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3章身份证

  说起户口的事,不得不说说除了户口簿之外的另一个身份证明,就是身份证。
  其实,国家在八四年,也就是卢昌华重生那年就发布了《居民身份证实行条例》,并在京城,沪海,天津等大城市开始试点。
  这种身份证的试点和集中发放一直延续到了1995年。
  因为根据规定,1995年的7月1日正式启用居民身份证,所以,全国各地就在95年的上半年集中发放。
  黑省农场局系统也开始了集中发放工作。
  就在六月份,就有长水农场公安分局的户政科的人,来到了三分场。
  让所有人都到队部的会议室里登记资料。
  重点工作有两个。
  一个是照相。
  所有人都在现场由民警拍照。
  有准备的人都会在家梳洗打扮一番,换上新衣服,然后再去。
  没有准备的,刚从大田地里回来,灰头土脸的,也就那样照相了。
  卢昌华清晰的记得,前世自己那张照片照的灰头土脸,头发都是支愣巴翘的,活脱脱的一个小农民的样子。
  这回,卢昌华得到消息,赶紧开车去了趟场部,在理发店里好好的洗了个头,理了理头发。
  又回来换了身衣服,这才去了队部。
  另一个重点工作是按手押,也就是手印。
  当然,这是卢昌华前世的记忆。
  当他来到队部。
  不仅会议室里站满了人,走廊里也排着队伍。
  男女老少都在排队。
  卢昌华也不好去插队,就站在了后面。
  就听见会议室里,有人询问姓名,出生年月日,年龄。
  然后有人在招呼,“在这纸上按手印,沾这个印尼。”
  “来,来,来,往前走,到前面照相去。”
  排队的人很多,可是办理的速度可不慢。
  有人陆陆续续的进来,排在卢昌华的身后,有人陆陆续续的出来,手里还拿着一张小纸条。
  有人问道:“手里拿的是啥啊?”
  “说是凭这个纸条取身份证。”
  这一问一答,让很多人明白了这纸条的用处。
  有人跟卢昌华打招呼。
  “卢老板,你也来办身份证?”
  “我是农场的人,当然归农场管了。”
  有人给他散烟。
  卢昌华赶紧推辞。
  “我不会,不抽烟。”
  “呵呵,还是你好啊,没有这些坏习惯。”
  “我是从来都学不会。”
  散烟的人把香烟散给了附近的几个人,然后就吞云吐雾起来。
  “这身份证有啥用啊?”
  “就是,咱们种地的,要这玩意干啥?”
  “听说这玩意以后用处大了。没有它,寸步难行。”
  “真的假的?”
  “以后去银行办事没它不行,出门买车票没它也不行,就是住店没它还不行。嘿嘿你就说它的用处大不大吧!”
  “是么?那还是办一个。”
  就在人们的议论声中,队伍缓缓向着会议室里移动。
  终于,卢昌华走进了会议室。
  在会议室的中间,一字排开摆着几张桌子。
  前面第一位是登记资料的,这是一位女民警。
  下一张桌子上摆放着大白纸,有几盒印尼打开了盖子。
  这个民警招呼着登记完资料的人来按手印。
  还得报上自己的名字。
  按完手印的人才去下一个环节,那就是拍照。
  一块白布挂在支架上,白布前摆着一把凳子。
  人坐在凳子上,民警抬着照相机卡察一下,一道闪光,就算拍完了。
  也难怪第一代身份证的照片都丑的要死。
  照相也太不讲究了,连灯光都是对付事。
  这些民警还都认识卢昌华。
  到了卢昌华这,他赶紧走过去。
  女民警笑呵呵的说道:“卢总,在这登记资料。”
  “呵呵,好,好。”
  “姓名?”
  “卢昌华。”
  “性别男。”
  女民警主动的给他写上。
  “出生年月日。”
  “1966年8月16日”
  “卢总,你跟我哥是同学呢?”
  “是吗?你哥是谁啊?”
  “赵军。”
  “哦?是他啊!他现在还好吗?在哪个单位啊?”
  “他也在分局。”
  卢昌华点点头。
  这几年,突然跟卢昌华攀交情的,大有人在。
  都是各种拐弯抹角的关系。
  其实,以前跟他的关系仅限于认识而已。
  现在卢昌华发达了,这些人都变成了自己的同学,同事,朋友。
  来到按手印的桌子。
  卢昌华用眼一扫,印尼竟然是黑色的。
  “卢总,五根手指都按沾印尼,一起按。”
  还是跟前世一样。
  卢昌华从容的粘上印尼,在大白纸上按下了手印。
  民警拿起笔在白纸的一角上,写上了卢昌华的名字。
  来到照相的位置。
  “卢总,坐在凳子上。”
  “好,好。”
  卢昌华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这个身份证的照片不会好看。
  “好,卢总,往这儿看,对,好,别动。”
  卡察~
  一道闪光过后,民警拿起相机,回放了一下照片,放大看了看。
  还不错。
  “卢总,可以了。”
  另一个民警递过来一张小纸条,上面盖着小红章。
  “过段时间拿着纸条来换身份证。”
  “好。”
  卢昌华拿着小纸条走了出去。
  走廊里还有很多人在排队,见他出来,都纷纷跟他打招呼。
  他刚出来,就看见老爸老妈和老胡头胡大娘排在队伍的后面。
  “爸妈,你们来了。”
  “啊,要支持人家工作嘛。”
  “那我等你们?”
