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马屁精一个

  “就是那个从小特喜欢背咱家孙女小花出门玩的老王家那大壮小子?”
  姜老太太按下心里那丝隐秘的激动。
  不会是自己想的那样吧!
  要真是,那可就太好了!
  “对!对!就是他,你瞅着咋样?”姜老头子一脸的笑。
  姜老太太笑眯眯的点头:“孩子是个好孩子!不对呀,你这是什么意思?”
  “这事儿吧,你心里有个谱儿就行,老王头跟咱们老姜家多少年的交情,他家什么样儿,咱们都清楚,跟咱们一样疼儿媳妇儿,上回一起去镇上,老王头请我喝了一回酒,话里话外对咱家孙女小花是赞不绝口,你懂我的意思吧!”
  “你……你是说老王头看上咱家小花了?”
  姜老头子点了点头:“小点声,这事儿先别声张,老王头说了,等咱家小花年满十五岁后就找媒人上门提亲,这事儿咱们回屋说,别把咱乖孙女吵醒了。”
  老太太那张脸顿时就盈满了笑。
  老王头家好啊!
  知根知底不说,那家的家风也好,从不搓磨媳妇儿。
  要是小花能嫁过去,那可就太好不过了。
  又在自家村里。
  想回娘家了那还不就是抬腿迈两步的事儿。
  就是自己想乖孙女了,直接上门就是。
  娘家离得近,孙女吃不了亏。
  再加上王志江,那就是个实诚孩子,满村里的小伙子,老太太还就只看上了他。
  关键是那孩子不嫌弃小花的傻病,每次对着小花那都是有说有笑的。
  老太太一想到那画面,就忍不住笑。
  真好!
  可算是去了她一块心病!
  晚上吃过晚饭,熄灯睡觉。
  老大姜祥文在床上翻来覆去。
  赵氏戳了戳自家男人的胳膊:“想啥呢,不睡觉!还在想白天的事情呢!”
  “媳妇儿,以后对小花好点!”姜祥文很惭愧。
  想来想去都觉得自己不该跟媳妇儿胡来。
  今天可是伤了爹和娘的心。
  “我知道,这还用你说,那盒苏记的点心你是知道的,我一口没舍得吃,原本是想给儿子留着的,还不是给了小花,在吃的穿的上面,咱们啥时候亏过她,两个儿子的新衣服都没那丫头的多,白天那一出你又不是不知道,家里这些年给小花看病花了多少银子,我就是心疼银子,不是针对小花,你就放心吧!我知道该怎么做。”
  “小花年底十四,再有一年就十五岁,也到说亲的年纪,难怪爹娘着急,以后爹娘再请了郎中回家,你别吭声,该治就治!万一治好了呢!”老大姜祥文声音不大的说道。
  赵氏诧异的张嘴:“你什么意思,不管了?”
  “咋管?银子是二弟自己挣的,人家辛辛苦苦赚钱治自家闺女,没错!”
  赵氏张了张嘴。
  自家男人跟亲娘说的一模一样。
  “听到了吗?以后不要管!”
  “知道了,那洪志的亲事咋整?”
  “这事儿儿子自有主张。”
  赵氏一听,一脸的喜色,赶紧去拽自家男人:“快说说,咋回事?是不是洪志跟你提过?儿子是不是有意中人了?”
  “瞎想什么呢!儿子的意思是等他下场考了举人再说亲事,这事儿听儿子的。”
  举人!
  哎呀,十里八村就这么一个秀才,再要是考上了举人。
  哎呀呀呀!
  赵氏觉得心里一下子就舒坦了。
  至于公公婆婆花银子给姜小花治病这事儿,爱治不治,以后她都不管了。
  反正也不是从她兜里掏银子。
  第二天一大早。
  大儿媳妇儿赵氏在院子里洗衣服。
  三儿媳妇儿刘氏在灶屋里准备一家人的早饭。
  家里的活儿,鸡鸭鹅是婆婆在管。
  妯娌俩负责做饭洗衣服、割猪草喂猪。
  这些活儿,妯娌俩是轮着来的。
  赵氏眼角余光都落在公公婆婆住的房间门上。
  门一有动静。
  赵氏立即站起身。
  见婆婆打开门,牵着姜小花那白白嫩嫩的小手出来,立即扔了手里的衣服殷勤的跑了过去。
  “娘,小花还没洗脸梳头吧!我带她去洗脸漱口,一会儿再给她梳上好看的辫子,保证把咱们家小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姜老太太一撩眼皮,看了大儿媳妇儿一眼。
  赵氏心里一个激灵儿。
  她没忘自己这个婆婆,也是个精明人。
  “娘,你大人不记小人过,昨天是我们不好,不该说那些话,这么多年我这人什么样儿,婆婆也知道,就是个炮仗脾气,一点就着,昨天我不该听了村里那些人的胡说八道,平日里我对小花咋样,婆婆你也是看在眼里的,我是真的心疼这丫头,拿她当亲闺女在疼,我……”
  赵氏低眉顺眼,语气低低的,声音小小的。
  跟平日里的画风实在是不搭。
  姜老太太没搭理她,牵了乖孙女的手往灶屋那边走。
  给孙女洗脸漱口什么的,自己也能做,用不着人上赶着献殷勤。
  见婆婆不搭理自己。
  赵氏一张脸顿时愁得跟个苦瓜似的。
  今天轮到她出门割猪草。
  要是没带小花去,多走几里地也不见得能找到成片的。
  带上小花就不一样了,出了村子,走不了多远就能寻到一大片新鲜的猪草。
  唉!
