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八旗大军出动

  莽古尔泰不服。
  “咱们现在人数占多数。而且大家都是正蓝旗最能打的勇士,难道还得打不过这些明狗?跟他们拼了!”
  莽古尔泰举着腰刀大喊着。
  “跟他们拼了!”
  “誓死追随主子!”
  “……”
  十几个人都拔刀怒吼着。
  “跟着爷拼命的时候到了。只要能干掉这些明狗,能活下来,爷绝对亏待不了你们!”
  莽古尔泰鼓舞士气,带头朝着牛大力等人冲去。
  他们要靠着马速冲到牛大力等人近前,做最后的搏杀。
  乒乒乓乓。
  枪声响中,不断有人落马。
  莽古尔泰眼睁睁看着距离越来越近的时候,那支明军却是突然分成两个小旗,分别划过弧线,一左一右,跟他们距离三四十步的距离切割过去。
  莽古尔泰顿时有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他想要拼命,对方却是不跟他们接触。
  而他们跑的时候,对方就狗皮膏药一样黏上来了……
  噗!
  莽古尔泰连日操劳,昨天晚上到现在眼睛都没闭,暴怒之下,终于忍受不住,一口老血喷出。
  太欺负人了!
  这简直是太欺负人了啊!
  “无胆明狗!你们可敢放下火铳,咱们真刀真枪公平一战?”
  莽古尔泰发出悲怆的吼声。
  “哈哈哈!狗鞑子,你是在开玩笑吗?你进攻我们大明的时候,可曾想过放下弓箭,从战马上下来,赤手空拳跟我们大明士兵拳脚对决?”
  牛大力哈哈大笑着。
  身后,其他军士也都跟着大笑。
  他们绝对不会逞匹夫之勇,完全不给莽古尔泰机会。
  步枪加手枪,吊着一阵乱打,十几个鞑子全都中弹落马。
  莽古尔泰更是大家攻击的重点目标,连中数枪,坠落马下,仰面倒地,脸上兀自带着不甘心。
  ……
  这一场大战,一直持续到黄昏日落的时候,战士们才打扫完战场,回归大营。
  “所有的钱粮战利品,都要集中起来,所有尸体上的棉甲都要拔下来,武器也都要带回来。”
  来不及庆祝,赵诚下达一连串的命令。
  旧棉甲也是能卖钱的啊!
  而且,这东西价格还不低,根据品相不同,好几千一套。
  赵诚怀疑系统是按照影视道具来收的。
  只可惜没按照古董定价。
  “所有尸体,都要集中起来焚烧掉。”
  赵诚特意兑换了一批汽油,焚烧尸体。
  不是他多么仁慈,而是大疫当前,如果有大批尸体随意乱抛弃的话,恐怕立刻就会引燃,让瘟疫传播开来。
  哔哔啵啵的火焰燃烧起来,黑烟和焦臭的味道随风飘出几十里地。
  ……
  女真大营。
  一条条消息汇聚到皇太极面前,皇太极的心情起起伏伏。
  刚开始听到正蓝旗打了败仗,莽古尔泰生死未知的时候,皇太极是赶到很兴奋的。
  莽古尔泰是他额心腹之患。
  努尔哈赤在晚年的时候其实是有意把皇位传给多尔衮的,并且为此做了不少安排。
  比如让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三兄弟接管了他的两黄旗。
  然后,又准备把镶红旗给多尔衮。
  但还没来得及安排,就咽气了。
  如此重视这同母的三个幼子,其实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就是想让多尔衮接掌他的大汗之位。
  其他兄弟自然也能看出这一点。
  他们不愿意大汗之位落在这手握重兵的三兄弟手中。
  所以,在努尔哈赤咽气之后,立刻联合起来,排挤和对付三兄弟。
  皇太极趁机上位。
  他上位之后,因为众人联手对三兄弟的打压,反倒是三兄弟势弱。
  他这个大汗权力并不是太大,实行的是满清历史上短暂的八王议政。
  理论上来讲,金国的大事皇太极一个人说了不算,要八位旗主共同决定。
  其中权力最大的,话语权最大的,是四个旗主,称为四大贝勒。
  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
  在朝议的时候,四大贝勒也都是面南而坐,是有四把椅子,他们可以同坐的。
  莽古尔泰一言不合,就敢帐前拔刀,并不仅仅是他鲁莽,而是他真有这个底气。
  因为他的地位本来就不比大汗皇太极低多少。
  当然,近年来,皇太极带领金国不断取得胜利,大军所向之处,无所披靡,因而汗位越来越稳固。
  但四大贝勒的威胁一直在。
  皇太极上位之后没有杀多尔衮三兄弟,是因为三兄弟年纪小,容易掌控。
  正好借住他们的力量对抗三大贝勒。
  莽古尔泰在御前拔刀之后,更是被他列入了必杀的黑名单。
  现在正蓝旗突然吃败仗,皇太极自然是高兴。
  但他很快就发现情况不太对。
  “什么?莽古尔泰已经战死,正蓝旗完全被打垮掉了?”
