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2章发财带带我

  第一批小白鹅出壳下水了。
  老杨两口子现在意气风发。
  独自掌管着一栋值班室,满屋子都是孵化中的鹅蛋。
  第一批两千多只小白鹅,已经在一百亩的水面上畅游了。
  第二批也在破壳当中。
  眯缝眼安排了两个人专门放鹅。
  饲料地已经整完了地,就等着种黄豆和玉米了。
  清澈甘甜的泉水哗啦啦的往水库里流淌,刺激着锦鲤们迅速成熟。
  那些东瀛人走了半个月了,也没再有什么动静。
  卢昌华也放下心来。
  自己踏踏实实的养鱼过日子,别去掺乎那些有的没的,对谁都好。
  这天,他正跟着一群老娘们种苞米。
  地边放着凉白开。
  太阳有点毒,很多人都在地边歇脚,喝一杯凉水,解解渴。
  那些水库来帮忙的爷们趁机偷下懒,抽上一支香烟,看着边上的娘们开开眼。
  “二秃子,你看啥?没见过女人啊?!”
  “我是没见过,看看能掉块肉啊!”
  “你,你个无赖,不要脸!”
  “哈哈,你把我眼睛蒙上就看不见了!”
  男男女女的一边劳动一边唠着粗俗嗑。
  远处荡起扬尘。
  由吉普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的涌来。
  在地头上停下。
  “师傅打听一下,这条路是去水库的吗?”
  打头的司机探头问道。
  “啥事?买鱼吗?”
  “对,买鱼。”
  卢昌华拿出电话,按了一下,说道:“眯缝眼,有人来买鱼,你接待一下。”
  “好的,马上到。”
  “你们一直走,到了值班室停下,有人来接,别乱闯,有狗。”
  “哎,谢谢啊。”
  突突突~
  车队扬长而去。
  边上看热闹的人都起哄起来。
  “这些人哪儿来的,正主在这儿呢,还不知道。”
  “就是,有眼无珠。”
  “行了,干活。”
  大伙儿一哄而散,都去忙手里的活了。
  铃铃铃~
  铃铃铃~
  卢昌华怀里的电话响了。
  他接起来,眯缝眼在里面吼了起来。
  “老板,找你才行啊,他们要买锦鲤。”
  “哦,要的多吗?”
  “听说要量挺大的,你快来一趟?”
  “嗯,我一会儿到。”
  卢昌华把手里的事交代清楚,这才跨上地边的摩托,突突突的驶向了水库。
  这些人一见来人是刚刚和自己搭讪的人,就呵呵的笑了。
  “老板哪,没想到你这么年轻。”
  “就是,我们还以为是打工的呢。”
  “就是,就是。”
  “你们要锦鲤?”
  “是的。”
  “知道价格么?”
  “知道啊,每条二百美元嘛。”
  卢昌华就是一愣,谁报的价?
  “谁跟你们说的?”
  “是渡边君报的价。”
  “我们是吉田君的报价。”
  “怎么?有什么变化吗?”
  “不,没有。”
  这会儿,卢昌华才看见,有好几个白人正在水库边上查看锦鲤。
  “你们要多少?”
  “一千条。”
  “五百条。”
  “两千条。”
  “这么多?你们这是要……”
  那些人警惕的看看周围,这才说道:“我们老板是在东南亚做锦鲤生意的,是渡边和吉田介绍说,你这里的锦鲤质量好,价格还便宜,我们才找来的。”
  卢昌华也不知道什么渡边吉田的,只要有人买,他就卖。
  “你们的车什么时候来?”
  “明天一早就到。”
  “好。”
  “今晚就把鱼给你们准备好,你们怎么付款?”
  “支票可以吗?”
  “可以。”
  第二天一大早,就来了几辆汽车。
  根据他们的需求,一条一条的数着往车上装。
  这一波,卖出去了三千五百条锦鲤。
  “叮咚”
  一声响,把卢昌华吓了一跳。
  锦鲤初级养殖技能后的数字发生了变化。
  这七十万美元的支票有点烫手。
  他琢磨着,过几天把这笔钱存进银行去。
  他还没来得及去,这接二连三又来了好几波买锦鲤的。
  把锦鲤一下就买走了两万多条。
  他的锦鲤初级养殖技能终于升级到了中级。
  后面的数字发生了变化。
  40000500000
  再升级怕是得等一阵子了。
  他手里剩下一大叠支票。
  不能再等了,赶紧去哈市存钱吧。
  可他刚要去北宁,又有人找上门来。
  谁啊?
  农场总局计财局,由局长亲自带队,农场场长书记作陪。
  值班室里挤满了人。
  这下把卢昌华搞紧张了。
  我没犯啥事啊。
  “卢昌华同志啊,你是好样的,是咱们农垦系统的标兵!
  值得大家学习啊!”