  犯愁!
  没一会儿就听到灶屋那边传来刘氏的声音:“娘,这水刚兑好,温乎乎的给小花洗脸正合适!”
  回去继续洗衣服的赵氏听了,不由得撇嘴。
  ‘马屁精一个!’
  一家人吃早饭的时候,姜老太太板着脸。
  众人瞧了,大气儿都不敢出一下。
  埋头干饭。
  姜小花坐在爷爷奶奶的中间。
  爷爷夹了一筷子的菜放进姜小花的碗里,紧接着奶奶也夹了一筷子鸡蛋。
  姜小花那张精致的小脸面无表情,扭头看看爷爷又扭头看看奶奶。
  学着给爷爷奶奶也各自夹了一筷子的菜。
  把老太太给欢喜的哟,当着众儿子儿媳妇儿的面,笑着捧了小孙女的脸,吧唧一下亲了一口。
  “咱家小花最乖了,知道疼爷爷奶奶,来,咱家小花也多吃点!”
  老太太话音刚落。
  老大姜祥文立即把盛了大半碗的炒鸡蛋挪到姜小花的跟前。
  “小花多吃点!”姜祥文笑着对姜小花说。
  老三见状,立即把盛有鸡蛋饼的盘子往姜小花面前推了推。
  “小花,还有你爱吃的鸡蛋饼!”
  姜老太太看了两个儿子一眼,心道这还差不多。
  姜老太太那张脸融化了。
  姜祥文和姜祥远兄弟俩对视一眼,松了一口气。
  要说哄老太太,还得姜小花。
  姜小花一出马,那绝对是杠杠的。
  等姜小花吃完饭,姜老头子下炕给孙女穿好鞋,对老太太说:“我带小花去山脚下转转!明天是赶集的日子。”
  其实去山脚下转悠这事儿,姜祥文和姜祥远也想去。
  每次爹带着小花一起去山脚下转悠,都有不少的收获。
  不是蘑菇、兔子,就是山鸡,有一次还遇到了一头小野猪。
  正好第二天拿到集市上去卖。
  每次都能卖上不少钱。
  当然,两兄弟只是在心里想想。
  赵氏一听,几口扒完碗底的饭,紧跟着说:“我跟爹一起走!”接收到婆婆看过来的视线,赵氏脸上讪讪的:“顺路!”
  老太太斜了大儿媳妇儿一眼,没有阻止。
  赵氏心里一松,手脚麻利的背了背篓,给姜小花又拿了一个小篮子跟上。
  姜老太太跟到院门口,嘱咐老头子:“早点回来,对了,我给小花炒的咸花生带了没?”
  姜老头子拍了拍口袋:“带着呢!”
  姜老头子带着姜小花,还有非要跟来的赵氏三个溜溜哒哒往后山走。
  赵氏跟着走了没多远就看到一片新鲜的猪草。
  目的地达到。
  她就停了下来。
  姜老头子带着姜小花继续往前。
  不知不觉间到了山脚下。
  才走到山脚,就听到草丛里一阵‘咕咯咯’的声音。
  很快就看到里面扑棱棱飞出几只又肥又大的野山鸡。
  这情景实在是见的多了。
  村里人每次见姜老头子提着野山鸡回来,就学姜老头子的样儿,也来后山脚下溜达。
  可惜,一次也没遇上这样的好事!
  村里人谁不羡慕。
  姜老头子不慌不忙的把姜小花带到一块大青石上坐下,拿出姜老太太给孙女准备的零嘴儿炒花生,是一个小布袋,炒花生就装在小布袋子里面。
  放到姜小花的手里。
  姜小花每顿吃的不多,但这身体不抗饿。
  所以每天姜老太太都会给姜小花准备些小零嘴儿。
  有时候是炒花生。
  有时候是炒瓜子、黄豆、豌豆什么的。
  偶尔还能吃到肉干。
  姜老头子嘱咐小孙女:“小花啊,坐在这里别动,爷爷去把几只山鸡捉回来,中午回去给你炖鸡汤喝,好不好?”
  漂亮的小女娃子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
  姜老头子一步三回头的往那几只山鸡走过去。
  见小丫头一直乖乖的坐在那大青石上。
  姜老头子索性小跑了过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