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黄焖鱼翅

  “我觉得淮南烤鸭更胜一筹。”
  “自小到大,我还从未吃过这般新奇的食物。”项芷柔第一个道。
  秦修文也趁机点了点头,道:“不错,更何况顾贤弟给烤鸭加上淮南之名,也算给我淮南扬名,老朽也投淮南烤鸭一票。”
  听闻此言,赵腾龙脸色骤变。
  怎么可能?
  孙御厨的御用佛跳墙可是享誉大乾的名菜,怎么可能输给一道名不见经传的烤鸭?
  你们还有眼光吗?
  只可惜,他只敢在心中腹诽。表面上却是不敢表露半点怒色。
  “还是佛跳墙更大气些。”刘文州道。
  “我同意刘兄观点,御用佛跳墙毕竟是皇家御膳,早已名满大乾。这淮南烤鸭,虽说味道不错,吃法新奇,却并无相应名声。”郑希孟道。
  “老头子我倒是觉得,这烤鸭不错。”醉翁先生道。
  剩下的就只有王铁玄和靖王没有说话,而场中淮南烤鸭已占三票。
  也就是说,如果王铁玄也投了淮南烤鸭,那么靖王的意见将无关紧要。
  这…绝非明智之举。
  王铁玄尤擅边塞诗,虽是文臣,却也曾梦想过有上阵杀敌的一天。
  可这并不代表他缺乏政治智慧。
  “我选御用佛跳墙。”
  此言一出,场中局势瞬间平衡起来,关键性的一票掌握在靖王手中。
  靖王看着眼前的两道菜,一时间竟也有些难以抉择。
  其实论起来,两道菜味道都不差。
  淮南烤鸭在新意上还要更胜一筹。
  但…他嘴唇微动,缓缓吐出几个字:
  “孙师傅的佛跳墙,做得还是不错的。”
  此言一出,众人瞬间就明白了其中意思。
  秦修文心中叹息一声,暗道靖王殿下终究还是看在往日情分上,投了佛跳墙一票。
  只是如此一来,顾贤弟只怕要心中不好受了。
  “此轮,腾龙酒楼胜。”
  闻言,赵腾龙等人纷纷大喜。
  唯独孙怀民,眉头皱得更紧了。
  他虽然没吃过淮南烤鸭,但厨子做得久了,有时候未必要吃,光看,就能把菜肴味道猜个七七八八。
  以他多年的经验来看,淮南烤鸭的味道应该和御用佛跳墙不相上下。
  但是,御用佛跳墙所用食材却尤为珍贵,寻常人家压根吃不起。
  而淮南烤鸭,主食材却只有一只鸭子。
  从食材上,佛跳墙就弱了一筹。
  更何况,淮南烤鸭在吃法上别具一格,颇有新意。
  所以这一轮,如果让他来选,八成是会选淮南烤鸭的。
  而殿下…
  想清楚其中缘由后,孙怀民是既感激又惭愧。
  感激是因为,他一个御厨,说得好听是官,说得不好听,就是个厨子。
  殿下竟然依旧记得当年情谊,愿意帮他一把。这叫他如何能不感动?
  惭愧则是,自己兢兢业业,于厨道上钻研了几十年。
  本以为一身厨艺,在大乾就算不是第一,也当名列前五。
  可没想到,终究是坐井观天了。
  别说整个大乾,光一个淮南,就有人能胜过自己。
  此轮,我孙某人,胜之不武。
  高台上,顾北川闻言,也是眉头一皱。
  今日比试,一共就只有三轮。
  现在让腾龙酒楼先拿下一轮,就意味着他们要让一追二才能获胜。
  这对飞鸿酒楼而言,着实不是什么好消息。
  不过…想起第二道菜,他嘴角却再次微扬。
  他对这道菜,有着十足的信心!
  “上第二道菜吧。”高台上,淮南烤鸭和御用佛跳墙已经被撤下,靖王开口道。
  先上菜的依旧是腾龙酒楼,依旧是一样的餐盘,一样的白布。
  只是白布下飘散出来的香味,却与佛跳墙大不相同。
  但又同样美味,勾人食欲。
  白布掀开之后,是一个带盖的通体黄金色汤碗。
  掀开盖子后,比先前浓郁十倍的鲜味飘散而出,钻入众人鼻孔。
  台下离得近的才子们,甚至纷纷做出了吞咽口水的动作。
  这道菜,只有一种色彩——黄!
  准确地来说,是杏黄透亮。
  又是一道宫廷名菜——黄焖鱼翅。
  此乃利用老母鸡、水发黄鱼翅和鸭子为主料,加入各种名贵鲜料,一齐炖制而成。
  这道菜,不像御用佛跳墙只有皇家有。
  京都各家酒楼都有。
  但真正能做成火候,做得正宗的,达到杏黄透亮、翅肉软烂、味道醇鲜等三大标准的,只有皇家御厨!
  而这,和御用佛跳墙一样,也是御厨孙怀民的看家本领之一!
  能拿出来,足以说明他对这场比试的重视。
  吃完过后,大家们交口称赞,就连靖王也不留痕迹地点了点头。
  看到这一幕,项芷柔眉头微微皱起。
  如果顾大家不能拿出远超黄焖鱼翅的菜肴,只怕结局又要和上一轮一样。
  不行,我得做点什么。
  只见她悄悄凑到项青锋耳边,小声道:
  “靖王兄,这轮比试,你可不能看在孙御厨的面子上,再行偏颇之事了。”
  项青锋被这么一说,也不禁老脸一红,颇有些不自然。
  心道方才光顾着缅怀儿时时光,倒是忘了场合。
  若是今日之事传到父皇耳中,只怕又要说我无君王之风了。
  各家有各家的烦恼,项青锋虽贵为靖王,但同样有烦恼之事。
  他为贵妃所生,娘家也颇具实力,本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
  只可惜,他生性淳厚,腼腆守礼。
  这本是好事,但在君王看来,却不尽然。
  当今圣上,仁宣皇帝,乃是不折不扣的马上皇帝。
  最大的心愿,便是秉承先帝北出遗志,覆灭北方大燕和西方大凉。
  夺回当年太祖高皇帝打下的疆土!
  所以,仁宣皇帝对自己子嗣的要求,应当是勇武有力,有统帅三军之能。
  这样才能在他死后,继承北出的伟大事业,最不济,也能守住疆土。
  而仁宣皇帝对他的评价则是:此子懦弱无刚,难成大事。
  所以,他很早就被封王,强制性前往淮南就藩。
  为的就是让他远离京都,免得给两位哥哥造成威胁。
  但…项青锋不服。
  他认为守礼知节,有君子之风,并非过错。
  更不觉得自己懦弱无刚,难成大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