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绿杨高映画秋千

  韩景阳微微点头。
  这人倒是够热情,就是不知道店里是不是真的有好东西。
  这年头,傻子多骗子更多。
  古玩店里的骗子更多。
  不过话都说到这儿了,也不好再客气。
  上!
  韩景阳随手拿起一件立着的青花盘子瞅了瞅。
  哎呦卧槽!
  好东西!
  真不是吹的。
  永乐时期的盘子就这么摆在随手可拿的位置,牛批!
  这花色,啧啧,再正不过。
  怕不是没个三五十万拿不下来。
  可惜没有触发鉴定术。
  可惜了。
  韩景阳看了看那盘子,直接放下。
  王志伟瞪大眼睛:“韩大师,这都看不上?”
  “挺不错的盘子,只是跟我没缘分。”
  “没有开光的潜质呗?”
  “是这个意思。”
  “可惜了,这盘子是我精心挑选出来摆在这儿的,就是让客人能第一时间看到它,没想到摆了这么久都没卖出去。”
  “风水差点意思。”
  “韩大师,你给看看?”
  “呵呵……”
  “肯定不能让你白忙活是不是,规矩我懂。”
  韩景阳摇摇头:“不只是规矩的问题,这个调风水也是有区别的,微调还是大调整,效果天差地别。”
  王志伟略微有点紧张:“可以招财?”
  “可以,而且同样是招财,效果也不一样,有的风水局讲究个细水长流,有的风水局却能立竿见影。”
  “我都要。”
  “也可以,但费用更高。”
  王志伟吃惊地瞪大眼睛:“真的可以?”
  “嗯。”
  “要不是韩大师的战绩过硬,我绝对不会相信这些话,太像骗子吹牛。”
  “所以要做吗?”韩景阳环顾店内摆设:“没带罗盘看不太准确,但真要给你调一调,财运绝对会涨!”
  “调,不过我手头有点紧张,过几天再弄,韩大师你也带齐装备好好帮我弄弄。”
  “可以。”
  韩景阳边说边看,没多大会儿就把店里大大小小的物件都看了一遍。
  有收获。
  但大部分挺普通。
  带技能的只有两件。
  一件是德化窑的观音像。
  一件是嘉庆时期的粉彩水盂。
  “名称:清光绪博及渔人款善财童子拜观音立像。”
  “品级:六品。”
  “属性:招财+5。”
  “技能:财源广进。”
  “名称:清嘉庆粉彩程门立雪图水盂。”
  “品级:七品。”
  “属性:好学+2。”
  “技能:学贵有恒。”
  这两件瓷器都不算贵。
  德化窑的观音像不错,博及渔人也是德化窑的名家,王志伟开价三十六万。
  粉彩水盂只能算小精品,王志伟开价还不到十万。
  四十六万,打折之后三十一万,实收三十万。
  韩景阳微微点头:“王老板,谢谢,给你调风水的时候也给你打个折。”
  “哎,那感情好,提前谢谢,谢谢韩大师。”
  “就是有个小小的要求。”
  “韩大师你说。”
  “能不能不要一口一个韩大师?”
  王志伟连忙在自己脸上轻扇两下:“我的错我的错,韩老师可以吗?”
  “……”
  韩景阳认命了。
  谁让我就是干这一行的来着。
  怨不得别人。
  爱怎么喊怎么喊吧,别喊大师就行。
  大师这个称呼不吉利。
  瘆得慌。
  不过有收获就好。
  韩景阳谢绝周玉诚和王志伟的挽留,又转了几家店。
  竟然有两次被认出来。
  玛德!
  连照片都泄露出去了?
  果然得避避风头。
  不然真就要被架火上烤了。
  韩景阳在天桥古玩城没有待太长时间,甚至因为频繁被认出而失去了逛街的兴致。
  一个个跟看猴子似的。
  毫无尊重可言。
  以后迟早让这些土鳖知道我的厉害。
  擦!
  ……
  下午三点半。
  周玉诚领着王志伟到吉光斋拿货。
  一进门,王志伟就瞪大眼睛:“卧槽,果然不一样!”
  周玉诚也频频点头:“别有洞天,我才几天没来,都不敢认了,进门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老弟,这是升级了?”
  韩景阳指了指沙发:“做了点小调整,过几天重新装修一遍,效果更明显。”
  “小调整?”
  “还要再升级?”
  “真要改造成神仙洞府啊?”
  “也好,现在虽然也不错,但功能性太强,距离世外桃源还差点意思,硬件跟上,这推门进来的冲击力更强。”
  韩景阳呵呵笑道:“老周有长进啊。”
  “嘿嘿,和你接触时间长了,自然懂得也多,”周玉诚笑着拍了拍王志伟的肩膀:“老弟,小王等不及要试试那法器的厉害,小娇妻估计已经在家等着了。”
  韩景阳从柜台里取出一枚圆形的岫玉挂坠,是镯心料改的,尺寸略大,但厚度一般般,材质倒是不错,而且透明度好,颜色也是浓绿色,猛看跟顶级翡翠差不多,拿去忽悠小白绰绰有余。
  而且还是老玉,有个一百多年的历史,清末民初的东西。
  但价格却很实惠,韩景阳从古玩店里收上来的,才花了三千两百块。
  这挂坠的正面用浅浮雕的技法雕了一幅人物画。
  背景是一个院子的一角,有圆形拱门和花草树木以及小亭子和秋千。
  秋千上有两个小人。
  一男一女。
  女人柔若无骨一般仰面挂在秋千的横板上,腰部折出惊心动魄的曲线,把那种失去全部气力的感觉刻画得淋漓尽致。
  男人则双手扶着女人的腰低头耕耘。
  线条很简单,甚至可以说简略。
  两个小人也没什么面部表情,更几乎没有细节可言,加起来也就十来条长短线条。
  可组合在一起却勾勒出一幅栩栩如生的画面。
  背面则是两句小诗:“紫陌乱嘶红叱拨,绿杨高映画秋千”。
  这样的题材,在古代还真挺多见,尤其民国时期民风开放,艺术创作理念和风格大量吸收西方元素,类似题材的作品多不胜数,其中不乏精品。
  这枚岫玉挂坠就是典型。
  材质一般,可雕刻技法、构思以及艺术含量却是一等一的。
  如果不是题材稍微有那么点上不得台面,这挂坠的价值翻几倍不成问题。
  韩景阳把挂坠放在王志伟面前,轻笑一声:“王老板,这样的好东西可不多见,要不是我用不着,绝对不卖,出多少钱都不卖,毕竟事关男人的尊严。”
  周玉诚在一边发出不厚道的笑声。
  王志伟面色通红却急忙把挂坠抢在手里,翻过来覆过去研究半天,片刻后才半信半疑地问:“韩老师,这玩意儿怎么用?戴上就行?”
  /94/94102/27022251.html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