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朱棣要留京

  朱高煦听着同桌大臣们的话,笑了笑点头道:“诸位有心了,想必皇爷爷知道诸位的心思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这一刻,朱高煦感觉自己有点像朝廷的奸臣了。
  结党营私,发展势力。
  如同蛀虫一样腐蚀着大明的基石。
  但没办法,他必须得这么做。
  上一世,自己的老爹之所以能当上皇帝。
  种种原因太过复杂。
  但他老爹之所以会造反,哪纯粹是临时起义。
  那是被逼得没法儿了。
  老朱几个嫡子,除了朱棣以为全死了。
  然后朱允炆无线削藩,就是把朱棣往死了逼。
  无奈之下,朱棣为了保命这才决定反的朱允炆。
  但这一世不一样了。
  这一世朱棣现在就有要拼一波的意思了。
  想着先直接省略过程一步到位。
  而想要做到这一点,其实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
  不难是因为朱棣只要做到一点,朱高煦有把握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几率朱棣会继承大统。
  这个几率可不低了。
  而他要做到的就是留在京城!
  说难,也是因为这一点。
  一个有封地的藩王,想要一直留在京里面太难了。
  不知道有多人人每天都在给朱元璋上折子,要求遣返朱棣回京。
  而如果朝堂上没有人去给朱棣分担这些压力的话,朱棣离回老家也不远了。
  那些个武将保不了朱棣多久。
  而朝堂上现在能说的上话的,出了那些武将外,基本上都被文官一族掌控着。
  里面的条条道道多着呢。
  所以他必须现在就开始准备,慢慢的找人,去朝堂上稳固自己的势力。
  而他之所以这么笃定,朱棣只要在京城就能继承大统,完全是因为朱标和朱雄英是个短命鬼。
  朱雄英是吕家干死的。
  朱标是个意外,但也活不长。
  往下数,要么是朱允炆,要么就是老朱这几个儿子。
  其实老朱这几个儿子,还真都没什么反心。
  或者是说,没什么当想当皇上的意思。
  当然,这只是大多数,但还是有个别的心存幻想过。
  之前老朱寿辰上就是例子。
  而等朱标死了,皇位谁继承,那就要看老朱的意思了。
  其实上一世,按照老朱的意思就是让朱棣继承皇位。
  只不过被那些个文臣和后宫的人给拦了下来,而老朱之所以死,大概率也是这些人搞得。
  想想也是,老朱死之前的几个月,先是下旨让朱棣掌控北方数省的兵权,连都督都要受到朱棣的节制。
  随后,又让朱棣前来进京面圣。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是怎么回事儿。
  而朱允炆等人当然也看出来了。
  所以在朱棣回京的路上,老朱就嘎了。
  不得不说一切都太巧了。
  更巧的是,老朱刚嘎,朱棣还在半路上,宫里面立即下旨,让朱棣会番地。
  并下令老朱的任何儿子,各地的藩王留守驻地,不得回家祭奠。
  这根本就说不过去。
  那平常老百姓家,死了亲戚都要亲自到场,那更何况是皇室。
  而且死的还是一群皇子的老爹。
  就连那些文官都没法园这个谎。
  史书都是一笔带过。
  所以这里面就是存在问题。
  很明显,朱允炆和文官集团的人,意识到了老朱很有可能要传位朱棣。
  于是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老朱嘎了,然后更改遗诏,立朱允炆位皇上。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朱棣杀回京都的时候,杀了那么多的文官。
  很多文官不管跑多名远,都要找回来杀掉。
  这是有杀父之仇的。
  而如果朱棣一直在京城就无所谓了。
  有朱棣在京城里呆着,那些文官和宵小,根本不敢有多余的动作。
  可以说朱棣不知道碍了多少人眼,耽误了多少人的事儿。
  所以说,有朱棣在京城,老朱就不可能有事儿。
  等朱标等人一死,朱棣近水楼台。
  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的,直接就安排朱棣即位了。
  所以朱棣必须要在京城扎稳脚跟。
  这些官员也不得不拉拢起来。
  而且他这最多算是结党,营私估计也不至于。
  而且这些官员出自地方,说白了是有基层工作经验的。
  比京城许多只会动嘴叭叭的人强多了。
  放这种人上去,基本上也出不了什么岔子。
  而眼见众人已经表态,金不易夹了一块鸡肉放进嘴里后又淡淡的说道:“本王事情有很多,没几天就要走了,毕竟整个北方不是只有一个山东,但本王觉得山东的一些官员有些懈怠了,坐的位置高了,就自以为自己稳了,本王看不惯这种人,皇爷爷也看不惯这种人。”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