  计财局领导打了一阵官腔,这才说道:“我们知道你养殖的锦鲤很受外国客人的欢迎。”
  “最近也卖了不少。”
  “你也知道,咱们农场需要资金,需要外汇啊。”
  他看看一脸懵逼的卢昌华,咳嗽一声,这才说道:“你的外汇能不能直接交给总局,你放心,我们按照国家的牌价给你兑换。”
  说完,他给赵怀安使了个眼色。
  “咳咳,小卢啊,你是咱们农场的职工,现在有了外汇,对你来说也用不着,就让总局处理吧,该你的钱一分不会少。”
  虽然卢昌华知道自己在汇率上会吃大亏,可现在是八十年代,这外汇也拿不进来,他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行,场长,就按你们说的办。”
  卢昌华回家拿来了一叠支票。
  经过查验无误,总局计财局打下了收条。
  四百二十万美元。
  他们刚走,总局畜牧局的领导也来了。
  原来,这些东瀛专家跑去了总局,申请要在长水农场三分场建一个实验室,要搞锦鲤的繁育项目。
  可总局哪有钱搞这个啊。
  这些专家就给他们出主意,卢昌华的锦鲤卖出去,不就有外汇了吗,只是他们有个条件,要留下一百万美元来建设实验室。
  总局经过再三的衡量,同意了。
  这也不能怪他们猴急,而是他们确实需要。
  现在全国各地的外汇使用都有指标。
  农场局系统本来外汇的来源就少,自然使用的指标也就不多。
  不得不去调剂市场上花钱购买。
  现在放着卢昌华四百多万的外汇,能不眼红吗?
  在他们看来,这笔钱存在哪儿都一样,都是国家的。
  对卢昌华个人来说,也没少一分钱。
  他不吃亏。
  “小卢同志啊,那些东瀛专家和总局合作,在这儿建一个实验室,希望你能够支持啊。”
  “需要我支持?怎么支持?”
  “你的锦鲤每年提供一批,总局有专款。”
  见卢昌华皱眉,他赶紧说道:“你放心,他们只是研究,绝不影响你在市场上的销售。”
  “要是他们培育出新品种呢?没我什么事儿是吧?”
  “这个嘛,有了新品种也是国家的嘛。”
  “我只能提供普通品种的锦鲤。”
  “这是为啥?花钱还不行?”
  “他们研究他们的,我研究我的,各不相干。”
  “还有,你们的实验室必须离我的水库远点。”
  这个结果他们当然不满意,可暂时也没办法。
  只能一点一点的做工作。
  忙活完农活,九千多只小白鹅就在三千亩的水面上畅游了。
  养大鹅,卢昌华的本意是为了给鱼提供一部分饲料。
  也能改善水质,使水库里的水不至于太瘦。
  很多鱼塘养鱼都要使用化肥肥塘,他使用鹅粪,更环保更安全。
  站在岸边,看着水中的白鹅,卢昌华心里又有了冲动。
  大鹅是养了,可鹅毛怎么处理?
  难道直接卖掉?
  现在商店里出现了部分出口转内销的羽绒服。
  利润很高。
  卢昌华当然眼馋。
  可还是那个问题。
  他的主业是养鱼好嘛,养鹅就是顺手的事。
  如果把养鹅变成了主业,自己是不是又走偏了。
  这就如同当年养奶牛的事。
  他没养就是不想改变主业方向。
  不行就做大鹅罐头,反正有罐头厂了。
  没过多久,有施工车辆进入了三分场。
  卢昌华的水库在东,那些施工车辆在家属区的西边开足了马力施工了。
  他得到消息去看了看。
  那规模真是不小。
  他们这是要大干啊。
  五月下旬,卢昌华的水库里铺满了产卵巢。
  那些东瀛专家回来了。
  每天点头哈腰的在水库边观察这些工人的操作。
  人倒是礼貌,见谁都鞠躬。
  可水库的工人都知道,家属区西边也在建水库和实验室,这是要跟俺们抢生意啊?!
  李振国看出了商机。
  他找到卢昌华。
  “小卢啊,你看着锦鲤经济效益这么高,是不是可以让大家跟着你一起养啊,有钱大家赚嘛。”
  “我倒是可以,可这锦鲤太精贵,一般人还真养不起啊。”
  “你看,锦鲤马上要甩籽了,就是我卖鱼苗给他们,也是按条卖,成鱼虽然可以卖千把块,但小鱼苗也得几十元,他们愿意吗?这风险很大的。”
  “试试嘛,你发财了,不能忘了家乡人嘛。”
  “这样吧,韩主任退了,他要是有这个心思,让他来养。”
  “行,我跟老韩说说。”
  韩建华听李振国这么说,沉吟了一阵,说道:“好吧,我就带动一下,只是这成本太高,我也养不了几条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