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君不见........

  经过何易的提醒,李华斌也反应过来了。
  《琵琶行》只是陈明创作之一而已。
  他还有存货!
  这才是最关键的!!
  一瞬间,李华斌也激动了起来。
  知识无价!
  对他们来说,一首好诗,绝对比金钱要有诱惑力。
  “陈明,你还写了多少诗?”
  李华斌忍不住问了一句。
  一首《琵琶行》就已经让人很惊叹了,再多来几首,初高中语文教材就要改版了。
  何易有这个底气。
  如果陈明创作出来的诗词都和《琵琶行》一样高质量,那明年的语文教材新编,绝对会出现陈明这个名字。
  他敢打包票!
  这一刻,何易和李华斌都不再计较《琵琶行》是不是抄袭的。
  他们只关心,陈明手里的其他诗词。
  何易神情激动之后是满满的严肃:“陈小兄弟,能否让我拜读一下你的高作?”
  陈明吓了一跳。
  让一位八十岁多的老前辈这么恭维自己,陈明觉得心里很慌。
  本来,陈明想着为自己自证,把唐诗三百首搬出来。
  但如今一看,好像不需要这么做。
  只需要拿出几首诗词来,何易就不会在纠结抄袭的事情。
  陈明挠了挠头:“加上《琵琶行》,有四首。”
  他没敢多说!
  四首应该够了。
  “《琵琶行》、《天净沙·秋思》、《江雪》、还有一首《将进酒》。”
  两首短词;两首长诗。
  陈明想得很美好!
  四首不同风格的诗词,肯定足够应付何易了。
  就在此时,李华斌惊讶问道:“那首《天净沙·秋思》也是诗词?”
  陈明解释道:“诗词部分很短,只有副歌部分的歌词是我一开始创作的诗词,至于其余歌词,是我为了填起一首歌的轮廓后加的。”
  李华斌掏出手机,找到那首《天净沙·秋思》的歌。
  副歌部分很短。
  只有寥寥几句话。
  他看着歌词,不由念了出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妙啊!实在是太妙了!”
  李华斌啧啧称奇。
  他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了《琵琶行》上,反而忽略了这首歌的副歌。
  没想到,这几句话就描摹出了形象生动的画面,比起《琵琶行》的意境,不弱分毫。
  忽然间,李华斌又急忙问道:“那那首《风筝误》也是诗词吗?”
  额.......
  那首不是。
  陈明当时给宋萌选歌,唯一标准是切合她的嗓音特点。
  刘珂矣的声音和宋萌的相似。
  准确的说,宋萌的嗓子是刘珂矣和周深两个人的结合体。
  所以,陈明才把这首《风筝误》拿了出来。
  这首歌本身是借鉴了元曲,并不是诗词。
  得到陈明的回答,李华斌有些遗憾。
  可惜!
  他还以为三首都是诗词佳作。
  何易没好气的瞪了李华斌一眼,这小子嘴太快了,他还没有说话呢,李华斌就一口气问了一大堆问题。
  “站一边去,我和陈小兄弟聊!”
  何易示意李华斌走远一点。
  李华斌小声嘀咕了几句,这才不情愿的往后走了几步。
  见状,何易重新挂上了笑脸,搓了搓手:“陈小兄弟,能否听一下这四首诗呢?”
  目前来说,《琵琶行》和《天净沙·秋思》已经面世。
  尤其是《琵琶行》,何易私下里都不知道临摹了多少遍。
  在他心里,他已经认可了陈明的诗词天赋。
  高中学历又如何?
  孤儿出身又如何?
  勤奋好学的人,即便是离开了学校,依旧保持这一颗学习的心。
  何易有些惭愧。
  他不应该用学历来评价一个人。
  陈明没有丝毫的犹豫:“那我现场念一下吧。”
  他今天是有备而来!
  就在此时,何易突然站起身来,焦急说道:“先别急。”
  “小斌,过来给我磨墨。”
  “你说,我来写!”
  何易起身走到办公室的书桌前,从书桌的柜子里抽出一卷白纸。
  文人好文房四宝。
  这一点,不管时代如何发展,都不会变化。
  随着网络阅读时代的兴起,很多人在追求简便阅读的同时,也没有放下阅读实体书的习惯。阅读实体书,会给人带来一种心灵上的平静。
  这是网络阅读不具备的特点!
  何易坚持了几十年的书法和实体书阅读,听到一首好诗词,就想着写下来。
  闻言,李华斌小跑了几步,走到了一旁,用心磨墨。
  现代人写字很少用毛笔了。
  只有何易这种老一辈人还在坚持。
  未过不久,何易用在毛笔沾了沾漆黑的墨水,看向陈明:“小兄弟,你可以开始念了。”
  “你来我身边,如果我写错了字,你提醒我改正。”
  何易朝陈明招了招手。
  郭大磊认识何易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何易对待外人这个态度。
  陈明不敢怠慢,走到何易的另一边。
  “那我开始念了。”
  陈明脑中回想了一下《江雪》和《将进酒》。
  这一刻,陈明很感谢前世的语文老师,如果不是他们一定要求背诵诗词,可能陈明今天就两眼一抹黑了。
  陈明嘴唇一张一合。
  何易毛笔一笔一划。
  《江雪》只有四句。
  陈明先吟诵了一遍《江雪》,然后看了一眼何易的书法,字体飘逸,大气磅礴。
  对比下来,陈明平日写的字就像是狗爬一样。
  没得比!
  何易毕竟是教授,对陈明念出口的诗词有准确的理解,没有出现错字。
  何易看着这首《江雪》,默念了几遍,心中满是欣慰。
  华国的诗词,后继有人!
  休息片刻之后,陈明开始念《将进酒》。
  这首诗是李白最慷慨奔放的一首,里面的名句层出不穷,堪称千古经典。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第一句,便是经典。
  何易执笔的手微微停顿。
  他从这一句里感受到了无边的胸襟和豪迈,但他有些不解。
  黄河是什么河?
  华国有一条叫黄河的河流吗?
  不过,
  他没有太过犹豫。
  也许这条黄河是陈明外出旅游的时候,无意间遇到的一条河流而已。
  下一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何易的毛笔又停了下来。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