王磊心系学术报告,完全没注意她们的眼神,抬头看了看思远楼,急迫地说道:“走,听报告去。”
  回到报告大厅,主讲的詹姆斯教授正在登台。
  王磊赶紧回到自己座位,这时约翰和他的学生已经离开,旁边换成了陌生的神经外科专家。
  左右两位五六十岁的老者疑惑地看看王磊,第一排全是中老年人,各个闻名国际,互相之间都认识,现在怎么忽然变出个小年轻来?
  疑惑一闪而过,三人礼貌地互相点头致意,将注意力集中到詹姆斯教授身上。
  詹姆斯教授的成果是第三脑室肿瘤入路选择。
  第三脑室与间脑关系密切,此处重要结构众多,手术难度很大,入路选择至关重要。
  “丘脑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很多人忽视了丘纹静脉的安全。”
  “同时,即便意识到了,也缺乏一条合适的入路来避开它。”
  詹姆斯是一位身材高大的中年男子,站在讲台上俯视着众人,压迫感十足。
  “丘纹静脉的损伤可能会导致脑梗塞,对它的保护,往往会成为手术是否成功的关键。”
  “针对这个问题,我设计了前纵裂——胼胝体——室间孔——静脉经脉络裂入路。”
  台下的学生们没有太大反应,那些神经外科专家却精神大振。
  这是崭新的入路,如果真的能有效保护丘脑和丘纹静脉,那就是病人的福音。
  “这个入路不需要大范围操作丘脑和丘纹静脉,安全性大增。”
  詹姆斯教授操纵投影,将一张张手术图片投放在宽幅大屏幕上。
  “请看,这个入路对丘纹静脉的损伤非常小,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大力推广的入路。”
  詹姆斯讲解完毕之后,直接放了一段手术录像。
  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明,录像还没完全放完,报告厅里就响起了掌声。
  掌声越来越响,录像结束的那一刻,掌声达到了顶峰。
  詹姆斯满面笑容地致谢,台下,他带来的两位学生也是满面红光,与有荣焉。
  这个成果比约翰的成果实际得多,非常适合学习、推广,因此进入提问环节后,气氛远比第一场热烈。
  几次友好的问答后,一个中年男子接过话筒,用地道的ld腔y语说道:“詹姆斯先生,我是江南市一院的丁铭,您创造的入路非常棒。”
  “谢谢。”
  “但是,它似乎有局限性,只适合第三脑室前中部病变,是这样吗?”
  王磊有些惊讶地看着中年男子,这不是一院脑外科的丁主任吗?
  这种提问方式,他想说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