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行星级气候控制

  【地球号】。
  一号实验室。
  时隔数天,吕永昌办公室的大门终于再次开启。
  在一众科研人员的注视下,吕永昌顶着一对浓重的黑眼圈,从其中摇摇晃晃地走了出来。
  “沈,沈院士呢?”
  吕永昌环顾四周,轻声问道。
  “这,这儿呢!”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从旁边传来,沈思文一脸急切地跑到了吕永昌身边:“教授,您,您成功了?”
  吕永昌自然是回应了一个淡淡的微笑:“你觉得呢?”
  话音落下的那一刻,一副全息影像在两人身前徐徐展开。
  沈思文下意识屏住了自己的呼吸。
  全息投影中,是密密麻麻,极具美感的公式和图表。
  “可惜。”
  吕永昌忽然摇了摇头,轻轻叹了口气,低声说道。
  沈思文心里一惊,赶忙回头问道:“怎么?”
  “混沌系统终究还是混沌系统。”
  “即便完成了初步的建模,我们依然无法完美地预测最终的输出结果。”
  听到这话,沈思文眉头顿时皱了起来。
  “怎么会这样……”
  无法完美预测最终输出结果,那这套气候调控系统,还能起到原本的作用吗?
  吕永昌瞥了一眼满脸忧愁的沈思文,赶忙笑着解释起来:“或许你误解我的意思了。”
  “这个行星气候混沌模型,虽然无法精准地预测最终的输出结果,但依然可以用在环行星气候调控系统上。”
  “只不过,中间的过程会有些许繁琐罢了。”
  “打个比方。”看着沈思文眼中愈发浓郁的疑惑之色,吕永昌沉吟片刻,再次开口道。
  “假设,我们现在通过气候调控卫星降低a1平原的大气温度。”
  一边说着,吕永昌一边在全息投影中操作了一番。
  下一刻,曙光星实时全息影像出现在众人面前。
  其中,a1平原上空,出现了无数内部装载了液氮的小型炮弹。
  这些炮弹飞快地冲入大气层,然后爆炸。
  液氮迅速汽化,并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热量。
  “通过这个模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百余种可能。”
  “理论上来说,它们都有可能发生,但我们只需要看可能性最高的几种。”
  “比如……”
  “第一,61.7%,a1区域风暴衰减,但会导致a2区域风暴增强,全球性风暴成型时间推后37小时。”
  “第二,23.4%,c5区域风暴增强两倍,成为新的风暴中心,全球性风暴成型时间推后58小时。”
  “第三,10.9%,……”
  吕永昌耸了耸肩:“剩下的那些,可能性太低,一般不做考虑。”
  沈思文眼中露出了然之色。
  他似乎有些明白了。
  “接下来,我们再对a2区域大气进行降温,c1区域进行快速升温,e9区域进行缓慢持续升温,c8区域投放氢弹……”
  面前的曙光星模型上,出现了一幕幕奇特的景象。
  c1区域上空,出现了一道蓝色激光柱!
  e9区域上空,卫星展开了超远距离微波加热装置,开始持续地加热这部分大气。
  至于c8区域,则是出现了一朵朵巨大的蘑菇云。
  那是巨型氢弹在曙光星大气中爆炸的场景!
  将一系列操作完成之后,吕永昌按下了确定键。
  几秒钟后,结果出来了。
  “97.1%的可能性,曙光星全球风暴终止,但会在e3区域形成一场14级左右的超强风暴,风速大概在160km/h。”
  “当然,真要出现小概率的意外状况,我们也得实时改进方案,对接下来的操作进行适当的调整。”
  吕永昌指着面前的全息投影,脸上带着些许笑意:“这只是在办公室中的初步模拟结果,想要继续提高概率,还需要进一步的计算。”
  “这部分工作,零已经在做了。”
  “想必,要不了多少时间,我们就可以着手对曙光星的气候展开精准控制了。”
  许久。
  沈思文艰难地将自己的目光收了回来。
  “教授,您真的……”
  吕永昌一脸淡然地挥了挥手:“拍马屁的话以后再说吧。”
  “我交给你们的环行星气候控制卫星网络草案,完善地怎么样了?”
  沈思文赶忙指了指远处的全息影像:“教授,已经完成了。”
  “随时可以开始制造。”
  ……
  一个星期后。
  环行星气候控制卫星网络终于竣工。
  整颗曙光星被彻底包裹在由一颗颗卫星构建的大网中。
  吕永昌站在指挥中心的指挥台上,面色严肃地按下了全息投影中的虚拟按键。
  第一次行星级气候控制,开始了。
  在零的控制下,数以万计的卫星展开了自己的武器舱,将内部配备的各式各样的装置对准了下方的红褐色星球。
  激光,电浆炸弹,氢弹,液氮冷却弹……
  这些武器宛若下雨一般,朝曙光星倾泻而去!
  原本覆盖了曙光星70%以上的风暴云,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迅速消散!
  地表的风速,也开始迅速降低!
  几个小时后。
  曙光星地表再次恢复了宁静。
  只有一个区域,渐渐刮起了强烈的风暴。
  ps.推荐观看《全球风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