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41章 化工

  筹建科学院的事情结束之后,李信也将这些人留下吃饭。
  吃过饭后,李信单独将化工所的几人留了下来。
  对于化工基础,李信还是非常上心的。
  “杨锦添、宋秋明、郑传江,”
  看着面前三人,李信笑着问道:“我听说,最近这段时间化工所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啊!三酸两碱都已经进入到批量生产阶段了?”
  “陛下,”
  杨锦添开口回道:“三酸两碱确实已经通过了实验室的生产试验,而且批量生产也已经规划好了方法。在东宁那边,正准备筹建生产作坊。不过这段时间,天寒地冻的,耽搁了生产进程。预计年后,就可以正式开工建设了。”
  “噢。”
  李信微微颔首。
  对于东宁那边的条件,李信心中自然非常清楚。
  每年有四五个月都非常冷,对于工业发展的确是一个制约条件。
  不过现在好了,东宁已经不是当初的东宁了!
  现在的李信,也已经率领大军进驻京城了。
  一些工业设施,自然也可以迁移到其他地方建设了。
  想着,李信开口吩咐道:“杨锦添,东宁那边的自然条件有些恶劣。而三酸两碱等化工产品,还是需要优越的自然条件。既然东宁那边的生产作坊,还没有正式开工建设,那就先不建设了。在静海一带找一个区域,建设新的生产作坊吧。
  静海靠海,附近还有一个大型盐场,自古以来便是晒盐的产地。在这里建立化工作坊,倒也靠近原料产区。
  我们生产食盐的同时,也能够生产其他化工附属品,一举多得的事情。
  杨锦添,你筹划一下开春之后,就让东宁那边的工人迁移到这边来!”
  “好的,陛下!”
  杨锦添连忙应道。
  三酸两碱,是化工基础。
  现如今已经进入到批量生产阶段,而且还能和食盐一道生产,这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印象中,后世侯得榜的侯氏制碱法就是用盐、氨、二氧化碳、水发生化学反应,制取纯碱,副产物乃是氯化铵。
  纯碱是最基本的化工原料,用途广泛、用量大。
  而氯化铵,则是农用化肥!
  想着,李信决定在智能科技里面找一找侯氏制碱法的方法,整理成小册子,交给杨锦添。
  除了三酸两碱之外,化工产业还在研究的就是雷汞、硝化、甘油等产品。
  这些产品,乃是军事用途。
  也是李信最为关注的化工产品之一。
  化工所的宋秋明,是负责雷汞、硝化、甘油的研究。
  李信转头看着宋秋明,问道:“宋秋明,你那边研究进行得怎么样了?”
  “回禀陛下,”
  宋秋明恭恭敬敬地回道:“有了三酸两碱之后,卑职也按照化学手册上的介绍,开始试制雷汞、硝化、甘油,目前已经在实验室里面试制成功了。
  不过正如化学手册上面说的那样,硝化、甘油极为不稳定,轻微的磕磕碰碰,就容易发生剧烈爆炸。因此实验室这边正在按照化学手册上面介绍的那样,寻找硅藻土来吸收硝化、甘油,稳固结构,不至于轻微磕碰就发生剧烈爆炸。
  在我们来京城的时候,硅藻土已经寻找到了。应该这段时间,就能够试制成功了。
  不过制造硝化、甘油,危险性极大。我们对于如何批量生产,还在研究之中。预计明年夏季,开始进入工厂批量生产阶段。”
  “这样都挺好的!”
  李信点点头,他知道后世诺贝尔研究硝化、甘油之时,家族中很多人都被炸死了。
  而现在,李信乃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有了很多成熟经验,倒是少了很多危险发生。研究速度也比当时,快了不少,少走了很多弯路。
  而且按照化学手册上的注意事项,严格遵照规章制度,一些爆炸倒是不容易发生。
  用了硅藻土之后,硝化、甘油结构稳固,那就更不容易发生爆炸了。
  如此一来,烈性炸药就能够试制成功了。
  到时候,诸如手榴弹、炮弹、子弹等,都可以采用烈性炸药。威力,也将比现在提升许多倍!
  “陛下,”
  宋秋明继续介绍说道:“除了雷汞和硝化、甘油之外,无烟火药也正在试验之中。相比硝化、甘油来说,无烟火药、硝化棉简单一些。”
  “硝化棉、无烟火药试验成功之后,也要早一点开始批量生产。”
  李信看着宋秋明,开口说道:“像现在,子弹、炮弹的火药都还是黑色火焰,烟雾大,威力也小。换用硝化棉、无烟火药之后,威力也能够提升很多。还有雷汞,这些都批量生产之后,我们制作、子弹、炮弹,就可以生产金属定装子弹了。”
  “金属定装子弹?”
  宋秋明愣了愣,对于这些他还不是很清楚。
  不过,他知道陛下如此关心这几样产品,一定是非常重要的。
  尤其是硝化、甘油剧烈的爆炸,单单是威力就比现在的轰天雷、手榴弹厉害多了,
  仔细想了想,这些东西的确是改良轰天雷、手榴弹的一大杀器!
  “好好做!”
  看着面前两人,李信说道:“三酸两碱产业,乃是化工起步基础,不仅仅各行各业都能够用到,最重要的是能够生产农用化肥。有了农用化肥,农田粮食产量就能提高,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啊!
  宋秋明,你的工作也很重要。有了新式武器,就能以战止战,早日结束战乱,让大乾国子民早日过上安稳和平的生活。
  还有你,郑传江。”
  看着郑传江,李信说道:“你所做的研究,乃是基础化学研究,诸如元素等,看似很简单,不过却是一切化学的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你这个是地基。
  做好了这一点,到时候教学生也就容易许多。
  以后,普天之下的化学生,都将是你带出来的。
  这也是利在千秋之事!
  化工,非常重要!
  朕会记住你们的功劳!
  等到事业有成之时,朕为你们请功!”
  “多谢陛下!”
  杨锦添、宋秋明、郑传江三人连忙起身,郑重其事地说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

  • 网站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