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屯垦移民

  三天后,李信一行人来到了南通州码头。
  当船舶靠岸之后,胡雪庸便吩咐江南、淮北等地的庆余商行,发布消息——
  只要愿意去东宁屯垦,南通州庆余商行免费提供救济粮食。
  当这个消息,出现在南通州的时候,还是引起了流民的广泛关注。
  尤其是在江边码头上,庆余商行的大招牌外面,聚集了一大群人,拖家带口等候着。
  这是消息发布之后的第一天,已经引起了整个南通州的瞩目。
  而这一天,李信也来到了南通州码头上。
  在一处高台上,望着周围黑压压的人群,李信朗声说道:“乡亲们,我是信王!
  今天来到这里,我代表信王府、代表东宁省,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
  只要愿意前往东宁省屯垦,庆余商行免费提供救济粮、免费运送乡亲们前往东宁省!
  到了东宁省,只要在东宁省屯垦干活,东宁省免费给大家分田分地,让大家耕种!
  乡亲们,愿意去东宁省的,来这边报名!”
  在李信的号召之下,越来越多的百姓们,围绕着江边庆余商行的桌子边,开始仔细询问。
  一些无牵无挂的流民,也开始报名。
  报名之后,便直接登上了江边码头上的船只。
  而在船上,一口大锅也架了起来,开始煮粥,发放给愿意去东宁省的流民。
  另一边,李信也组织了一部分读书识字的人,在流民队伍中进行宣传。
  短短一天时间,已经有六千多名百姓报名,装了足足六条海船。
  当天晚上,第一批六艘海船载着淮北流民,朝着东宁省起航。
  而另一边,在江边码头上,依然有人员彻夜不停地招募百姓。
  消息传得非常快,尤其是朝廷诏书下达之后,各级官府也在有意无意之间进行宣传。
  毕竟,能够将流民迁徙出去,就能够减少当地可能出现的叛乱因素。
  最主要的是,能够省却当地许多救济粮、救济钱财支出。
  还能够减少百姓们抢劫当地士绅豪族的行为。
  对于当地官员来说,也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因此,对于这件事情,各地官员也在有意无意之间,推动着。
  眼看着南通州外围聚集的流民,越来越多之后,李信也吩咐胡雪庸,另外在南通州附近,额外设立了六个屯垦移民点。
  另外,何同元也带着一群人,来到了扬州、靖江、泰州、浦口、和州、海安、射阳等地,筹建了屯垦移民点。
  一口气设立了十几个屯垦移民点之后,也大大缓解了南通州的压力。
  与此同时,庆余商行也将东宁省屯垦移民点的位置,在各府县进行了宣传。
  各地一些无家可归的流民,也开始朝着屯垦移民点进行迁徙。
  在短短几天时间,东宁省屯垦移民的消息,就像是一道龙卷风一般,在江南、淮北等地引起了轩然大波。
  淮北受灾严重的九府六十四县,也有大量的百姓,朝着屯垦移民点迁徙着。
  这些流民都知道,只要迁徙到屯垦移民点之后,就能够活下来。
  活着,是他们唯一的希望!
  ……
  短短几天时间,南通州这边已经运送了九批六万余名流民。
  不过相对于南通州附近越聚越多的流民们来说,这六万多还有些杯水车薪。
  这段时间,持续十多天的大雨,也渐渐停歇了。
  不过,田间地头仍然是一片汪洋。
  房屋被毁、农田被淹。
  今年的收成,是不可能实现的了。
  因此,想要活下去,就要逃荒。
  消息传得很快,百姓们也来得很多。
  多的,超乎了李信的想象。
  当天晚上,位于南通州的一条海船上。
  李信、胡雪庸、何同元、魏大海等人,齐聚于此。
  “何同元,其他屯垦移民点那边,流民数量多不多?”
  李信开口问道。
  “回禀殿下,”
  何同元开口回道:“扬州、泰州、浦口那边,靠近灾区,流民相对来说多一点。
  其他地方,都没有南通州这边多。
  可能百姓们,更愿意相信南通州,毕竟这是第一处屯垦移民点。”
  “这样下去可不行啊!”
  李信深吸一口气,他心中明白若是南通州这边聚集的流民太多,而报名登记工作进行太慢,这些流民就要在南通州聚集。
  长时间饿肚子,恐怕就会出现饿死百姓的现象。
  若是有人煽风点火,那情况不容乐观啊!
  “何同元,”
  李信开口叮嘱道:“南通州这边,报名登记处要多设立一些。
  流民中,若是有读书识字之人,也都招募过来,帮忙登记、维持秩序。
  现如今,南通州这边的海船数量众多,每天可以多发几批!
  另外,还要加强对其他屯垦移民点的宣传,尽量缓解南通州这边的压力。
  何同元,这边的事情就交给你全权负责了。
  稳定,最重要!
  有什么需要,及时汇报,可千万不要惹出什么乱子来。”
  “殿下放心!”
  何同元点头应了下来。
  “胡雪庸,”
  李信再次叮嘱道:“你也和庆余商行各地分店说一下,各个屯垦移民点都可以去,都是我东宁省设立的!
  只要认准东宁省、庆余商行字样就行!”
  “属下明白!”
  胡雪庸也点头应下,“殿下,你要回东宁了吗?”
  “是的。”
  李信点点头,说道:“十几批百姓,那就是七八万人。
  这么多人,如何安置,也是一个问题啊。
  而且,东宁那边的粮食储备,不知道还够不够。
  各项事务,都要进行准备。”
  “殿下,”
  胡雪庸开口说道:“我们庆余商行的商船,往来安南、占城、暹罗等地,回航运送的都是粮食。
  最近这段时间,运回来的粮食,都是运到东宁城的。
  殿下不必太过担心,毕竟去年那么难熬,咱们也都熬过来了。”
  “也是!”
  李信点点头,道:“回去之后,也还有其他事情!
  人多了,地不够,那就麻烦了。
  有这么多人,咱们就要考虑进行反攻,收复失地了!
  收复这些失地之后,东宁土地还是比较多的,足以安置这些流民!
  何同元,屯垦移民一事交给你了。
  好好干!”
  何同元连忙应道:“是,殿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