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诗成!

  就连醉翁先生也出言劝慰道:
  “铁玄,顾小友虽说才华出众,但毕竟阅历太少,作边塞诗,未免不妥。”
  “不如作首山水诗,同样能展示文采,如何?”
  王铁玄并不答话,而是看向靖王。
  毕竟在场所有人中,只有他才是话事人。
  项青锋眼眸微眯,思绪开始翻飞起来。
  大乾以弓马立国,他更是立志要做出一番功绩,自然也是要上战场的。
  因此,倒是确实很想品鉴一番顾北川的边塞诗。
  于是便出言道:“顾大家稍作尝试即可,若是不行,我等自不会强求。”
  靖王都这样说了,其余人还能说些什么?
  霎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顾北川身上。
  他们也想看看,这位能五步成诗的淮南才子,究竟能作出怎样的边塞诗!
  顾北川点了点头,却并未立刻开始作诗,而是开口询问道:
  “听闻我大乾北方与大燕割据之处,乃是一座连绵数千里的山脉。地势险峻,气候严寒。”
  “高耸入云处,更是常年覆盖着积雪。”
  “可有此事?”
  项青锋点了点头,道:“不错。”
  “此山脉名为崖余山脉,论险峻,怕是能跻身天下前十甲!”
  “我又听闻,为了抵御大燕贼寇,陛下曾在崖余山脉以南,修建一道雄关,名为玉门,可有此事?”
  “不错,我大乾有两大雄关。”
  “北玉门,南天子,一同拱卫京都,方可保大乾江山,万世无虞。”
  “其中北方玉门关,更是由镇北王叔坐镇。又有十万精锐乾士以供差遣,就算大燕派遣五倍十倍兵力,怕是也难以攻下!”
  项青锋说起此事,言语中难免有些得意。
  毕竟东陲三国这些年来的发展有目共睹,大凉依旧是老样子,不温不火。
  大燕则是日薄西山,逐渐落寞。
  反倒是大乾,这十几年由于仁宣皇帝的锐意进取,精于国事,整体国力呈蒸蒸日上之势!
  再加上能征善战的镇北王叔辅佐,养精蓄锐几年,派遣大军,跨过崖余山脉,攻破大燕首都,收复祖宗疆土,将不再是镜中花,水中月!
  届时,父皇只怕能成为大乾开国三百年以来的中兴之君,在史书上也当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而他,身为父皇子嗣,与有荣焉!
  就连一旁的项芷柔也是眉宇飞扬,一脸傲娇之色。
  “我又曾听闻,五年前,大燕曾派出十万铁骑混合二十万大军,强攻玉门关!”
  “玉门虽为天下一等一的雄关,可在此等猛烈的进攻之下,却也摇摇欲坠。”
  “最后是镇北王率军出城,绕至敌军后方,在局势胶着之际悍然杀出。以千人行伍,凿穿大燕万人军阵,这才险胜?”
  “不错,经此一役,镇北王叔名震大乾,声望直追当年在崖余山上封禅祭天的冠军侯!”
  说到此处,项青锋已是面露向往之色。
  仿佛他也曾马踏山川,枪扫日月。
  跟随镇北王横扫大燕精锐。
  只可惜,他生来便是皇室子弟。
  就算每日勤练武功,熟读兵法。
  到如今,已是骑射皆成,却也未曾上过战场。
  毕竟,在战场上,若是皇子被抓,三军主帅难免有所掣肘。
  一旁的项芷柔闻言,同样是不断点头,眼眸中满是自豪之色。
  可见皇室子弟对镇北王之崇敬。
  “顾大家问了这般多,不知胸中可有诗文?”
  “若是没有,那便算了。”
  “北川正有灵感,欲一吐为快,还请殿下指正。”
  闻言,项青锋眉头一挑,来了兴趣,道:“快快道来!”
  顾北川颔首,清了清嗓子,说出第一句: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此首联一出,众大家皆是浑身一颤。
  尤其是王铁玄,露出肉眼可见的诧异之色。
  他是写边塞诗的行家,所以只一听,便知顾北川水平如何。
  城外敌军滚滚而来,犹如黑云席卷,欲要摧毁城墙。
  将士们的甲胄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闪烁。
  仅仅这两句,便将敌军攻城之前的萧瑟肃杀之气,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当真是一个年不过二十的小子写出来的?怎么可能?
  基调便起得这么高,倒要看看你后面怎么接。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就在此时,顾北川的第二句诗出来了。
  号角声响彻秋夜,将士们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暗紫色。
  如果说首联写的是敌军即将攻城,两军对峙之际。
  那么颔联写的便是攻城之后,战士负伤流血,满目疮痍。
  接住了!他竟然接住了!这怎么可能?
  王铁玄呆立当场!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援军的旗帜已经遥遥在望,敌军却在此时发起进攻。
  寒冷的夜里,战鼓难以敲响。
  听完颈联,所有人都屏息以待,心头更是萦绕上一层阴霾。
  似是在为诗中的战士们担忧,不知他们是否能等到援军。
  同时又在期待,期待素来作为高潮的尾联!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尾联一出,诗成,全场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这…这当真是一个年不过二十的后辈所作?这是所有大家心中的疑惑。
  若是前三联只能算是惊艳,那么尾联,绝对算得上是升华了整首诗篇!
  那驻守关隘,穷途末路的将士们,竟然没有选择等待援军,而是主动杀出。
  为报答皇上恩情,置之死地而后生!
  当真是…
  秦修文听完,只觉得浑身鸡皮疙瘩都快起来了。
  靖王更是第一个站起身来,一边鼓掌一边大声赞叹道:
  “佳作,佳作!当真是一等一的佳作!”
  “今日能得此诗文,不枉此行也!”
  顾北川这首诗,写得不就是五年前镇北王于玉门关外一战吗?
  “写得当真是荡气回肠,写出了我大乾风采!”
  “回去之后,本王定要在三军阵前吟诵一番。也好叫他们日后行军作战,莫要忘了身为乾士的铮铮铁骨!”
  项芷柔闻言,同样目光闪烁,如涟漪秋水般的眸子中,映满了顾北川的身影。
  王铁玄拱手作揖,语气中甚至带上了几分敬佩之意:
  “顾兄大才,铁玄不及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