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0章农场局更新拖拉机啦!

  昌和集团的改制,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一时间,各种议论都甚嚣尘上。
  可这样的议论,也变相的把昌和集团的名声再次打响。
  全国各地的人,只要一提昌和集团,就没人不知道的。
  在佳慕斯农场总局的办公会上,领导们正在为今年更新农机操心。
  负责农机更新的郑副局长,拿着一个表单给在坐的领导们汇报各厂家的报价。
  黑省国营农场总局下辖各国营农场的农机具大都是一拖的。
  在苏俄解体前后又进口了一大批苏俄的进口拖拉机。
  根据国际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黑省各国营农场继续对拖拉机进行更新换代。
  需要大马力,低油耗的现代化大型拖拉机。
  一拖也研发了多款大马力拖拉机。
  他们是农场局多年的合作单位,在价格上也给了优惠。
  国家也给予了一定的补贴。
  本该合作很愉快的一件事,却被昌和拖拉机集团打破了。
  他们拿出了一个方案。
  昌和-100拖拉机,可以分期付款。
  仅此一条,就让总局的人心动了。
  现在,各农场更新拖拉机的都是职工个人。
  国家给予补贴。
  可是,拖拉机作为大型的农机具,依然是一大笔钱。
  而这时候,银行贷款更是不可能。
  尤其是与总局合作的农业银行。
  每年春秋都会给各农场发放贷款。
  仅此一项就把贷款额度用的差不多了。
  再想贷款买拖拉机,根本没钱。
  现在,昌和集团自己给买车职工实行分期付款政策,一下就解决了这个难题。
  郑副局长把昌和的事一说,在座的领导们都纷纷点头。
  他们知道职工的难处。
  如果能实行这个政策,那么至少更新量会增加一半以上。
  郑副局长不是没找一拖商量分期付款的事,可是一拖确实有自己的难处。
  他们也没钱。
  这分期付款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
  那可是真金白银啊!
  你想,他生产一台拖拉机,发动机,变速箱,分动箱,后桥,车架,轮胎等等,哪一样不要钱?
  等把这些都总装起来,再发到用户手里,运费就不少。
  要是再实行分期付款,想想自己贷款的利息,一拖就一个劲儿的摇头。
  郑副局长没办法,只得把昌和集团报了上来。
  虽然昌和-100拖拉机价格不低,可有好的金融政策,很快就在办公会上通过了。
  “瑶啊,办公会通过了,这两天文件就会下发,你们抓紧生产吧。”
  “谢谢三叔。”
  “这跟我可没什么关系,是郑副局长上报的,他不报都不行。”
  “对了,昌华干啥呢?”
  “他啊?在家带孩子呢。”
  “他倒是清闲那。”
  王瑶接到三叔的电话,立即召开了拖拉机集团的内部会议。
  陈立国听说农场总局把昌和-100拖拉机划在了更新农机清单里,格外的高兴。
  老头一脸的兴奋。
  “王董,大概需要生产多少?”
  昌和-100拖拉机一直没有正式上市销售,不是技术不成熟,而是价格太高。
  陈立国怕上市后销售不如人意,反而不美,就压了一年。
  今年要是能在黑省推开,那明年就能在其他省份推开。
  到时候,就顺势上马更大马力的大机器。
  他们昌和-150已经研发成功了。
  卢昌华从桑塔纳上下来,望着在地里狂奔的昌和-100,满天的尘土遮天蔽日。
  突突突~
  李振国骑着摩托车从水库大坝上冲来。
  嘎吱一声停在他的车旁。
  “昌华,有个好消息。”
  “李书记,啥好事啊?”
  “那,你自己看看。”
  李振国从口袋里拿出几张纸来。
  卢昌华接过来一看,正是北宁农场局转发的《黑省农场总局更新农机具的通知》。
  后面一张是更新农机的清单。
  其中第一推荐为昌和集团的昌和-100轮式拖拉机。
  售价23万元,国家补贴5万元。
  个人首付5万元,剩下的13万元,可分五年免息支付。
  这事,卢昌华早就知道了。
  “谢谢李书记来报信,这是好事啊,像林师傅他们要是更新农机的话,买我们的拖拉机更划算些。”
  “那当然了。”
  “我就是告诉你这件事的。你忙着,我走了。”
  当天中午,连队大喇叭就发出了开会通知,所有职工晚上七点,到连队会议室开会,全员参加,每家都要来代表。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分场的各个角落。
  就连在大田里耙地的拖拉机驾驶员都知道了。
  卢昌华带着二洪这些在分场还挂名的职工来到了会议室。
  他作为昌和的老板,总是要了解下面客户的最真实反应。
  这个政策一出,那些机务队的老师傅们到底是什么想法?!他得知道啊。
  谁能不认识他啊。
  卢昌华一走进队部,走廊上站着一大群抽烟聊天打屁的老爷们。
  见卢昌华走进来,都纷纷给他打招呼。
  别看卢昌华平时很少跟这些人打交道,可是他们对卢昌华是真敬佩。
  你看看其他人,发了财的,哪个不是往城里跑?
