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拖拉机员的刁难

  “哥,那大庆叔说不借拖拉机给咱们,他……他还说……”
  “说什么?”李学阳有些困惑。
  “他还说你是在发神经!”
  李君眼眶发红,泪水在不断地打转,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若不是长期养成的坚强性子,恐怕这时泪水已经流下来了。
  看见这幅模样,李学阳怒从心起。
  说到底,拖拉机是村集体的东西,只不过是让那李大庆代为保管,普通村民要借,按照规矩他们是必须得借的。
  想必这次也是看在李君年纪小,所以就使使威风。
  欺负胆小的,害怕胆大的,像是这样的人,李学阳在前世不是没有遇见过。
  对付这种人的手段,那就只有一个,就是硬刚。
  他沉吟片刻,决定亲自去一趟,好歹也是活第二世的人,还能被这种小问题给拦住?
  他一把将背篓放下,拉着李君往着前方走去,安抚着说道:“丫头,别难过了,哥去找他去”
  “你先在家吃点早饭,马上回来!”
  本来还想着要是走的早,直接去县里解决早餐,可眼看如今这局面,待会要是再墨迹一会,时间就来不及了。
  “嗯嗯!”李君此刻倒是善解人意,乖巧点头,顺手也拿了个粑粑给李学阳。
  眼看外边已经亮堂起来,交代完后,李学阳便大步朝着李大庆家走去。
  沿着村里小道,阳光洒落下来,天已经彻底亮了起来,李学阳往着大队部的方向,走了不到十分钟,就到了目的地。
  “大庆叔,在这吃早餐呢?”
  李学阳刚进门,便看见李大庆端着碗面“刺溜刺溜”的,便似笑非笑的打着招呼。
  刚才的事情确实闹的不怎么痛快。
  但在村里,凡事都会留有余地,他自然不会上去就红脸,有些事情给个台阶,机缘合适时,也就成了。
  现在的当务之急还是要先把拖拉机给拿到手。
  “学阳伢子,你也别这么热情了,我都跟你妹妹讲过了。”李大庆一挑眉,摇头道:“拖拉机,不借。”
  “赶紧回去,该干嘛干嘛。”
  说完,拿手的筷子还猛的挥了挥,有些嫌弃。
  平常哪个村民来借,李大庆多半都会借,毕竟这东西也是公家的,他只是个管理员。
  现在之所以一口否定,原因自然也很简单,他从李君口中得知李学阳要开着拖拉机,去镇上卖花。
  这不就是瞎胡闹吗?
  拖拉机一开,那消耗的可都是公家的柴油,他得负责,再加上,从骨子里,李大庆就感觉到李学阳这个计划成不了。
  感受到这浓浓的质疑,李学阳不由得暗道无知,但仔细一想,这也许就是时代的局限性。
  又想起这这李大庆那欺软怕硬的性子,他直接大步一跨,往前面一站。
  当机立断道:“大庆叔,您不要忘了,这拖拉机是咱们山湾村集体的,我怎么就不能用了?”
  李大庆也没想到张三居然还敢反驳,一下恼了火。
  “伢子,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的那点心思,想开着村里的拖拉机去城里卖你那野花,你也不寻思寻思,这来来回回得花多少油钱?”
  面对李学阳这年轻人,李大庆自然也理直气壮的起来。
  “你爹为了你兄妹俩上学,借了这么多钱,那你却不好好念,反倒回来要包什么荒山野地,还带着你妹一起搞,这不就是开玩笑吗?”
  “全村人都等着看你笑话呢,我要是把拖拉机给了你,那我这老脸还要不要了?”
  “要我说啊,你就老老实实在家干农活,或者呢,就出去打打工,别整天在家消耗你爹的那三瓜两枣了!”
  语气当中带着浓浓的教育气息,幸好,李学阳的性子经过岁月沉淀,倒是没多大感觉,这要是换做原身的脾气,怎么说都得上去给对方两巴掌。
  张三语气坚定道:“大庆叔,你也别说那些没用的了,反正今天我一定要把这拖拉机开走。”
  一米好几的身高缓缓逼近,意识到情况不对,李大庆当即喊道:“你要干什么你?”
  随即又看向李学阳身后一道身影缓缓走来,顿时脸上大喜。
  “张领导,领导啊,这里有人要抢拖拉机!”
  李学阳有些茫然,恢复常态,转头只见一身蓝色运动装、身材窈窕有致的张曼缓缓走近。
  张曼原本正在晨跑,经过附近听见有吵闹声,强大的好奇心驱使着她过来看看,这下却正好赶巧。
  她当即皱了皱眉。
  “怎么回事?”
  那天,张曼是和县里的陈领导一块来的,所以李大庆自然而然的就将她也当成了领导,在他印象里,两人之间在队里讨论时,还有过冲突,关系不和。
  灵机一动,他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李大庆从家门口跑到张曼身边,手指李学阳,便开始恶人先告状。
  “就李家这伢子,放着好好的学不上,回来就捣鼓那些野花,还说要用村里的拖拉机拉着去城里卖!”
  “我寻思这不就是糟蹋柴油吗?就没借,他就想硬抢,陈领导,您给评评理,谁对谁错。”
  “再说了,我这也是为了不浪费公家财产。”
  话语一套接一套,李学阳也不惯着他,当即回应道:“你怎么知道我是糟蹋柴油?”
  “你那破花根本就卖不出去硬要开着拖拉机去城里卖,那可不就是糟蹋柴油吗?”
  “你拿着花去十里八乡问问,有一个人买你的花,我跟你姓!”
  有张曼撑腰,李大庆声音也大了起来。
  张曼倒也不急着出声,默默地看着事情的变化。
  面对质疑,李学阳也逐渐严肃起来,他直言道:“村里没人买不代表城里也没人要。”
  “如今国内经济发展态势大好,各行各业都在发展,鲜花行业也属于这其中之一,我怎么就不能去卖花了,更何况,我去卖花也是为了赚钱。”
  “要是能卖出去,这也算是一条新出路,总比天天呆在家里等救济强,要是尝试都不敢尝试,那就得穷一辈子。”
  “我没猜错的话,您刚才吃的那碗面就是前两天发的救济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