  到太阳落山的时候,才总共收拢到正蓝旗八百多残兵而已。
  八千人,最后只收拢到八百多残兵……
  这是什么概念?
  从此之后,正蓝旗除名了啊!
  皇太极面色阴沉。
  这是他梦寐以求的事情。
  但他不希望以这种方式来达到目标。
  “去!请范先生来。”
  难道明廷大用兵,想要跟他们金国决战?
  虽然他审问过逃兵,大家众口一词,都说打败霸气的,只有一千多明军。
  但这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皇太极依旧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很快,一个身穿长袍,气质儒雅的男子来到大帐。
  “小民范永斗,见过大汗。”
  范永斗朝着皇太极微微一躬。
  “先生客气了!”
  皇太极快步上前,搀扶着范永斗的双手。
  “先生是我大金国的贵客,是我皇太极的朋友,不用如此见外。”
  不得不说,此时的女真虽然残暴无比,动辄屠城,但作为一个正在冉冉上升期的政权,相对于蒙古、大明,甚至是流民的李自成政权等,都是更有活力的。
  皇太极很注重人才的为我所用。
  投降过去的明军,往往从一打就散,变得能征善战。
  大批大明工匠,带着技术为满清铸造兵器,战甲……
  那不仅仅是偶然。
  “这次请先生来,是想问明廷是否有意对我金国用兵?在宣府镇,是否有大军集结,或者粮草调运的迹象?”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这是最基本的道理。
  想要跟金国决战的话,那就是国战。
  动静肯定小不了。
  范永斗早就听说了正蓝旗的事情,在进大帐之前就有所预料。
  只是稍微思索了一下,就回答道:
  “大汗,据小民所知,明廷并没有对贵国用兵的打算。在宣府镇,也没有大军集结,或者是粮草调运的迹象。
  明廷现在国库空虚,捉襟见肘。全国流民遍地,起义不断。崇祯帝忙着各处镇压反贼尚且忙不过来,根本就无暇来顾及关外的事情。
  更何况,他们根本就无粮可调,无兵可用。”
  这就是崇祯朝最尴尬的地方。
  十几年来,没有发动过对建奴大规模的反击。
  因为没钱没粮,穷到连开拔钱都发不起。
  “这就奇怪了。难道明军真的只有一千多人?”皇太极的眉头皱了起来。
  “大汗可是在为正蓝旗的战事着恼?”范永斗问道。
  “不错。”皇太极点点头。
  “如果是为此的话,小民倒是有些话要说。”
  “哦?先生请讲!”皇太极一副很谦虚的姿态。
  “跟正蓝旗遭遇的这支明军,叫做强地军。对于这强地军,小民有所耳闻。
  他们是最近才崛起的。据说是在怀安卫南,一个叫做强地的小地方。
  只不过一个百户所之地,但非常富庶。
  他们的百户官叫做赵诚的,得到了诸葛武侯和墨家的传承,最擅长造诸葛神器。
  他们全军都装备诸葛神器。据说有诸葛神铳,可以快速击发,能击杀数百步外的强地,即便是批三层甲也不能挡。
  真的是犀利无比!更有各种珍奇玩物,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据说有神物,夜晚如明月高悬,亮如白昼。”
  范家是山西的商人。
  他们做生意,最主要的路线就是从山西经宣府,到关外这一条线路。
  对于强地的崛起,范家自然是听说过了。
  “诸葛武侯和墨家的传承?”