  谁还待在农场吃灰啊?
  卢昌华不。
  他是从城里回来的。
  不仅他回来了,还把爸妈都带回来了。
  在农场踏踏实实的种地养猪养鱼养鹅。
  一开始,有人说他是烂泥扶不上墙。
  有钱了都不会享受。
  可是后来,大伙才知道。
  卢昌华是真想带动家乡共同富裕啊。
  他不但在北山种蓝莓,还在分场建了蓝莓的厂子。
  去年还搞了幼儿园。
  现在够年龄的孩子都去幼儿园了。
  今年比去年的还多。
  你说,这样的人,你见了,能不主动打招呼?
  “卢总,你也来开会啊?”
  “昌华啊?你这么大的人物,也参加连队的会?”
  “我多了啥啊?我也是咱们分场的职工。”
  说着话,卢昌华拿出一包香烟来,撕开散发起来。
  大家都乐呵呵的接了香烟。
  他们这些人中,还有给卢昌华干过活的呢。
  不过,卢昌华从来没有另眼相看。
  大家都是凭劳动吃饭,没啥高低贵贱之分。
  “哎呀,卢总给的烟,得抽。”
  “那就抽。”
  正说着,林师傅和唐师傅走了进来。
  见到卢昌华,都走过来打招呼。
  “两位师傅,可有日子没见了。你们忙啥呢?”
  “嗨,拖拉机老了,老坏。这不,一天到晚的修车。”
  老唐埋怨道。
  “换辆新车呗。我记得你那辆车可有年头了。”
  “可不咋的,有二十多年了。”
  “卢总啊,你说的简单,换车要钱啊!”
  林师傅也很发愁。
  “今天之后,你就不用发愁了。”
  “哦?有啥好事?”
  “我听说,要更新农机了,国家有补贴。”
  “真的?那可得好好听听。”
  他俩也点着了香烟,抽了起来。
  队部的走廊里一会儿就烟雾缭绕起来。
  “咳咳,开会了,开会了。”
  治保主任出来招呼一声。
  走廊里的人群就慢悠悠的往会议室里走。
  卢昌华也跟着走了进去。
  他找了个偏僻的角落坐下。
  很快,在他的周围就坐满了人。
  两百平方的会议室里,很快就挤满了人。
  李振国抱着本子走了进来。
  他扫视了一圈会场。
  “那个,卢昌华,卢总来了没有?”
  卢昌华见他喊自己,就站起来挥挥手。
  “来了。”
  “来,来,来,上来,咱俩主持这个会议。”
  “哎吆,李书记,你主持就行,我上去不像话。”
  “来,来,来,上来。”
  见李振国态度坚决,自己也不好再推辞,卢昌华就走了上去。
  在门口的一侧,摆放了一排办公桌,上面蒙着紫红色的丝绒布。
  桌子上摆着话筒和茶杯。
  卢昌华挨着李振国坐了下来。
  “这个,这个,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一个全体职工大会,宣布一下管局转发总局的一份文件,我宣读之后,有不明白的可以提问。下面我给大家宣读一下,静一静。”
  李振国对着话筒咳嗽两声,整个会场就安静下来。
  他铿锵有力的宣读起了总局文件。
  “文件宣读完了。大家听明白没有?”
  “有,没有……”
  下面的回答参差不齐。
  “不明白就问。那个谁,老唐,你先说。”
  李振国指着唐师傅说道。
  唐师傅站起来问道:“书记,这个买新车我知道了,那我们手上的旧车咋办?能不能折价?”
  “这个文件上还真没说,我看,你自己卖了吧?实在不行就卖废铁。”
  会场里哄然大笑。
  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
  “我想问问分期付款的事。”
  林师傅说道。
  “这事你问卢昌华,这本来就是他的企业。”
  李振国自然解释不明白,干脆让卢昌华自己解答。
  “林师傅,你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