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寿王万胜

  “赵高,你有何计策,快快说来?”
  “要是能管用,朕一定重重有赏。”
  李瑁直接坐在了寿王府外的台阶上。
  动作极为随意,看起来十分亲和。
  不管奸臣忠臣,遇事能给出解决办法的才是好臣。
  赵高低头说:“为陛下分忧是老奴的责任。”
  “李隆基久居于皇宫,沉迷于美色,早已没有当初发动政变囚禁太平公主时的勇气。”
  “只要陛下在长安城内造起声势,给他一种大厦将倾的感觉,胆小谨慎的他肯定会第一时间逃出皇宫。”
  不错!
  李瑁点头赞许。
  依照史载,安史之乱时,李隆基也是胆小怕事,将有百万之众的长安城拱手让出。
  李林甫却有不同意见,急忙说:“陛下,万万不可!这奸臣是想害您,应该马上拖出去砍头。”
  “放屁!”赵高闻言怒急:“你才是奸臣,你要是有办法就说出来啊,交给陛下明断。”
  “呵呵!本相自有良策。”
  李林甫沉声说:“长安城有百万之众,要在如此多的人中造起势来,非要每个坊市的基层官吏全都配合不可。”
  “我们这点人传播谣言还行,可要是让百姓们都跟着我们造反,那是远远不够的。”
  “陛下手中尽是精锐之士,皇宫守卫全是样子货。我们应当抓紧时间,立刻出兵,直接打进皇宫之内,重演玄武门之故事,逼李隆基退位。”
  李瑁沉思片刻。
  系统让自己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成为长安城内唯一的皇帝,可并不意味着自己有一天的时间。
  李隆基不是傻子,不可能等着自己积蓄力量打进皇宫。
  他一定会在收到裴宽兵败消息的第一时间召集禁军前来围剿。
  要是真等到明天才行动,说不定自己的脑袋到时都摆在李隆基的案头了。
  可要是现在直接冲杀过去,虽然陷阵营的将士个个都能以一当十,但也挡不住手持强弓劲弩的皇城守卫。
  看来得要双管齐下才行!
  李瑁想到此处,就站起身来,身上的金色龙袍随风轻舞。
  “传令,全城百姓只要愿意跟着朕打倒李隆基那昏君,那就免税免赋三年。”
  “古话有云,君子一言,快马一鞭。”
  “朕今天就在这里,向全长安的百姓承诺,将来朕主政之后,有违此誓,就犹如此柱。”
  说罢,李瑁立刻拔出腰间长剑,向着寿王府门头立柱直劈而下。
  嘎吱……嘎吱……
  门口应声而倒,立柱切面十分光滑。
  嘶……
  赵高和李林甫二人看着断面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这一刀要是砍在他们腰间,身体顷刻间就会变成两截。
  “陛下威武!”
  “陛下威武!”
  两人齐声高呼。
  十王府周围早就围满了密密麻麻的百姓。
  他们本是前来看热闹的,现在听到李瑁的誓言之后,先是一片寂静。
  随后,如同山呼海啸一般的声音从四面八方袭来。
  “陛下圣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圣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陛下圣明!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浪一浪高过一浪。
  出主意的赵高站在原地,忍不住心中佩服,反正自己是想不出此等发动百姓的办法。
  随后跪倒在李瑁的面前。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十王府周围的所有人,全都跟着声音跪倒在了地上。
  这一刻,李瑁不由地在心中感谢后世的那位伟人。
  要想发动百姓,必须先让百姓看到跟着自己的好处才行。
  杜甫有诗云:“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李隆基完美地继承了他奶奶武则天这一点。
  边疆年年征战,靡耗钱粮无数。
  开元二年七月,栾水谷,唐朝与契丹、奚族交战,唐军出兵八万,全军覆没。
  开元二年八月,唐军薛讷率十万大军与吐蕃武街大战,吐蕃被杀俘者达数万人。
  开元四年二月,松潘大战。
  开元十年九月,唐援小勃律与吐蕃大战。
  开元十五年九月,唐军与吐蕃瓜州大战。
  开元十六年七月,唐与吐蕃战于渴波谷。
  开元十七年三月,唐袭吐蕃大同军之战,苦拔海之战。
  连年征战,大唐的百姓早已不堪重负。
  此时听闻能连续三年不缴纳税赋,百姓们早就开始互相传播。
  “听说了吗?寿王登基了,宣布只要他能造反成功,三年之内都不用缴纳任何税赋。”
  “真的假的?不收税赋,他吃什么?难道也跟我们平头百姓一样,饿极了就吃观音土吗?”
  “真的不能再真了,寿王当着很多人面立誓,还一剑把王府大门的柱头给砍断了。”
  “他只是不收长安城内百姓的税赋,而不是全天下百姓的。我们大唐富有四海,人口何止千万,他哪里会饿肚子?”
  “那你说得也有道理。”
  “我们快去支持他吧,要是他真的能打败皇帝,那我们三年之内可以积蓄不少银钱呢。”
  “半大小子,吃穷老子。要是不交税赋,我家那三个儿子就不用饿肚子了。”
  “走走走!同去!”
  “等我把家里的菜刀带上。”
  “寿王万胜!”
  “寿王万胜!”
  ……
  收到消息的百姓纷纷带上菜刀斧头从家里出来,渐渐地在大街上汇聚成人流。
  不一会,整个长安城中都响起了支持李瑁的声音。
  十王府。
  街道上的尸体和残肢断臂已打扫干净,只剩下残留在地面上发黑的血迹在说明刚刚战斗的激烈。
  李瑁立于马上,听着城内此起彼伏支持自己的声音,心中万分感慨。
  “民心所向,胜之所往,大道可成也!”
  李林甫立于马前,急忙捧哏:“李隆基已失民心,败亡就在旦夕之前。微臣提前恭喜陛下了。”
  赵高牵着缰绳,不甘落于人后,也急忙说:“陛下上承天运,下应民心。李隆基真的是在螳臂当车,不自量力也。”
  李瑁坐在马上听得都有点飘飘然了。
  果然皇帝都喜欢奸臣是有道理的。
  “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等抓住李隆基之后,朕要大摆宴席,君臣同庆。”
  “出发!”
  早已准备完成的吕布、高顺二人带着陷阵营闻声而动。
  整齐的脚步声几乎都掩盖住了百姓的呼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