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信王府参议

  “殿下,”
  赵秉璋开口说道:“试想一下,若是榆林、朔方、云中等省驻军,一同与草原马匪作战。
  草原马匪还能否分出大军,来进攻东宁城呢?
  这,便是老朽从其他诸省着手破局的策略!”
  “嗯?”
  李信愣住了,“赵先生,想要这些省份驻军一同出兵,殊为不易。
  我虽然身为一方藩王,可也调动不了这些地方的军队啊。”
  “交易!”
  赵秉璋开口说道:“以我们东宁城的优势,与京城、与圣上、与诸省军队做交易,来换取他们出兵北伐。”
  “优势?什么优势?”
  李信更加不解,问道:“再说了,我们做交易,这些人就会乖乖听从我们的安排吗?”
  “那倒也不是。”
  赵秉璋微微摇头,说道:“本朝统绪皇帝登基十余年来,北方草原马匪势力壮大,连年入寇,诸省土地沦陷。
  对于圣上来说,这也是奇耻大辱。
  而现如今,若是有一个收复故土的机会,圣上难道不会抓住吗?
  而这个机会,便和我们东宁城息息相关。
  那便是,轰天雷!
  老朽不才,虽然进城并没有多久,可也听说了殿下的诸多事迹。
  尤其是年前,殿下以轰天雷之威,打退草原马匪,更是神乎其神。
  整个东宁城,人人称赞轰天雷的威力。
  老朽前几天,有幸在火药局附近见识过轰天雷测试的威力,也知道这是一个大杀器。
  若是,朝廷兵马装备有轰天雷,再行举兵北伐,胜算可就大很多啊!
  这便是老朽所说的交易!
  以轰天雷,交换朝廷北伐。
  只要朝廷能够北伐,抑或是准备北伐,便能牵制草原马匪诸多兵马。
  草原马匪势必分心应对榆林、云中、朔方等地的威胁。
  到那个时候,草原马匪又会分出来多少兵力,来攻打东宁城呢?
  诚如殿下所言,只要给予我们时间,数年之后,也就不惧草原马匪了!”
  “这……”
  一时间,李信陷入沉思。
  以轰天雷,来武装大乾王朝军队,交换朝廷北伐表态。
  这个计策,不可谓不冒险。
  能否成功,还未可知。
  而若是诸省军队,得到轰天雷之后,并未按照计划行动,那就得不偿失了!
  似乎看出了李信的担忧,赵秉璋继续说道:“殿下,老朽明白殿下担忧何事。
  九边重镇,兵力云集。
  而其中,大部分兵力都是太子一脉。
  饶是辽东、榆林、河西诸地,那也是辽王、庆王、肃王之封地。
  这些亲王也都各怀心思,若是他们不行动,那计策就将失利。”
  “诚然,”
  赵秉璋继续说道:“这些,的确是不稳定因素。
  不过,也不是没有机会。
  单单说辽王封地辽东,近年来在草原马匪接连入寇之下,也有十数个府县相继沦陷于草原马匪之手。
  去年,辽河西侧广宁府沦陷,辽西局势顷刻危急。
  若是草原马匪集结大军,南下锦州、宁远,顷刻间辽东就将与关内断绝联络。
  此等威胁,对于辽王来说,就是关门打狗。
  到时候,辽王封地能够幸免?
  我看未必!
  辽王镇守辽东,目光灼灼,想必也定然能够看到此中威胁。
  我们晓之以利害,想必辽王也不会坐以待毙!
  更何况,我们这是给辽王收复广宁府的机会!
  只要收复了广宁府,锦州、宁远可保无虞,辽王封地自然也会高枕无忧了!
  辽王殿下,能不行动吗?”
  “有道理!”
  李信默然点头。
  “至于京城那边,”
  赵秉璋继续说道:“其实也能说通。
  草原马匪势力壮大之后,燕山、云中、朔方诸地,有十余个府县沦陷。
  去岁,草原马匪兵锋直指古北口、宣府口,距离京城一步之遥。
  如此威胁,难道陛下看不到吗?
  若是有了轰天雷相助,朝廷兴师北伐,也不是不可能的!
  况且,我们也没打算朝廷真的兴师北伐。
  只要朝廷做出了要北伐的姿态,动员各地驻军,对于我们来说就是好事一桩!
  犹如是悬在头顶上的剑,虽然未曾落下,不过也需兵力去防备这柄剑落下。
  有了这个担忧,草原马匪定然不能分心,全力进攻东宁城!
  而庆王、肃王诸地,也是如此!”
  “赵先生高论!”
  李信不禁抚掌大叹。
  只要九边重镇兵力稍有异动,草原马匪就不会全力来进攻东宁城。
  而东宁城,也就不用面对灭顶之灾了。
  时间,也就有了!
  假以时日,等到东宁城壮大起来,就能扭转乾坤,不惧草原马匪了!
  “不错,不错!”
  李信不禁笑了起来,“赵先生,大才啊!”
  “殿下谬赞了!”
  赵秉璋拱手谢道:“天下,乃是一个整体!
  成败得失,自然也要从天下着手。
  这便是,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的道理!”
  “受教了!”
  李信开口说道:“赵先生,信王府条件简陋,东宁省实力微寒,还请赵先生见谅。
  如若赵先生不嫌弃,还请赵先生暂且屈尊信王府参议,王府内诸多事务还要仰仗赵先生呢。
  赵先生可否愿意?”
  其实现如今,李信就缺一个参谋、军师型的人才。
  能够全面考虑问题,查漏补缺,这才是最关键的。
  而今日赵秉璋展现出来的能力,足以胜任。
  “多谢殿下!”
  赵秉璋拱手道谢,“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有了赵秉璋,李信就把与京城、辽王、肃王、庆王等联络一事,交给了他负责。
  两个人又在细节上面,探讨了许多。
  一直到了夜深人静,李信吩咐王府下人做好了宵夜。
  两人相谈甚欢。
  吃过宵夜之后,李信吩咐下人,找了间王府客房,安排赵秉璋住了下来。
  第二天,刘静轩也按照李信的安排,暗地里面打探赵秉璋的消息。
  毕竟,无端出来的这样一个人,而且还要就任王府参议,位高权重,肯定要知根知底。
  这也是李信的想法。
  一番查找之后,刘静轩也终于打探到了赵秉璋的情况。
  “殿下,殿下……”
  刘静轩快步走进书房,开口说道:“赵秉璋的情况,已经打探出来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