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练兵

  随着一声脆响,放置在桌上的香炉砸下,顿时满地狼籍。
  杜安道眼中寒光乍现,望向说话的那位。
  而此刻那将军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慌得跪在地上连忙开口辩解。
  “世子殿下说,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好处自在演武场。”
  殿内有些人的面色大改,饶是朱元璋都为那句话震惊。
  庞大的文官集团如泰山,这句话要是被知道定是堆积如山的弹劾。
  他轻咳一声,看向地上那位开口问道。
  “演武场?有什么好处?”
  听到这问题将军张嘴可又不知从何处说起,憋红了脸也说不出个所以然。
  眼见着众人的视线都堆在他身上,只得看向上面那位。
  “臣斗胆,请陛下移驾。”
  这番询问并不知道朱尚炳怎么拉拢,朱元璋也不想与他们多聊。
  既然有人主动提出,那就顺杆子向下。
  他向杜安道点了点头,后者会意。
  “摆驾演武场。”
  一大堆人跟在朱元璋身后,他气势汹汹往演武场走去。
  心中暗道,他倒要看看,那朱尚炳有什么花样。
  ……
  演武场。
  只见排列争气的新兵正在操练,步伐井然有序达成一致,他们的手脚上绑着沉重的沙包,烈日当空众人满头大汗。
  亲眼目睹这一切,饶是朱元璋都不由得为之震撼。
  实力尚且不知,但是就纪律这方面远胜于大部分军营中的士兵,更何况虽不知他们身上绑着的是何物,但依稀能察觉到特殊之处。
  老二家的孩子怎么做到让良莠不全的新兵上下一心的?
  就在他匪夷所思时,旁边传来一声惊呼。
  “这剑怎么这么沉?”
  开口的是位体型壮硕的将军,让在手中掂量着这些武器,得到惊人的答案,所有的武器都比原先重了十倍不止。
  他们眼神复杂看着这些孩子。
  寥寥数日,精已成势。
  假以时日定是支勇武之师,本对朱尚炳不抱希望的朱元璋眉心微锁,这与他曾设想的并不相同。
  本想借着磨难来让其成长,谁知此子作为反倒令他大开眼界。
  “我家小子这是在干嘛?”
  徐达看着领着五十个人的徐增寿眼中带着好奇,他们结出兵阵与另外一方对练,前者更胜一筹以退为进,破解对方的阵法。
  看得不少武将眼前一亮。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虽然他们不清楚这是何人创下的兵阵,但攻守皆宜作用于守城战中有不小的用途。
  而那边的徐增寿结束完后,不经意看向这边,看见半月不见的父亲,本想着去看看。
  怎料……
  “徐增寿。”
  “到。”
  朱尚炳的点名打断他的思绪,后者二话不说来到面前。
  以往纨绔的模样荡然无存,就连诸多将领都没做到的事情,朱尚炳凭借一己之力办到了。
  “那个是李茂吧?”
  朱元璋看着站在最前面的李茂,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确定。
  原先的李茂白胖,如今站在那的皮肤晒的黝黑发亮,又瘦了不少。
  认不出来情有可原。
  这支令人瞪目结舌的勇武之师,令朱元璋心念一动,倘若可以作为朱允炆的助力,也许就没有朱棣什么事了。
  只是……
  他的目光落在朱尚炳身上,有些复杂。
  倘若要得到首先必须拉拢或者除去他,不然即便兵权在手也难保他们会不会生出异心。
  “既生瑜何生亮。”
  朱允炆守成足矣,可巩固大明江山。
  那贤君的选项足以证明一切,但身边虎狼环伺。
  前有朱尚炳隐忍不发,后有朱棣野心勃勃。
  都是难以抗衡的大敌。
  莫非天降大势,众生不可改?
  即便将朱尚炳遣去蒙古,也弄出这支师。
  思及此处,朱元璋转身离开演武场,让方孝儒来奉天殿内。
  后者刚刚踏足,声音便响起。
  “如何才能使秦王世子归心。”
  方孝儒面色大变眼中透露着疑惑,不解为何上位会如此。
  多次因为世子前来寻他,莫非此子……
  想到这他连忙把胡乱的思绪摒除,沉默片刻后开口。
  “依臣之见不如顺水推舟,在宫中除却秦王许允炆便是世子最亲近的那位。”
  此言出,上面传来声冷哼。
  方孝儒顿时跪下,意识到所言有缺,悔之晚矣。
  欲要开口却被朱元璋的话给打断。
  “不必多言,咱没有怪你。”
  “只是还不够,现在这些还不够。”
  若顺水推舟,便是与模拟器重合,他的目的是改命。
  他那皇孙好就好在性格宽厚,待人真诚,这点他自然放心。
  但登临帝位,难免心性有变。
  也许就是这点误差,让他们二人分道扬镳,再演那出荒唐戏码。
  方孝儒听到那两句话,面如金纸再次陷入深思。
  过了良久,他突然有了主意。
  “还请陛下附耳倾听。”
  两人耳语,朱元璋听到这主意后,眼中满是赞赏。
  此计即可达成目的,也能造就一段佳话。
  放下心头的大石,朱元璋深吸口气吩咐眼前人。
  “那就按你说的办。”
  ……
  卫国公府。
  朱尚炳夜间来访,看着面前摆放的盔甲忍不住咂舌。
  不愧是狗大户!
  “就这么办吧,麻烦舅舅私下联络,务必在出征前赶制出来。”
  五千套兵甲。
  是个不小的工程,但为了保全家中子弟的性命,那些大户一定会拼尽全力去办,这些盔甲比寻常要重,意味着普通的刀剑无法穿透。
  负重训练便是为了这套盔甲做准备。
  有了它们不说全身而退,至少不会有太大的伤亡。
  邓镇听闻点了点头,反正他只是个传话的。
  还是苦主之一。
  那些国公将军把孩子送去时,只怕没想到会有这天。
  “世子殿下,你当真觉得新兵可行吗?”
  邓镇过了半晌才将这个问题说出口,他不解为何朱尚炳大费周章。
  仅培养五千精兵也未必能成事,何须如此。
  莫非真是为了退婚?
  意识到邓镇心中所想,朱尚炳想到当日宴会之事眼神冰冷,开口解释道。
  “别想太多,本世子所为,一是秦王府的颜面,二则是蓝玉磕头道歉,并没有儿女私情掺杂,更何况……”
  声音戛然而止,邓镇抬起头来,对上双充斥着信任与战意的眼。
  他说。
  “此次出征,本世子要让他们随我扬名立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