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六章 中医药,任重而道远

  说说东医吧。
  以前朝鲜半岛是没有中医的,有的只是些巫医,治病全靠蒙。
  治好了是上天的旨意,治不好是你该死。
  好吧,古时候的医疗大部分都是这样的。
  在汉朝时期设立了汉四郡,大批的中原汉人进入了朝鲜半岛。
  中医传入了朝鲜。
  朝鲜也渐渐的有了大夫这个行业,也学会了用草药治病的手段。
  但并没有形成体系。
  朝鲜半岛医术真正形成体系的是大明万历时期。
  这个时候出现了万历三大征的抗倭援朝。
  朝鲜在这场战争中军人伤亡约30万人,平民伤亡约100万人。
  兴许是这场战争的原因,朝鲜对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有了比较深的认知。这一年,朝鲜的医师许浚经过朝鲜宣祖的同意,开始编纂一本让一般百姓也看得懂的医书,能够让百姓们自治自救。这本医书就是《东医宝鉴》。
  公元1610年,《东医宝鉴》编纂完成,于三年后刻版刊行。
  从此以后,朝鲜医术进入了系统时代。
  朝鲜医学界把这本书奉为神作。
  说是编纂,不如说是摘抄,这本医书的90%以上的内容都来自《伤寒论》、《医学入门》等83本中医著作。不得不说,这本医书抄得还真全面,全书分为内景篇、外形篇、杂病篇、汤液篇、针灸篇五篇,内容丰富有条理。
  可以这么说,许浚一个人通过数年的努力,把华夏数千年的医书的整合进了一本书里。
  当然了,华夏传统中医体系比较多,各有各的特色,整合进一本书实在是有些太过牵强了。
  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
  但这并不影响这本书在朝鲜半岛的传播。
  东医是韩国的国粹,括弧他们是这么认为的。
  虽然在华夏一些专家眼中,东医宝鉴这玩意就是缝合在一起的玩意,根本就比不得华夏完整系统的中医体系。
  但人家就是凭借这种缝合在一起的玩意干出来名堂。
  2009年7月31日,《东医宝鉴》成功申遗,成为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名录中第一部医学著作。
  这个消息传到国内的时候,引发了很大的反响,许多网民担忧中国的“中医”会被韩国据为己有。
  对此,韩国媒体表示,“中国方面的反应太过敏,我们申报的是‘韩国的传统医书’,又不是中医。”
  估计他们也不好意思说里面的内容是原创吧。
  不过以棒子国的尿性,用不了多久,这些也都是他们的了。
  国人也是干着急,也没办法。
  东医宝鉴的确是人家的写的,虽然是抄的,但也是几百年前抄的,而且那个时候也不讲究版权。
  人家拿自己的书去申请,你似乎也说不出什么来。
  东医宝鉴的成功申遗,也从侧面也说明了一个问题。
  华夏对中医的重视程度实在是太差了。
  《伤寒论》、《本草纲目》等等华夏巨著,居然没有被世界任何医学论文库所收纳。
  也就是说,世界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些著作。
  或许用不了几年,当华夏人使用伤寒论,本草纲目进行论文申辩的时候,很多外国人就会产生质疑。
  你们的内容不是出自《东医宝鉴》吗?
  这是你们的原创吗?
  可能申遗不像论文答辩那么简单,但想想还是很悲哀的。
  其实韩国近代东医发展的也很缓慢,主要也是受到西医的冲击。
  但是人家在七八十年代就确立了韩医的特殊传承。近些年更是大力的鼓励韩医东药的发展。
  东药也顺利的打入了世界市场,成为了仅次于日本汉方的存在。
  反观我们在干什么?
  五六十年代,中医中药是华夏治病的主流,为华夏的医疗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而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建立起了完整的西医体系,却把中医中药几乎消灭殆尽。
  一些深层次的原因就不说了,中医中药行业根本就是被自己人给搞死的。
  理由嘛!
  也很简单,挡了他们的财路。
  挡人财路,杀人父母。
  所以他们要往死里搞中医中药。
  华夏中医中药想要崛起,还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
  说完了东药,再说说小日子的汉方药吧。
  小日子的二百多汉方药,实际上就是华夏中医体系的经方,百分之九十出自《伤寒杂病论》,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华夏的一些传统药方。
  好吧,又是华夏的东西。
  汉方有缺点吗?
  有!
  经方自出世那一刻就有缺点。
  按照中医的说法,百人百性,不可按照一个方子治病的。
  所以要在经方的基础上对药材进行增减。
  这就是时方。
  经方和时方的互补,才成就了华夏中医药体系的完整。
  当然了这样考较中医大夫的能耐。
  华夏中医一直讲究医药并举的。
  小日子没有完整的华夏中医药体系,也没有自己的中医培养体系,他们的汉方大夫是不能熟练的使用经方和时方。
  所以他们才会独出心裁重药不重医,重经方不重时方。
  改革开放几十年,小日子从华夏弄走了几千张药方,然后拿回去进行研究改良,并在世界上申请了专利。
  小日子的中药方专利占据了世界百分之九十。
  华夏呢?
  只有区区百分之零点几。
  数十年数百年以后,华夏人想说中医中药起源于华夏,恐怕会被小日子嘲讽。
  既然是起源于华夏,那你们怎么没有专利?
  专利都没有?
  还好意思说是起源你们。
  专利的丢失只是一个方面,更严重的是华夏中医药日后要进入国际市场,你必须向小日子交巨额的专利费。
  这下就尴尬了。
  在世界范围内,小日子已经把经方做到了极致,眼瞅着无法突破,所以就另辟途径研究起了制药过程。
  在华夏中医眼中,制药就是末节,属于术的范畴。
  正经中医是不屑玩术的。
  玩术,那是你没有本事。
  但小日子却将玩术一道发扬光大了。
  他们改进了华夏传统的煎煮熬制的程序,把药材做成了颗粒冲剂,让其能够更方面的使用。
  他们还改进了制药方法,提存了药材的药性,使制作出来的中药更精纯。
  说到这里,再看看华夏中医的发展。
  还是不变的配方,还是不变的流程。
  虽然重视传统是一种美德,但也不能太过保守。
  时代不同了,也该有所变化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