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三喜临门

  火炕,自然是李信想出来应对寒冬的办法之一。
  在后世一些地方,火炕可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东西。
  听到火炕建好之后,李信忙说道:“走,去看看!”
  来到厢房卧室一看,原本摆放床铺的地方,已经变成了一个新砌成的火炕。
  拍了拍后世的火炕,冰凉冰凉的。
  “不错不错!”
  李信开口问道:“试过了没?烧起火来,试试!”
  “好嘞!”
  仆人应了一声,连忙来到屋外,点起了柴火,塞到了炕洞里面。
  木柴噼里啪啦燃烧着,没过多久,火炕已经暖和起来,连带着整个屋内都变得非常暖和。
  “不错嘛!”
  李信赞赏地说道:“已经入秋了,晚上也有些凉。
  有了这火炕,天冷就能派上用场了!
  很好!”
  赞赏一番之后,李信扭头看着这名仆人,吩咐道:“这件事情,你做得很好!
  下去之后,领赏!”
  “多谢殿下!”
  仆人连忙应道。
  “对了,”
  李信接着叮嘱道:“还有件事情,要交给你去做。
  这火炕,自然不能只在咱们王府用,你带领一些下人,组成一支技术队,前去城内居民点、城外区社里面,给百姓们都传授一下经验。
  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嘛!
  东宁冬天很冷,也要让百姓们都暖暖和和的过冬。
  好好干!
  干好了,还有赏!”
  “多谢殿下!”
  那名仆人连忙应道:“小的一定竭尽全力,不负殿下重托!”
  ……
  有了火炕,只是其中一个办法。
  幸好东宁周围山林众多,百姓们进山砍一点木柴,也能够熬过寒冬了。
  不过,李信第二种过冬的办法,那就要用到煤炭了!
  去年冬在王府内烤火的时候,李信就在想着什么时候做一个煤球炉子。
  比火盆好多了,而且还能够做饭烧水,一举多得。
  可惜当时在东宁附近,还没有找到煤矿。
  这个想法,就暂时搁置了。
  而现在的东宁,煤炭矿务局那边每天开采出来的煤炭,数量众多。
  这么多煤炭,除了供应水泥窑、砖瓦窑、钢铁厂等使用之外,还有大量的盈余。
  这些煤炭,自然也要派上用场了!
  在智能科技里面搜寻一番之后,李信找到了煤球炉子的制作方法。
  当即,李信吩咐仆人去收集物资。
  他准备在王府内,先行试做一个。
  等到成功之后,就可以将煤球炉子批量生产了。
  到时候,在东宁售卖,还能赚取大利润呢!
  煤球炉倒也简单,外面铁壳子里面陶制内圈。铁壳子和内圈之间,填充隔热材料,在底盘放置一个铁网,便于漏灰。
  这种煤球炉,在后世李信小的时候,经常用。
  一些农家,贪图便宜,没有带烟囱。
  不过李信知道,这种煤球炉子在屋内使用,很容易一氧化碳中毒。
  因此,李信还吩咐铁匠那边打造了一个薄铁烟囱,加装在煤球炉子上。
  烧水壶、铁锅,也都准备完毕了。
  就连蜂窝煤模具,也已经做好了一套。
  “开始和煤,踩均匀了!”
  李信站在一旁,指挥着下人们干活。
  这些下人们都努力地干着,毕竟他们每个人都想像小王一样,因为修好了火炕,被王爷赏识、赏赐。
  没多久,地面上的碎煤炭和黄土,已经搅拌均匀。
  “来,像这样!”
  李信拿着蜂窝煤模具,手把手地指导着:“用力压实煤炭,然后在一旁推出来,进行晾晒。
  来,你来操作一遍!”
  一名下人接过蜂窝煤模具,学着信王的模样,一点一点做着。
  不一会儿,一块标准蜂窝煤就出现在地面上。
  “嗯,不错不错!”
  李信满意地点了点头,道:“就这样来,好好干!”
  有下人们干活,李信倒也清闲。
  坐在一旁指导着,不一会儿,蜂窝煤已经全部做好了。
  不过,地面上的蜂窝煤还是湿的,要晾晒一两天。
  现在已经入秋,秋高气爽。
  城外农田里面的高粱,也快到了收割的季节。
  这也是李信就藩东宁城之后,第一次收割粮食。
  如此重要的时刻,李信自然不愿错过。
  他带着东宁府衙的官员,来到了城北一处田地周围,看着红彤彤的高粱米,脸上笑开了花。
  “来吧,收高粱喽!”
  当即,李信也拿着镰刀,开始割着高粱穗子。
  整个田地里面,热火朝天。
  这些田地,大都是信王府农垦队集体开垦出来的田地,收成也是整个信王府的。
  为了秋收,东宁城内的妇孺儿童齐上阵。
  割高粱的,运高粱的。
  一旁还有几位壮年大汉,支着脱粒机,打高粱米。
  看着成片成片的高粱,被砍下来,打成了金灿灿的高粱米,李信的脸上笑开了花。
  东宁农垦队开垦了大片荒地,一连收割了两天,才全部收割完。
  在城外,农垦队成员们也将高粱米,摊在空地上晾晒。
  等到晒干之后,称重入库。
  这也是冬季的口粮!
  看到高粱米成熟之后,李信心中是喜悦的。
  而让李信更喜悦的是,蜂窝煤也做好了。
  “来,试试!”
  指导着下人们,将蜂窝煤引燃之后,装到了煤球炉子中。
  将风门全部打开之后,蜂窝煤也燃烧的更加旺盛了。
  李信又嘱咐下人,在上面续了一块煤球。
  烧水壶接满水,放到上面。
  下人们则站在一旁,焦急地看着。
  片刻,李信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哈哈哈!
  煤球炉子也制造成功了!
  “你们几个,都有赏!”
  李信笑着说道:“这煤球炉子试验成功了,就能够批量生产了!
  本王决定,成立煤炉制造局,专门生产煤炉、煤球,在东宁城售卖!
  你们几个,就进入煤炉制造局任职吧!”
  “多谢殿下!”
  一众下人们连忙道谢。
  今天的李信,很开心!
  火炕,制造成功了。
  高粱米,也收获了!
  煤炉,也制造成功了!
  有了这些东西,这个冬天,就不再难熬了!
  可以说是,三喜临门啊!
  李信的脸上,也带着灿烂的笑容,朝着家中行去。
  “王爷,什么事儿这么高兴啊?”
  看到李信走进来,王妃宁小倩笑着问道。
  “当然是好事喽!”
  李信走到宁小倩身前,抱着她的大肚子,亲了一口,道:“我的宝贝儿子,也快出生了吧!”
  “还有一个月呢!”
  王妃宁小倩伸出纤纤玉手,推了一下李信,笑着道:“猴急猴急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