  “别等,你赶紧回去吧,两孩子还在家呢。”
  “哦,那我先走了。”
  他急匆匆的往回走。
  刚到院门口,熊宝哥仨就从院门里挤了出来,围着他摇尾巴。
  “糯米,糯米,在家吗?”
  “爸爸,爸爸,我在这儿。”
  顺着声音,卢昌华见小糯米带着胡乐和盛宇在院子的角落里忙着玩沙子。
  沙地上被孩子画出了条条杠杠。
  “糯米,你这是画的啥呀?”
  “这是山,这是小河,这是太阳伞。”
  果然,经过她的解说,卢昌华仔细的观瞧,还真有那么点意思。
  “糯米,妈妈明天回来。”
  “真的吗?”
  “嗯。”
  “那太好了。”
  卢昌华答应糯米几次,让妈妈回来看她,结果都没能实现。
  这次,卢昌华说什么也得让媳妇儿回来一次了。
  他带着三个孩子进了屋。
  让孩子们洗手,在屋里玩玩具。
  他拿起电话给王瑶打了过去。
  “媳妇儿,明天你没事回来一趟。”
  “咋了?”
  “孩子想你了。”
  “我看是你想我了吧?”
  “也算是吧。”
  “行,我安排一下,今天晚上就回来。”
  “啊?今晚回来啊?”
  “咋?”
  “你去文具店给孩子买些彩色画笔回来,再买点大白纸。”
  “咋的,让孩子画画吗?”
  “你这段时间没回来,糯米现在迷上画画了。每次去河边钓鱼,她都在泥地上画画。刚才玩沙子,也在沙子上画画了。咱们要顺着她的爱好,没准是个天才呢?”
  “行吧,那我现在就去文具店。”
  卢昌华挂上电话,就去了厨房,从锅台上方摘下几根香肠来,放进盆里清洗一下。
  又摘下一只大鹅,拾捣起来。
  待老爸老妈办理完身份证回来,卢昌华已经做好了饭菜。
  “昌华,今天这么勤快?”
  “妈,王瑶今晚上回来,她想孩子了。”
  “是该回来看看了。”
  “你们两口子这么分居也不是个事啊。”
  “公司得有人看着,我不去就得她去,能咋办?”
  “爸,我把大鹅炖上了,你的五味子又抓了一把,您喝点汤补补。”
  “我没啥事啊。自从回来这几年,感觉这身体还真是好了不少呢。”
  老卢挥动着手臂,一脸笑容。
  “爷爷,爷爷。”
  小糯米跑过来,拉着爷爷的裤脚不撒手。
  “去喊姥姥姥爷来吃饭。”
  “哎。”
  三个小屁娃就一股脑的跑出了院子,站在大街上就喊了起来。
  “姥姥,姥姥,吃饭啦!”
  “姥爷姥爷吃饭了。”
  胡乐也跟着她俩喊。
  王德江两口子早就听见了她们的动静,急忙出来查看。
  一听是来叫他们吃饭的。
  就乐呵呵的说道:“你们先回去,一会就来了。”
  王瑶来的也很快。
  卢家这晚饭还没开吃呢,她就赶了回来。
  一进门就跟老人打招呼。
  小糯米和盛宇见妈妈回来了,兴奋的跑过去。
  “妈妈,妈妈。”
  王瑶也是几个礼拜没见到孩子了,心里很是挂念,见孩子又长高了些,眼圈就是一红。
  她蹲下把两个孩子一左一右的抱在怀里,一个劲儿的亲。
  “先洗手吃饭吧。”
  卢昌华端来了洗脸水。
  “好。”
  她放下手里的包,起身去洗手。
  小糯米指着包包问道:“妈妈,妈妈,这里是什么呀?”
  “让爸爸给你打开看看?”
  “好啊,好啊。”
  “吃完饭再看嘛。”
  “爸爸,我想现在就看。”
  “好吧。”
  卢昌华打开了包包。
  里面是色彩斑斓的彩色画笔和一大卷白纸。
  “哎呀,糯米。你看这是什么?”
  卢昌华拿出了彩笔。
  “这是什么呀?”
  小糯米好奇的眨着大眼睛。
  “这是给你画画的彩笔,你要试试吗?”
  “嗯。”
  她使劲儿的点着头。
  卢昌华拿出一只笔来,拔下笔帽,交到了她的手里。
  小糯米好奇的左看右看。
  卢昌华又拿出一张白纸,铺在了茶几上。
  “你画画试试。”
  一道红红的线条出现在了纸上。
  卢昌华又拿出了一支绿色的彩笔。
  小糯米把十二支彩笔都试了一遍。
  “先吃饭吧,吃完了再画。”
  卢妈妈招呼孙女。
  小糯米这会儿耳朵已经失聪了。
  她很是认真的在纸上画来画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