  皇太极一听精神了。
  他跟他爹努尔哈赤一样,都喜欢看《三国演义》,对诸葛亮是最为佩服和崇拜的。
  “先生觉得,这是谬传还是事实?”
  其实皇太极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了。
  他听正蓝旗败退回来的残兵说过,当时,明军阵营突然升起几个太阳来,把夜晚照得跟白昼一样。
  因为大家都没有见识过这个,一时间都被吓住了,所以,瞬间崩溃。
  要不然的话,正蓝旗那么多人,也没有那么容易就战败的。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必然是有一定原因的。这传言即便有所夸张,但想来那个叫做赵诚的百户,的确是获得了诸葛武侯的传承。”
  范永斗这一番话,让皇太极连连点头。
  “这么说来,所有关键都在这个叫做赵诚的百户身上?”
  他的眼睛亮了。
  明廷,还是他认识的那个明廷。
  如果只是这个赵百户有问题的话,他只要抢在明廷之前,先干掉或者拉拢这个赵百户就行了。
  “这个赵百户,如果能为我所用,岂不是一桩美事?”
  黄太极目光火热。
  “大汗求贤若渴,真是有古之贤君的风采。不过,先民斗胆以为,现在还不是机会。
  赵百户刚刚打了胜仗,这时候如果我们前去招揽,会让他以为我们势弱,难以让他诚心归顺。
  小民建议大汗带领大军,前去给他一个教训。
  一来,也是给八旗子弟一个交代。
  二来,让他知道我八旗大军的实力。
  到时候,小民愿意去为大汗做说客,说服赵百户,让他诚心归降。”
  范永斗躬身建议。
  “好!范先生此是良言。就依范先生所说。”
  皇太极是当之无愧的明主,他做了决定,就立刻开始调兵遣将。
  他知道,这时候最重要的就是速度。
  “那支明军侥幸得胜,知道我们大军在此,肯定会返回宣府镇。
  他们打了这么大一个胜仗,明廷上下必然会信心大振。
  到时候,不知道会有多少人,以为我们大金不过如此,就会兴起对我们大金用兵的念头。
  这绝对不能忍。必须要在消息传回明廷之前,打败强地军!”
  皇太极想的很清楚,绝对不能让大明边军的士气得到鼓舞。
  金国人少。
  大明边军现在不堪,但人数比他们多了好多倍。
  一旦缓过劲儿来,他们金国就要被压制了。
  现在,皇太极根本就没有推翻明廷,占领大明大好江山的念头。
  事实上,直到跟随吴三桂入关之后,满清刚开始都不敢想长期占有大明这花花江山。
  一直实行封关政策,不允许人口往东北迁移,给子孙后代留了一块土地。
  一旦将来被汉人赶走的时候,他们还有退守的余地。
  结果,最后导致东北人口稀少,被大毛给割走了一大块土地……
  那是两百多年之后的事情了,现在皇太极想得很周到。
  当场调派兵马,立刻,大军出动。
  ……
  赵诚这边,刚刚打扫好战场,休息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就看到远处尘土蒸腾。
  一片片白云落在大地上一般,席卷而来。
  “正白旗?”
  赵诚放下望远镜,笑了笑。
  正白旗旗主,是多尔衮。
  他对多尔衮,是非常感兴趣的。
  这个人,是被努尔哈赤内定的继承人,汗位被皇太极给夺走了。
  凭着年纪轻,身体好,熬走了皇太极。
  然后,兵权在手。
  大清能入关,是多尔衮带兵跟大顺和南明争天下,打下来的。
  最后他成了“皇父摄政王”。
  他要想称帝的话,只是一句话的事情而已。
  而且,他称帝也非常可以理解,不算篡权,可以说是拿回原本属于他的帝位。
  但这货竟然不称帝。
  以至于死后遭到清算,被挖坟掘墓,着实是有些惨。
  对于这个性情中人的枭雄,赵诚很想当面见识一下。
  当然,现在的多尔衮还很年轻,肯定没有十几、二十年后的风采。
  不过,这次赵诚没有贸然行动。
  面对手下诸将请战的要求,他稍微犹豫一下,就拒绝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