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父女重逢

  为何说丝绸能挑战棉布地位,甚至取而代之?
  很简单,舒适性!
  丝绸绝对是所有布料当中最为亲肤的,尤其是在夏日,棉布穿起来难免炎热,丝绸却冰冰凉凉,舒适至极!
  相较之下,孰优孰劣,一看便知。
  还有就是丝绸够薄!
  称之为薄如蝉翼也不为过!
  顾北川依稀记得,大唐时期,有蛮夷首领入长安,觐见大唐官员。
  隔着足足五层丝绸,却依旧能清晰看见官员胸口的一颗黑痣!
  这段历史,充分阐述了丝绸之薄!以及大唐丝绸工艺之高超。
  怪不得丝绸之路虽始于汉朝,却于唐朝兴盛至巅峰。
  而等丝绸生产出来之后,顾北川便想着将其交给沈贵售卖。
  毕竟,沈记布行,迟早要姓顾。
  若是不提前给些甜头,反倒显得我顾某人强取豪夺了。
  砰砰砰。
  就在顾北川思绪纷飞之际,富有节奏的敲门声响起。
  秀儿眉头一皱,嘟囔道:“都这么晚,还有谁会来?”
  顾北川也是停笔,站起身来。
  他本能地觉得,来人非同寻常。
  秀儿见自家少爷这番模样,一时间也呆在原地,不敢动弹。
  砰砰砰!砰砰砰!
  见无人开门,那敲门声反而愈加激烈了起来。
  大有一番,你若不开门,我便破门而入的意思。
  顾北川眉头紧皱,一边拿起木椅,一边用眼神示意秀儿开门。
  秀儿忐忑地咽了口口水,走上前去,将手探到门把手上。
  扛着木椅的顾北川点了点头,下一刻,大门轰然洞开。
  一个苦大仇深的和尚映入秀儿眼帘。
  这人…好生奇怪,分明从未会过面,为何叫人这般熟悉?秀儿如是想。
  “阿弥陀…。”中年和尚嘴唇开合,诵念佛号。
  只是念到一半,便见有呼啸之声,自耳边袭来。
  正是卯足了力气砸椅子的顾北川!
  按照他的理解,这黑灯瞎火,又私闯民宅的,岂能是什么好人不成?
  自然是要先制服再说。
  然而,就在顾北川手中木椅即将命中目标时。
  一股罡气自和尚体内猛地爆发而出!
  罡气呈螺旋状席卷,掀起一阵狂风。
  在那风中,木椅一点点分解,碎裂,最终成为木屑,四散飘飞。
  一切都结束之后,罡气回归体内,和尚慈眉善目地吟诵了一句佛号:
  “阿弥陀佛。”
  顾北川看了看手中只剩下椅把的椅子,一时间有些茫然。
  他是不是应该纳头便拜,高呼好汉饶命?
  不过好在,和尚并未为难顾北川。
  只是他说出的话,却叫两人瞠目结舌。
  只见和尚浑身颤抖起来,眼角似有泪光闪烁,语气激动道:
  “秀儿,为父来接你回家了。”
  轰!
  顾北川只觉自己三观都要被炸碎了。
  回头一看,果不其然,秀儿小嘴微张,双眸瞪大,一副目瞪口呆之状。
  于是他咽了咽口水,忐忑开口道:“这位…前辈,您是不是认错人了?”
  听闻此言,和尚激动地摇了摇头,道:“怎会记错?”
  “秀儿是我和七秀的孩子,她的姓名,样貌,贫僧终生难忘。”
  “可…可是大师啊,您是个和尚啊。”
  “这年头,和尚也能婚丧嫁娶了吗?”
  “贫僧若干年前,曾还俗过一段日子。”
  “可是…秀儿打小便在江南顾府,是我看着长大的呀。”
  秀儿身为顾北川的贴身丫鬟,乃是顾军亲自挑选的,身世定然是要查清楚的。
  所以顾北川到现在还记得,秀儿生父名唤季杨槐,母亲名唤江桃英。
  一家三口本是北方难民,逃难来了江南。
  也是顾军心善,可怜他们,便统统招进了顾府。
  只是季杨槐和江桃英因为在逃难路上挨了太多饿,受了太多伤,没过多久便去世了。
  唯独剩下一个小季秀,留在顾府慢慢长大。
  按理来说,家仆身死,主人家是没义务下葬的,得你自家子女掏钱挖坟立碑,不然怕是免不了要暴尸荒野。
  可季杨槐和江桃英做工没多久,还没能攒下棺椁的银钱。小季秀一介孩童,更没有银钱。
  后来还是少年的顾北川听了这事儿,从顾家账房偷了大笔银钱,替小季秀安葬父母。
  其实,顾北川当年偷的银钱很多,只有少部分给了小季秀。
  大多数都拿去赌了。
  可即便如此,小季秀也永远忘不了那一天的少爷。
  也是从那一天起,秀儿便成了顾北川的贴身丫鬟。
  任凭外界人怎么说少爷的不是,可在她心中,顾北川一直都是个十足的好少爷。
  所以,秀儿现在是怎么凭空冒出来一个爹的?
  莫不是季杨槐诈尸?
  “前辈可曾认识季杨槐,江桃英夫妇二人?”
  和尚听闻此言,更显激动:“正是舍弟与弟媳,他们二人现在何处,可还安好?”
  闻言,顾北川沉默了。
  良久之后,被和尚看得有些受不了,终究还是如实告知。
  没承想,听了这话,苦大仇深的和尚竟突然泪流满面。
  嘴中喃喃自语:“杨槐啊杨槐,是大哥害了你。”
  随后又向顾北川解释道:“我弟媳身子有缺,不能生子。”
  “当年我又遭逢大难,故而把秀儿托付给二弟。”
  “没承想,他们竟死在了逃难途中。”
  听完这话,顾北川也是唏嘘不已。
  这天杀的世道。
  别看这几年大乾在仁宣皇帝的治理下井井有条,但十几年前,可乱得很!
  强盗,乡匪层出不穷,贫苦百姓们活不下去,只能揭竿子造反。
  那几年里,顾军也是忧心忡忡,整日皱着眉头。
  所有人都在猜测,大乾是不是气数已尽。
  这项家的江山,该易主了。
  毕竟都三百年了!王朝气运也该尽了。
  可谁承想,先帝驾崩,仁宣皇帝登基了!
  他先是掏空国库赈灾,后又颁布一系列政令,甚至微服私访,以保证这些赈灾的粮食能落在百姓手里。
  后来,冠军侯和镇北王先后横空出世。
  将大乾境内叛乱悉数镇压。
  这才迎来了如今难得的盛世!
  所以当和尚说他知晓季杨槐和江桃英此二人时,顾北川基本就确定他未曾说谎。
  再者说了,以刚才这和尚的表现来看。
  多少都是个江湖上的一流高手,要杀他们俩,不是如杀一鸡子?
  真有歹意,犯得着费如此周章?
  直接杀了了事,岂不是更简单?
  既然这是人家的家事,顾北川便不再掺和,默默后退,把空间留给了久别重逢的父女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