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俗人一个

  随着讨论的深入,专家担心的历史观问题并没有出现。
  《明朝那些事儿》中,对明朝的粉饰部分瞒不过读者的眼睛,只不过他们不在乎而已。
  反而觉得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朱棣的形象。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不称臣,不纳供。
  最近,书迷、网友口头经常挂着这句话。
  其实就是从明成祖朱棣开始的,整个大明朝只有他但得起这几句话。迁都燕京、死在北征路上。这句话用在称颂亡国之君崇祯,可怜其煤山吊颈实在是笑话。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本来明朝历代皇帝形象都比较不堪,以朱元璋和朱棣最甚,很多明粉也有同样的固有印象。
  但读完两部书,很快被掰弯了。
  一位草根历史爱好者言道:
  “朱元璋的骂名来自诛杀开国功臣,杀贪官没什么,主要是剥皮萱草让人无法接受。但从一个父亲的角度,他的行为完全能够理解。至于朱棣,毕竟得位不正,杀铁铉、方孝孺,洪武朝留下的一干豪华文臣阵容凋零殆尽,古典士大夫精神随之消亡,影响丝毫不亚于宋元两朝的灭亡……”
  话题随之转到另一个方向。
  ——大功之人必有大过。
  这场争论看起来旷日持久,战场主要集中在各个网络平台。
  而与历史文学相关的现实媒体,也逃不开这个话题旋窝,不少作者和评论员纷纷撰文。
  焦点集中在皇朝权利的归属问题。
  《明朝那些事儿》前两部放在一起看,很明显,浓墨重彩描述了建国初期的皇权、臣权拉锯。
  两位雄主逝去后,朝野迅速被文官集团把持。
  以他们更为专业的眼光看,后续几部肯定就是皇权与这个文官集团的斗争。
  杀得太狠,离心离德。
  如果把明、清对比,权利属谁就更为清晰。
  前者文官,后者八旗。
  所以有明一朝,明君或昏君都没有太大关系,主要权利不归于帝王,和现实的华夏已经很相像了。
  说到权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时,争论达到高峰。
  联系当今的主流观点,皇权也好,文官、八旗、世家门阀等等都不重要。
  人民是才是创造历史的主力军……
  扯的没边。
  草根和精英消停不了,颇有些全民读史的味道。
  当一位历史教授在讲堂上,被学生请教书中某些问题时,笑道:“真是盛况啊!”
  作为话题的引发者,沈哲同样再次被血洗一番。
  不论文字多搞笑,内容多轻松,两部书都杀性很重,血腥味掩饰不住。
  洪武大帝杀武将、杀贪官;永乐大帝杀文官、杀鞑子……
  杀,杀,杀。
  全部杀光,留着朱姓子孙,即使自相残杀,还是朱家天下。
  可惜他们不是沈哲,有一定先知先觉的能力。
  否则肯定会留下另一条祖训——
  不管多远,将来一定要把努尔哈赤这个人“乃伊组特”。
  ……
  “小哲,还是全部推掉?”总编钟离打来电话,语气轻松,“这回可是有点麻烦。”
  沈哲正走在校园里,随口道:“我有**权,他们也没办法。”
  钟离笑着说:“七十多家媒体发函,一百多个记者找上门,这帮人无孔不入,我们地址被挖出来了。”
  “那是你们的麻烦!”
  沈哲幸灾乐祸。
  钟离笑骂一声:“那好吧,其实你如果露个面,对销量很有好处,杂志社也跟着沾光……”
  “当我任性呗,员工多发点奖金什么的?”
  “这你不用担心,新公司干劲不足的话,还有什么搞头。”
  说了正事,钟离忽然道:“网上有传,你企图在各类型文学称王,要不要回应一下?”
  “好夸张,”沈哲拿着手机,脚步一顿,缓缓道:“不用理会。”
  “莫非这就是你的计划?”
  “钟哥,我哪有什么计划,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可不是朱元璋,当着和尚,还想着造反。”
  这是沈哲的心里话。
  活了两个半辈子,虽说依然逃不开名与利,至少比大多数人看的开。
  基本要求,不外乎家人身体健康、妻儿两全,生活无忧。
  顺便把彼世那些好书介绍给华夏读者。
  他当然没有什么计划,只是脑子里作品多而杂,想起一出是一出。
  钟离嗯了一声,说道:“通俗文学方面,系列作品向来就是最赚钱的,你真这么想我还高兴些。不过,我看你还有往传统文学方向发展的苗头,短篇小说就是证明,还有学术……”
  沈哲有些愣神。
  这才想起现在华夏没有网络小说,下意识觉得纸质书籍就是传统文学。
  自产生文学以来,分类从来没有明确过。
  一般认为,与通俗文学相对的就是严肃文学,即传统文学。
  他抓抓头皮,想那么多干什么?
  就像《明朝那些事儿》,到现在已经出版两部,不知道多少人读过、研究过,类型依然模糊不清。
  历史书、小说、励志……
  各种说法不一,只能代表个人偏好。
  以沈哲看来,什么类型根本不重要,当年明月也说“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写的算什么,不是小说,不是史书,就姑且叫《明札记》吧……”
  对着电话说道:“放心吧,至少五年内我还是俗人一个!”
  外界显然不这么认为。
  《明·万国来朝》曝出单日百万销量没几天,就有网友扒出了沈哲所有作品。
  桃花诗、梁师武侠中的诗词等先放一边。
  还有《假如》《那些年》《白发》《舒克和贝塔》……
  经过归纳整理后发现,里面包含了青春、历史、武侠、童话好几种文学类型。
  绝对算得上国内作品最杂的畅销书作家了。
  再从文联官网上找来历史数据,更是本本畅销,虽然没有一本千万级销量的代表作,被无聊的网友一合计,沈哲至少得到三千万以上的稿费。
  沈哲目前拿着自己公司最高版税,这种算法完全不准确。
  事实上,他也不知道自己值多少钱,开始感觉富得流油,后来认识楚飞燕后,反觉着穷得要死。
  “原来沈大这么有钱啊!”有书迷回帖惊叹。
  “……这还用计算,一看你就不懂什么叫畅销天王,以为随便写写就能销售百万的说法是瞎说么?”
  “喂喂,沈大何时成畅销天王了,我怎么不知道?”
  “目前只差一本代表作,童话不算。”
  “这么多类型,代表哪种?再说,千万级的作品可遇不可求,沈大也不能说来就来。”
  对于这些言论,沈哲前几天当乐子看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